李哲
魯迅先生曾說過:“惟有多讀多寫,這樣才能真正有用?!弊x寫是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的兩翼。讀促進寫,寫促進讀。我校“讀寫式”語文高效課堂模式的操作環(huán)節(jié)有:閱讀——探究——精講——訓練。閱讀,即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這一階段,學生會對課文內(nèi)容、思路有一個總體把握,是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質(zhì)疑、探究、解惑及最后的訓練的前提。閱讀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閱讀環(huán)節(jié)是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到課堂全部教學內(nèi)容的。而對于不同的文本,閱讀的方式和要求也是有所差異的。
一、詩歌的閱讀
詩歌的閱讀適合高聲誦讀,而且可以將高聲誦讀貫穿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由淺層次的讀準字音、流暢誦讀,到讀出字面背后的情感、思想,到最后的通過聲音來傳遞詩意的表演性誦讀。例如,《沁園春·雪》的閱讀,初讀,讀準字音,并且反復讀流暢。再讀,讀懂表層內(nèi)容,讀出詩的大意,最后,反復推敲每個字詞的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每個句子的節(jié)奏、停頓、語氣,讀出詩的深層內(nèi)涵,讀出詩人的偉人情懷。當學生能夠聲情并茂地讀好一首詩的時候,詩意自然已經(jīng)了然胸中了。
新課標理念下的閱讀重視以讀代悟、以讀代講,重視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情感的生成。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教師的反復必不可少。特別是情感色彩特別濃厚的詩詞,教師一定要準確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自己先進入情境,投入情感,讀出真情,讓文本的魅力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入情入境。無疑,央視《朗讀者》欄目收視率之高,與朗讀者聲情并茂的感染力是有直接關系的,我們的老師如能有精彩的范讀,于學生而言,該是多么美的享受!必要時,可以進行配樂朗讀,也可以和學生共同選擇配樂,在選擇的過程中,也是對學生審美的訓練,同時是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這樣,就可以帶動學生去讀,從而理解作品。
二、小說的閱讀
小說的閱讀適合速讀與精讀結(jié)合。因為小說的篇幅較長,所以在課堂上只能是快速瀏覽,即速讀。速讀就是用盡快的語速,抓住幾個要點把書通讀一遍。小說閱讀的要點,即主人公,主要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進而把在瀏覽過程中形成的問題勾畫,再進行精讀環(huán)節(jié)的探究。
例如,在學習《變色龍》一課時,要求學生用十分鐘左右速讀全文,并找出主人公,劃出主要情節(jié)及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之后,對主人公或者情節(jié)和環(huán)境要素中形成的問題進行反復閱讀與探究。主人公的確定不成問題,在以“變”為核心的情節(jié)上,反復閱讀,即可進一步探究到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沙俄變革時代的社會特征。而環(huán)境描寫也會成為探究的熱點,文本中的蕭條冷落的環(huán)境描寫對小說主旨有暗示作用,同樣需要反復閱讀玩味。反復玩味就是精讀,精讀是指用正常的或者較慢的閱讀速度,抓住關鍵段落,從頭到尾,逐字、逐詞、逐句、逐段地閱讀。過程包括掃清字詞障礙,深入鉆研文字,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以求對全篇文章有全面透徹的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精讀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來進一步強化,當學生邊讀邊品,直至把每個人物形象通過角色朗讀把握的時候,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傊哉Z言為核心研究文本,方可體味出文字背后的深意。
三、散文的閱讀
散文的閱讀是所有閱讀中最難把握的,因此,從第一次閱讀,就需要平心靜氣,慢慢體味。散文的文字是符號性最強的,解讀這些文字的密碼,需要時而跨越全文,時而抓住某個詞語,以完成對文本中“形”與“神”的準確解讀。例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不提任何要求,讓學生盡情地進入文本閱讀,體會文字中飽含的溫度,對文章情感把握后,再抓住跳躍在學生心中的詞語句子去精讀。散文的精讀可以通過賞析文字、句式或者篇章為主要方式,有的時候,一篇文章抓住一條線索、一個文眼、一個關鍵句去賞析品味,很可能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力量。如《背影》一文中,可以抓住“背影”“橘色”“眼淚”等內(nèi)涵深厚的詞語去欣賞品味,即可深入體會作者心境、情感,從而讀懂文本,再伴隨入情的朗讀,對文本的有滋有味的閱讀也就有了。
四、議論文和說明文的閱讀
議論文和說明文的閱讀講求理性。因此,需要在第一次閱讀中讀出論點、論據(jù)、論證思路或者說明對象特征、說明方法及文章結(jié)構(gòu),之后再探究語言的嚴謹或準確性等特點。一般而言,議論文和說明文閱讀方式主要以默讀為主,因為其知識性、邏輯性較強,需要冷靜專注地去閱讀、分析、整理。在默讀中結(jié)合圈點勾畫,理出所需要的信息?!皶x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過程中如有疑問,可以采取反復讀,前后聯(lián)系讀的方式來克服難點。閱讀過程中可以圈點勾畫、批注標識,以使閱讀更嚴謹、更精準。從而在有限時間內(nèi)準確地讀出議論文觀點、思路,讀出說明文的說明對象的特點、原理等。
當然,采用哪種方法,哪種課型,需要根據(jù)具體文本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需求而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三為主”原則:以學生為主,不鎖定學生;以發(fā)現(xiàn)為主,不代替學生,讓學生在知識探索中自己發(fā)現(xiàn)、感悟,總結(jié)規(guī)律;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的心理氛圍中學習。尊重差異,注重實效,不求完美,不要急于求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把閱讀作為重點,并且要重視不同文本不同閱讀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文閱讀活動中有序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讀”出文本的異彩,方能領略語文的大化之境。
(作者單位:山西省離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