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巍
【摘要】 目的 觀察康復護理模式在腎結石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2例腎結石行手術治療的患者, 按照雙盲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6例。兩組患者均行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 實驗組予以康復護理,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生活質量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造瘺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0.32±41.18)h、(80.21±35.18)h、(70.22±24.79)h、(15.61±7.48)h、(5.39±1.65)d、(9.18±3.22)d,?均短于對照組的(116.48±45.62)h、(120.55±42.85)h、(87.67±27.62)h、(23.68±10.67)h、(7.37±1.92)d、(13.63±4.11)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huán)境領域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腎結石手術患者行康復護理效果顯著, 利于患者不良情緒、疼痛緩解, 并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可予以推廣。
【關鍵詞】 康復護理模式;腎結石;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82
腎結石是常見泌尿科常見疾病, 具有極高發(fā)病率。患者可出現(xiàn)腰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腹脹、血尿、畏寒發(fā)熱、疼痛難忍等情況, 若未得到及時治療, 甚至可引發(fā)尿路感染、梗阻, 重者甚至可使腎功能受損而加重病情[1]。目前, 臨床可通過多種方式治療腎結石患者, 若結石體積較小可采用藥物排出, 若結石較大, 則需行手術治療。近年來,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 臨床越來越廣泛應用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腎結石, 其中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因其創(chuàng)口小、易恢復等優(yōu)勢而為臨床所廣泛應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但研究發(fā)現(xiàn), 作為侵入性治療方法,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也難免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手術應激反應, 再加上患者對于預后配合知識掌握不足等, 易影響術后療效, 甚至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而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因此, 臨床認為有必要予以腎結石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患者適當護理干預, 以避免相關因素阻礙患者術后康復[3]。為進一步探究康復護理對于腎結石手術患者的影響, 本文以本院72例腎結石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為例, 予以分組護理, 現(xiàn)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2例腎結石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指征, 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并已排除患側嚴重腎積水、嚴重臟器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腦出血、精神異常、膽結石、意識不清患者及孕產婦等。將患者按照雙盲選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6例。實驗組男20例, 女16例;年齡24~70歲, 平均年齡(45.62±13.17)歲;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42±0.88)年;11例單純腎盂結石, 12例鹿角形結石, 13例腎盞多發(fā)結石。對照組男22例, 女14例;年齡25~69歲, 平均年齡(45.69±12.22)歲;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48±0.91)年;14例單純腎盂結石, 10例鹿角形結石, 12例腎盞多發(fā)結石。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予以兩組患者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 即:在全身麻醉(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 患者呈膀胱截石位, 將F5輸尿管導管于輸尿管鏡下逆行插入患側輸尿管, 再予以患者俯臥位, 將腰部以軟墊墊高, 消毒、鋪巾后沿輸尿管導管行腎盂加壓處理, 并注入0.9%氯化鈉溶液, 形成人工腎積水。于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行穿刺至腎盞, 若流出尿液則表明穿刺成功, 將導絲置入, 切開皮膚, 予以擴張?zhí)幚恚?并于腎鏡或輸尿管鏡直視下進行結石腔內鈥激光擊碎, 將結石經灌注水壓沖洗至體外后, 行雙J管、腎造瘺管留置。術后4~6 d予以B超檢查, 確定無結石, 可于術后4周左右將導管拔除。
1. 2.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即:病情監(jiān)護、遵醫(yī)囑護理、異常情況針對性干預、健康宣教等。實驗組予以康復護理模式,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手術需留置造瘺管、尿管等, 患者可能出現(xiàn)緊張心理等, 需要護理人員針對性心理安撫, 告知患者做好尿管、造瘺管護理的重要性, 以促使患者配合治療, 提高自護能力。②引流管護理:應密切監(jiān)測造瘺管暢通情況, 予以造瘺管妥善固定, 并密切監(jiān)測引流液量、色及性質, 定時予以記錄, 叮囑患者多飲水, 并結合引流管顏色指導患者進行適宜運動, 避免出血。③并發(fā)癥護理:a.血尿護理:其為造瘺管、引流管刺激、術中黏膜受損所致, 若患者術后造瘺管內出現(xiàn)鮮紅血尿, 應立即告知醫(yī)生行造瘺管夾閉, 1 d后再行開放, 并予以止血治療;若尿管引流色呈鮮紅色, 應將尿管更換為三腔尿管, 經低壓沖洗膀胱, 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告知患者呈臥床休息狀態(tài)至尿管色澄清;b.引流管脫落護理:告知患者盡量呈頭高腳低仰臥位或是健側臥位, 切不可呈患側臥位, 并協(xié)助患者翻身, 避免其自行用力翻身, 并可于后背墊軟枕, 同時應密切監(jiān)測引流管, 避免其出現(xiàn)脫落、受壓或是曲折情況。若患者于床下進行活動, 應于引流口出固定引流管, 以防牽拉;c.感染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溫, 并及時與醫(yī)生溝通, 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④飲食護理:術后6 h可協(xié)助患者飲50 ml水, 再過0.5 h若患者未有不適, 可協(xié)助患者進食流食, 確保飲食清淡, 術后1~2 d若患者無惡心、嘔吐情況等可恢復正常飲食。叮囑患者多食用低糖、低鈣、低磷、低嘌呤、高纖維素食物, 少食或不食用碳酸飲料等, 并確保每日攝入足夠維生素、蛋白, 嚴限鹽攝入量高, 多飲水, 每天保證飲水2.0~2.5 L。飲水后多運動, 以利于尿液及時排空, 避免尿鹽沉積形成結石或阻塞雙J管。⑤運動指導:待患者術后體征穩(wěn)定、無出血情況后可予以患者深呼吸指導, 并協(xié)助患者每2小時翻身1次, 以促進肺部擴張, 加快切口愈合, 并告知患者切不可用力排便、咳嗽。同時, 應予以患者床上被動肢體活動指導, 以防靜脈血栓形成;指導患者床下、病房內活動, 并告知患者院后行適宜運動, 以耐受為度, 循序漸進。⑥出院指導:出院后1個月, 告知患者按時回院拔管, 且未拔管期間不可劇烈運動, 以防移位、脫出, 引發(fā)血尿或是腰痛等, 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 糾正患者不良行為, 以加快康復。術后3個月內應避免劇烈運動、重體力活動等, 以防切口愈合不佳。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術后康復情況、生活質量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患者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生活質量量表簡表 (WHOQOL-BREF)進行評定, 量表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huán)境領域4個維度, 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佳。康復情況包括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造瘺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造瘺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0.32±41.18)h、(80.21±35.18)h、(70.22±24.79)h、(15.61±7.48)h、(5.39±1.65)d、(9.18±3.22)d;對照組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造瘺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16.48±45.62)h、(120.55±42.85)h、(87.67±27.62)h、(23.68±10.67)h、(7.37±1.92)d、(13.63±4.11)d。實驗組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造瘺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實驗組生理領域評分(25.11±2.77)分高于對照組的(19.14±2.08)分, 心理領域評分(22.43±2.72)分高于對照組的(17.55±2.15)分高, 社會關系領域評分(21.70±2.47)分高于對照組的(17.56±2.21)分高, 環(huán)境領域評分(20.11±2.65)分高于對照組的(16.84±2.47)分, 總分(89.23±10.55)分高于對照組的(71.02±8.87)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67%, 其中3例血尿, 1例尿潴留, 2例感染;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2.78%, 其中2例造瘺管脫落, 7例血尿, 5例尿潴留, 5例感染。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腎結石為泌尿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之一, 其治療難度較大, 臨床多經手術予以治療。近年來,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水平的提高,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因其病灶定位精準、操作便捷、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越來越為臨床所廣泛用于腎結石治療中[4]。但因手術具有侵入性, 易使患者出現(xiàn)手術應激反應, 從而引發(fā)術后出血、感染、疼痛等并發(fā)癥, 進而延緩患者康復。因此, 為確?;颊唔樌祻停?應予以患者康復護理。以往的常規(guī)護理雖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復效果, 但其不具有全面性、針對性, 無法高效協(xié)助手術治療, 從而加快患者康復[5]。康復護理干預為臨床護理模式之一, 其以患者術后康復為基礎, 可有效減輕患者創(chuàng)傷性、生理及心理上的應激反應, 進而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加快患者康復。本文研究中, 作者予以實驗組患者康復護理干預, 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造瘺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huán)境領域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經康復護理可促使患者不良情緒緩解, 并經強化患者飲食及運動、確保引流管暢通, 減少血尿、感染、傷口疼痛等護理而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從而加快患者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 腎結石手術患者行康復護理效果頗佳, 利于患者不良情緒、疼痛緩解, 并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可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邵麗玲, 夏惠, 包靜. 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腎結石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齊魯護理雜志, 2019, 25(2):102-105.
[2] 王靜. 基于FTS理念的護理干預在高齡腎結石手術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 2019, 29(3):125-127.
[3] 張冬菊. 輸尿管軟鏡下腎結石碎石術圍手術期快速康復理念的應用.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44):126-135.
[4] 譚春華. 針對性護理在行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腎結石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6, 11(5):155-157.
[5] 陳菲菲. 護理干預用于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圍術期的效果觀察.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9, 16(13):1925-1927.
[收稿日期: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