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蕾娜
(臨沂羅莊中心醫(yī)院,山東臨沂 276022)
急性腦梗死由諸多因素導致,血液動力學機制異常造成血管出現(xiàn)異常,最終腦動脈出現(xiàn)堵塞或狹窄[1]是發(fā)病的主要機制。急性腦梗死病勢具有較急、突發(fā)等特征,臨床上及時治療十分重要,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早期進行溶栓治療可以讓閉塞或狹窄的大面積血管再次通暢運行,最終改善腦部組織供血情況,減少損傷神經(jīng)組織的可能[2]。臨床上常用的溶栓藥物種類很多,其中阿替普酶是第三代具有較強選擇性和親和力的溶栓藥物[3]。阿替普酶溶栓從藥理學角度來分析,主要是激活纖溶酶原將其轉(zhuǎn)換為纖溶酶,再將其與賴氨酸殘基、纖維蛋白結(jié)合在一起,其中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可以溶解血液循環(huán)中的凝血因子V和Ⅷ,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解局部已經(jīng)形成血栓的纖維蛋白,具有較好的溶栓作用,快速恢復血管通流情況,改善神經(jīng)功能[4-5]。本研究觀察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結(jié)果如下。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臨沂羅莊中心醫(yī)院收治就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入院就診時間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52.6±7.68)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56.8±9.4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6];所選患者發(fā)病時間均≤4 h;;影像學檢查未見大量腦梗死及出血[7]。排除標準:①既往有顱內(nèi)出血、近3個月頭部外傷、近3周消化道或泌尿系統(tǒng)出血、近1周止血部位動脈穿刺難以壓縮等病史。②近3個月有腦梗死或心肌梗死病史,無陳舊性腔隙性梗死。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糖尿病患者。④口服抗凝劑,INR>1.5;肝素治療48 h內(nèi)(APTT超出正常范圍)。⑤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100×109/L,血糖<2.7 mmoL/L。⑥血壓收縮壓>180 mm Hg,或舒張壓>100 mm Hg。本研究經(jīng)臨沂羅莊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方法如下:先給與基礎常規(guī)治療(降脂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再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guī)格:0.5 g)嚼服,首次用藥劑量為300 mg,第二次后用藥劑量控制在100~200 mg/d,或者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規(guī)格:75 mg),150 mg/次,1次/d,上述藥物治療周期為2周。治療組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選擇(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1,規(guī)格:20 mg)的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稀釋10%阿替普酶后,靜脈注射量為0.9 mg/kg,控制時間約1 min,將100 mL含0.9%的氯化鈉與90%的阿替普酶溶解,行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1 h左 右。
用藥期間及用藥后24 h進行常規(guī)心電圖監(jiān)測。將高血壓患者泵入血壓控制系統(tǒng),血壓控制在150/90 mm Hg以下為宜。溶栓2 h后,每15 min測一次血壓、心率,2 h后每30 min/次,20 h后改為2 h/次。溶栓24 h后復查頭顱CT。如無明顯出血,給予阿司匹林100 mg /d或波立維75 mg /d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根據(jù)病情變化及需要,在發(fā)病后3~21 d,復查頭顱CT或MRI。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對兩組入院時及治療后6、24 h的神經(jīng)功能進行比較和評價??偡譃?5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神經(jīng)功能越正常。觀察兩組患者溶栓后顱內(nèi)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情況。記錄包括心律失常和血管損傷出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24 h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治愈,生活能完全自理,語言能力趨于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治愈,肌力功能可恢復≥2級,部分生活能自理,語言能力恢復較佳;有效:臨床癥狀較前有改善,肌力功能可恢復<2級,生活無法自理:無效:上述臨床癥狀、語言能力及生活自理情況均無明顯改善或病情加重。臨床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出血不良反應比較情況 予以不同治療后,治療組出血情況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情況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無明顯差異,分別治療6、24 h后,治療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情況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情況(±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6 h后 治療24 h后治療組 60 23.30±2.9310.49±2.19 6.25±2.08對照組 60 23.29±3.0118.36±3.0114.65±3.42 t 1.024 12.052 14.126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安全性比較情況,治療組安全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安全性比較情況[例(%)]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閉塞,中斷腦血供,導致腦組織壞死,臨床稱之為半暗帶。急性腦梗死是不可逆的,影響因素較多,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發(fā)病風險較高。發(fā)病后,病變組織因缺血時間長會導致自由基產(chǎn)生連鎖反應,出現(xiàn)局部缺血半暗帶,增加腦部水腫癥狀。這種損傷可以通過及時治療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復壞死腦組織。目前,急性腦梗死患者仍沒有標準的臨床治療方法。有學者提出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較高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較佳,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復。因此,早期溶栓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死亡率。早期應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藥效更快,能在最佳治療時間內(nèi)達到治療效果,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其毒副作用小,藥物經(jīng)肝臟代謝,安全性較高。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采用不同方法治療后,治療組出血情況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阿替普酶具有較好的溶栓作用,可以減少不良出血情況的出現(xiàn)。因為阿替普酶溶栓具有可以激活纖維蛋白原的作用,屬于第三代溶栓劑。阿替普酶作為親和力較好的人類重組纖維蛋白溶解藥,可激活纖維蛋白酶轉(zhuǎn)換為纖維蛋白,加速溶栓效果,改善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進而阻止缺血半暗帶腦組織壞死的進程,以此改善神經(jīng)功能。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進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后,NIHSS評分顯著低于未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但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患者出血癥狀,保證出現(xiàn)繼發(fā)性出血癥狀時,可以采取相應處理措施,保證溶栓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