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廣義
孝敬父母,尊長敬老,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現(xiàn)今獨生子女多,從小嬌生慣養(yǎng),不敬父母、虐待老人的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上仍然屢見不鮮。如何讓孝敬父母,尊長敬老在社會蔚然成風,作為學校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把孝敬父母,尊長敬老意識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項基礎工作,讓學生樹立孝敬父母,尊長敬老觀念,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長敬老習慣,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國人最基礎的道德,為中華文化所特有。“孝”是親情之愛,是生生不息的愛心,是形成個體品德之根源,“道由孝生”,孝為“德之本”。在中國,不進行“孝”道建設,其它道德建設就會失去了根基。中國傳統(tǒng)“孝”道有過時之處,但它不等于“封建”與“落后”。我們要認真反省近百年來國人對于“孝”道的偏見與成見,用“與時俱進”的觀點,進行積極的建設。創(chuàng)造歷史比對歷史的無知而詆毀歷史要偉大。
在我國當前以及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是以家庭為本位的社會結構。家庭穩(wěn)定與發(fā)展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當今的中國特別是農村,因為不“孝”導致的家庭矛盾、鄰里糾紛與社會問題日益尖銳。以“孝”為中心的中華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核心內容。“家”的社會存在與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緣和親情為中心的倫理道德,是整個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再過15年,一個獨生子女支撐的國家與老年人社會,便會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3—4億老年人大國,對以“養(yǎng)老”、“敬老”為中心的孝道教育與建設,將日益重要和迫切。這一代獨生子女能有“孝”心嗎?怎樣培育他們的“孝”心?需要承接中華孝道美德,需要學校與家庭、社區(qū)互動共建孝道,進而共建和諧社會。從這個成面上講,孝道教育和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推進孝道教育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來做:
首先,力爭引導學生自覺接受并踐行孝道準則,達到如下目標:在家里,子女尊敬長輩,長輩愛護子女,共享天倫之樂;在社會上,盡職盡責,為國家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對個人,要修身養(yǎng)性,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理想。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有序。
其次,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外關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論。要在學校進行“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當今我國尤其是農村孝道的現(xiàn)狀、成因及其發(fā)展趨勢;要研究中華孝道發(fā)生了何種變化,要研究當今孝道的內涵,即是民眾能夠認同并能踐履的孝道內涵;要了解研究當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眾所創(chuàng)造的養(yǎng)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價值,孝道對家庭、社會、下一代的影響;要了解研究當今孝道的機制,如制度、氛圍、心理等制約機制;要了解研究當今孝道的建設模式與理論框架。通過這些研究,去尋求學校與社區(qū)互動的結合點,去設計學校進行“孝”道教育的內容與模式。
第三,在實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fā)揚孝道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髓,剔除和摒棄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時宜的東西,在揚棄中發(fā)展曾子的孝道文化。能夠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適用于學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論,用以指導學校孝道文化教育,并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建設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我們要積極組織相關教師廣泛收集“孝道”材料,編印校本課程教材,開設孝道文化校本課程。
中外古今有關“孝”的美德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是天下百姓“行孝”實踐水平的高度體現(xiàn),又是歷代推行“孝”道教化的活教材。我們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孝道文化教育校本教材選編了有關故事,教師為學生推薦,學生自己又去收集了有關“孝”的故事。如:考叔“純孝”感莊公、緹縈至孝感文帝、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代父戍邊、岳母刺字、朱壽命千里尋母、黃香溫席、孝敬父母的毛澤東、朱德《回憶我的母親》、陳毅為病母洗尿褲、孝子孔繁森、……校本教材可以選編“黃香溫席”、“徐孝克藏食孝母”“胡泰病榻侍母三十年”、“陳毅探母”、“杜瑤瑤孝敬父母的故事”等眾多的行孝的故事,也可以選編一些學生中孝敬父母的人和事,包括一些“感動中國人物”。這樣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到身邊的同齡人,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別“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和發(fā)揚。由認知到明理有利于導行。這門校本課教學效果及形式好。
第五,在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對學生“孝敬父母”都有要求。但是,對于如何進行這項教育沒有具體意見。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空間,但范圍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間發(fā)揮無限的教育作用,這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探討的問題之一。因此,學校積極拓展立體空間,充分利用各種有行的和無形的空間,開展孝道專題活動。
辦孝道專題墻報、黑板報、櫥窗;懸掛行孝名人畫像、行孝名人名言,制作孝道文化壁畫;利用校園網(wǎng)每天課外活動時間播報學校孝道信息和學習感悟;利用閉路電視組織學生觀看親情教育片;定期舉行以“孝道文化”為專題的演講、書法、美術、音樂、寫作等比賽和優(yōu)秀作品展。從直觀上,使整個學校充滿濃厚的孝道文化氛圍和行孝教育氣息,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孝道文化教育。為使孝道文化教育規(guī)范、全面、科學、有效,學校積極拓展以校為輻射源,從學校向家庭、社會傳播的工作思路,使之事半功倍。我們要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社會知名人士談人生、法制教育報告會外,把德育教育延伸到社會,組織學生參加孝道文化夏令營,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