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兒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與比對組患兒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
吳鳳嬌 陳藝蘭
[摘要] 目的 針對小兒糖尿病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與探究。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8月選自該科室收入的小兒糖尿病患兒84例,將其按照入院先后的時間順序分為兩組,每組42例,其中比對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分析和比較最終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糖尿病患兒的各項血糖指標相比較來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兒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與比對組患兒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糖尿病患兒在經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治療依從性相比較來說(95.24% vs 80.95%),研究組顯著高于比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小兒糖尿病患兒中的應用,能夠較好地促進臨床護理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值得使用和推行。
[關鍵詞] 小兒糖尿病患兒;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血糖指標;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8(a)-01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room revenue pediatric diabetes, 84, total time: in May 2017 to August 2019, according to the time order of hospital has its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group of 42 cases of income,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e team: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Results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glucos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diabetes(P>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dex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95.24% vs 80.95%)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can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nd it is worth using and further carrying out.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Blood glucose index; Compliance
糖尿病屬于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指的是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導致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在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如若不及時救治,還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一般情況下,醫(yī)生還會根據人體發(fā)病的具體原因將其分為Ⅰ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多發(fā)于幼齡兒童,在發(fā)病時期,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患兒極易出現酮癥酸中毒,甚至血管病變的現象[1]。2型糖尿病,多見于中老年及肥胖人群,患者常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的癥狀,發(fā)展至中期會出現輕度的乏力、口渴、血糖升高等現象。目前為止,對于該類疾病,臨床上仍然是以藥物控制治療為主。該次研究主要選取該院在2017年5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84例小兒糖尿病患兒,對其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選取該科室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兒,按照入院先后的時間順序將84例患兒進行分組,詳細資料如下。比對組:共42例,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20例;年齡4~12歲,平均(8.13±1.29)歲。研究組:共42例,男性患兒24例,女性患兒18例;年齡3~9歲,平均(6.23±1.45)歲。分析和比較兩組糖尿病患兒的一般資料發(fā)現,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對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環(huán)境護理、胰島素治療以及皮膚護理等。
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大部分糖尿病患兒由于年齡較小、認知水平相對較差,在治療的過程中極易出現抵抗、恐懼等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護理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患兒的興趣愛好,以一種溫柔的語氣與其進行交流,增加信任感,拉近與患兒之間的心理距離[2]。(2)用藥指導:在患兒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密切關注患兒的血糖變化情況,并根據患兒的血糖指標適當調整胰島素的注射量,一般情況下,建議患兒盡量選擇在早餐、晚餐前進行注射,觀察患兒在治療期間的一系列反應。(3)飲食指導: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患兒的喜好及身體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飲食規(guī)劃,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以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纖維、低糖的食物為主,嚴格控制患兒每日飲食的總熱量,在后期治療階段,可以根據患兒病情的恢復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3]。(4)運動鍛煉: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的運動鍛煉可以有效地降低人體內的血脂、血糖水平,因此,護理人員可以鼓勵糖尿病患兒在餐后1~2 h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鍛煉,例如散步、慢跑、爬樓梯等。(5)并發(fā)癥護理:①局部疼痛、腫塊、蕁麻疹,必須要停止現在所使用的藥物,進行靜脈注射治療,考慮更換胰島素藥物。②低血糖。對于輕度低血糖患兒,可給予少量白糖水進行緩解;對于低血糖相對嚴重的糖尿病患兒,必須要立即采用靜脈輸注的方式,給予50%的葡萄糖進行治療[4]。(6)健康知識宣導:在患兒出院前,護理人員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為患兒及其家屬講解出院后需要重點注意的事項,并告知家屬必須要定期檢測患兒的血糖指標[5]。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糖尿病患兒在經過不同護理措施后的各項血糖指標,具體包括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②觀察兩組糖尿病患兒在護理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
護理干預前,兩組糖尿病患兒的各項血糖指標相比較來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糖尿病患兒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與比對組患兒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依從性
研究組42例小兒糖尿病患兒在經過綜合護理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為95.24%(40/42),比對組42例小兒糖尿病患兒在經過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為80.95%(34/42),兩組患者相比較來說,研究組明顯較高,優(yōu)勢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9,P=0.04)。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具有持續(xù)時間長、疾病發(fā)展緩慢等特點,在幼齡兒童患病時,患兒會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癥狀,如若不及時治療,一定程度上還會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6]。
在該次研究中,相關的數據顯示:兩組糖尿病患兒在經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治療依從性相比較來說[95.24% vs 80.95%],研究組顯著高于比對組(P<0.05);護理干預前,兩組糖尿病患兒的各項血糖指標相比較來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糖尿病患兒的空腹血糖指標為(6.51±0.46)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為(8.15±0.64)mmol/L、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為(5.35±1.03)%,比對組糖尿病患兒的各項指標分別為(7.31±0.45)mmol/L、(9.91±0.33)mmol/L、(6.59±1.07)%,兩組糖尿病患兒相比較來說,研究組明顯較低(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為,對于糖尿病患兒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對相關知識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對于一些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群極易出現抵抗、恐懼等負面的心理,因此,醫(yī)院內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要從患兒的心理入手,加強與患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利用患兒感興趣的事物來拉近與患兒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信任感,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其次,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要密切關注患兒的血糖情況,監(jiān)督患兒按時、按量服用相應的降糖類藥物,并且還要觀察患兒在用藥期間的一系列反應。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兒的喜好和疾病的發(fā)展情況將食物制作成卡通人物的形象,提高患兒的食欲,較好地補充患兒體內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與此同時,還要鼓勵患兒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鍛煉活動,增強患兒自身的體質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另外,對于部分出現不良癥狀的糖尿病患兒,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護理服務措施,從而有效地緩解患兒的各項不良癥狀,較好的穩(wěn)定患兒的病情[7]。最后,在患兒出院前,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還可以將出院后需要重點注意的事項進行記錄,為患兒家屬詳細講解,并且預留相應的聯系方式,監(jiān)督患兒按時復查,一定程度上幫助患兒能夠盡早地康復。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糖尿病患兒,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措施,一方面,能夠較好地穩(wěn)定患兒的血糖水平;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胥之梓,范秀華.針對性護理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A2):154-155.
[2]? 張磊,邢秋玲,王美君.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糖尿病足預防策略及其對臨床護理的啟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2):2936-2939.
[3]? 黃一濤,余雪梅,陳春妹,等.延續(xù)性4C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視網膜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2):2863-2866.
[4]? 楊靜.2型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22):108-110.
[5]? 張迎,郭慶妍,倪燕燕.瞬感掃描式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指導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9,21(5):751-754.
[6]? 陳春梅,王廣.磺脲類藥物胰腺外作用對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結局影響的探討[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9,35(1):76-80.
[7]? 黃雨蒙,舒畫,劉銘.六種常見單基因糖尿病的臨床特征及個體化精準診療[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9,35(2):165-170.
(收稿日期: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