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軍
摘要:玉雕,精于技、雕于心。玉雕藝術家們結合陰陽線條,凹凸造型等雕刻語言,在悠悠的歷史長空中,留給后世的一份珍貴文化遺產(chǎn)。筆者用玉雕中的“雕”和“刻”兩種技藝,闡述在創(chuàng)作中如何運用細節(jié)刻畫來彰顯玉雕作品的神韻。
關鍵詞:浮雕;透雕;內雕;圓雕;陰刻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作為錄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玉雕技藝是中國獨有的,其文化內涵源遠流長、深厚精湛,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歷代有各自治玉的風格特點,尤以清代康雍乾時期玉雕最為發(fā)達,影響后世至深。中國玉雕被譽為“國之瑰寶”??v貫玉雕的全貌,從大的流派來說,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以北京為代表,涵蓋遼寧、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則包括長江沿岸及以南地區(qū),并分為幾個支派,包括以上海為代表的“海派玉雕”,以蘇州為代表的“蘇工玉雕”,以揚州為代表的“揚州玉雕”,此外還有“廣東工”和“福建工”。南北玉雕技藝各有特色,但其基本技法卻大同小異,都包括浮雕(包括深浮雕、淺浮雕、薄浮雕、高浮雕)、圓雕、半圓雕、透空雕、陰雕、嵌雕等10多種。而歸根結底是“雕”和“刻”兩種。
一、玉雕中的雕
玉雕中的“雕”是創(chuàng)作者對所選用的玉材進行深度地雕鑿,形成作品的形象,即玉雕的造型。雕的技法有以下幾種:
1.浮雕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根據(jù)玉石的各方面狀況來雕刻出最完美的立體物象,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chǎn)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xiàn)三維空間。浮雕的工藝在玉雕中的運用很多,根據(jù)專業(yè)的分類有淺浮雕和高浮雕之分,每一種雕刻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現(xiàn)出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淺浮雕起位較低,平面感較強,通過裁剪去玉料的某些部分,挖掉部分玉料來凸出物象的立體感,而挖掘的深淺度也決定了物象的立體效果。淺浮雕更接近于繪畫形式,以行云流水般的縣天平來形成立體、透視、抽象的錯覺。
高浮雕由于起位較高、較厚,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 圓雕,甚至部分局部處理完全采用圓雕的處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 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zhí)幚?,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xiàn)力和魅力。高浮雕是在玉料底面通過挖削和陰線紋來制造出作品的層次感,不像淺浮雕那樣拘泥于玉料的平面布局,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藝,給人一種強大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呈現(xiàn)恢弘大氣的氣勢。
2.透雕
玉器的透雕也叫鏤空雕刻,是貫穿整個玉器進行的整體的雕刻,不局限于玉料的一面,連玉石的內部都被工藝所覆蓋,使得玉料前后左右的雕刻花紋連通貫穿,面面相連。透雕的工藝難度很大,在薄如布面的玉質中打出花紋,使各個層次之間鏤空,玉器的立體感很強。這種主要以“削減”為主要手段的工藝,為玉雕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藝術美感。
透雕工藝在最早中國北方金屬器的加工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后來才逐步影響到玉器的加工,在金代玉器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宋代的治玉工藝中使用了管璧極薄管型鉆,并將其使用于透雕及鏤雕工藝上面。它的具體做法是先用鉆把玉片打透孔,然后用線鋸或鐵絲弓子來打出各種紋飾,并將其分為一、二、三層甚至四層。實心鉆同管型鉆相比較,前者更容易掌握,有可以鉆細小孔的優(yōu)勢,但是孔徑越大琢磨進度就越慢。這種工藝由鉆孔而發(fā)展為鏤雕,所雕琢的作品風格古樸,別有一番韻味。鏤空雕的做法延續(xù)至今,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他們不惜重金收藏富于特色或是工藝精湛的鏤雕玉件?,F(xiàn)在鏤雕工藝的玉件逐漸變少,究其原因是因為鏤空雕刻工藝最復雜、最精細,不僅需要琢玉者有高超的技藝,還要有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和高度的審美水平。它要求施刀的功力、線與面的處理以及各種造型手段的變化,都必須切實服從主題內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機地融為一體。
3.內雕
內雕是較復雜的工藝,在一塊玉料上雕刻里外兩層或三層景物,玉雕業(yè)稱之為“絕活”。主要雕刻的是欄間里的鳥、花、草等。雕刻必須精細,每種欄間里的動物、植物都必須有栩栩如生的感覺。如鳥類的站立必須要有傾聽聲音的感覺,飛翔必須要有羽毛立體的感覺。
4.圓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創(chuàng)作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xiàn),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作品的各個側面。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由于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tǒng)一、和諧與融合,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jīng)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透視”。
二、玉雕中的刻
玉雕中的“刻”指陰刻工藝,是用工具,在玉料玉器的面上刻畫琢磨出凹入此面的點、線、面,從而表現(xiàn)出線條、字體或畫面的一種工藝方法。講究的是刀法筆意,走刀行云流水,線條峰回路轉,既有刻琢之意,又顯筆觸之韻。
陰刻線條和畫面大多是以書法和白描為表現(xiàn)基礎,所以陰刻的線條和畫面表現(xiàn)最多的是柔美、順滑、挺括、頓挫。在陰刻紋飾、圖案上要柔要順,特別是陰刻花鳥人物題材上更要體現(xiàn)著兩大特點,比如花鳥的輪廓和人物的衣飾等;在陰刻長線條邊框或植物枝干上,要表現(xiàn)出挺括、挺拔的態(tài)勢;在陰刻書法字體時要抑揚頓挫,要凸顯筆畫的起勢和頓點,還有在陰刻花鳥山水題材的老枝、山石上更要表現(xiàn)出頓挫的感覺。
三、在雕與刻中創(chuàng)造玉雕的藝術之美
玉雕創(chuàng)作的本身,就是對玉材原石的精雕細刻,讓其煥發(fā)藝術的生命?!坝耠m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玉琢磨與瓦礫不別”這句話正是這一道理。工藝是玉雕的基礎,因此,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工藝技術的把握具有基礎性意義。那些精妙絕倫的玉雕作品都是經(jīng)過玉雕藝人精心細致的雕與刻,才能那般奪人心魄?!犊脊び洝酚休d:“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庇竦窆に噭?chuàng)作的靈感激發(fā)則正是來源于天地人文、玉石本質之美以及人工的巧運。注重這些元素,才能從中有效地尋找到玉雕創(chuàng)作的靈感,使玉雕工藝的藝術品質以及價值得到無限升華。
參考文獻:
[1]王玨.從藝術的角度看玉雕的“工”與“料”[J].美術教育研究,2013(1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