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濤 田書亞 胡玉守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三叉神經痛屬于一種顱內神經疾病,以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具有反復發(fā)作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健康[1-3]。三叉神經痛是人體內三叉神經支配區(qū)域的一種反復性、陣發(fā)性疼痛性病癥,會直接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從而產生抑郁、焦慮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4-7],是當前危害居民健康的一種神經性疼痛性疾病。大部分三叉神經痛患者時刻處在擔心疼痛發(fā)作的恐懼中,因害怕疼痛發(fā)作,外出時無論天氣好壞都刻意戴上頭巾和頭罩,對輕微的面部異常也很敏感,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質量。目前藥物治療是三叉神經痛的首選方案,但因三叉神經痛易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甚至喪失治療的信心,不利于患者的康復[3,8-9]。因此在常規(guī)用藥治療基礎上輔助有效的心理干預尤為重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引導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調整好心態(tài),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暗示性心理護理是指在不經意間示意患者動機的一個心理過程,通過暗示使患者處于為其所創(chuàng)造的希望之中,從而促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繼而調節(jié)患者日常行為及生理功能,以更好輔助臨床治療[4-5,10-11]。本研究通過對比研究的方式進一步分析暗示性心理護理對三叉神經痛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03—2020-0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三叉神經痛患者93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7例,男18例,女29例;年齡42~78(67.12±7.56)歲;病程0.5~7(5.04±1.05)a。觀察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齡43~79(68.52±7.75)歲;病程0.8~9.5(6.50±2.50)a。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CT檢查確診為三叉神經痛;(2)無精神疾病,具有認知及交流能力;(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2)近期存在重大精神事件造成精神及心理異?;颊?;(3)依從性較差,護理中途退出患者。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對患者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和對抗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及其陪護講解疾病的防治知識,以增強對疾病認知的程度;正確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提高用藥依從性,控制病情。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暗示性心理護理。(1)入院后護理人員面帶笑容接待患者,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基本需求,以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心情放松。(2)保持住院環(huán)境整潔、舒適,并根據(jù)患者喜好提供其所感興趣的書籍、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起到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疼痛閾的作用。(3)患者可能對自身疾病情況存在一定認知錯誤,護理人員需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暗示輔導,將疾病知識及護理方式向患者講解清楚,增強患者治愈信心[12-13];護理人員與患者平時溝通交流中多傾聽患者的想法和建議,并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情緒與病情恢復之間的不良關系,從而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2組患者均給予為期2周的護理干預。
1.3觀察指標(1)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6-7]評價患者護理前、護理后2周后心理狀況,SAS評分臨界值為50分,分值越高則焦慮越嚴重;SDS評分臨界值為53,分值越高則抑郁越明顯。(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8]評價患者護理前及護理2周后睡眠質量,分別從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礙等7個因子進行評估,每個因子按0~3等級計分,總分0~21分,評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3)護理滿意度:采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價量表對患者護理期間的服務質量、態(tài)度、基礎知識掌握等進行評價,量表信效度為0.871??偡?~100分,>95分為滿意;75~95為一般;<75分為不滿意。
2.1心理狀態(tài)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2組SDS、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SDS、SAS評分對比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DS and SAS scores before andafter care in the two
2.2睡眠質量護理前PSQI各因子水平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2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效評分均低于護理前,觀察組上述因子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2組護理前后PSQI各因子水平對比 (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SQI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care in the two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n(%)]Table 3 Comparison of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intwo groups [n(%)]
三叉神經痛多呈周期性發(fā)展,多因面部刺激及自發(fā)性突然發(fā)作造成,因患者長期處于疾病狀態(tài)下,對其睡眠質量影響較大,且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4-16]。目前臨床多側重于藥物治療,對患者心理及生理問題關注較少,導致其整體病情恢復無法達到預期[17-20]。暗示性心理護理通過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對其講解疾病知識,有利于消除新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焦慮情緒,促進患者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便于后續(xù)護理實施[21-24]。
通過以下措施可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指導患者進行呼吸深度和頻率的調整,雙手置于上腹部,慢慢地深吸氣,膈肌盡量下移,胸腔充分擴張,致其腹部隆起,然后通過以吹口哨的口型將氣體慢慢呼出,注意盡量將呼吸頻率減慢[25];護理人員通過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如播放音樂、看電視、健康宣教、參加科室科普講座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其疼痛,同時還可以指導患者放松訓練,通過肢體的功能鍛煉、整理衣物、眼保健操等轉移疼痛注意力[26];用雙手十指按摩以減輕疼痛,包括眼睛周圍的眼部神經,由眼睛下方至上顎,堅持早晚一次,每次持續(xù)10 min為宜。
由于長期飽受疼痛的折磨,三叉神經痛患者心理壓力不斷增加[27-28],因此,做好相關心理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患者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勢必會有恐懼和抵觸的心理,為患者營造安靜、干凈、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讓患者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適應環(huán)境。宣教三叉神經痛的相關科普教育及防治措施,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積極配合治療。多給予鼓勵和關心,患者更能夠樂觀向上。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顧慮和擔心,多鼓勵支持患者,讓其有獲得感和強有力的支持系統(tǒng)[29-32]。
暗示性心理護理重視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護理,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暗示性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減輕因疾病所帶來的痛苦[33-35]。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SQI各因子評分也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總體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充分說明暗示性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升三叉神經痛患者睡眠質量,改善焦慮、抑郁狀態(tài),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融洽。分析原因為暗示性護理干預過程中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減輕因疾病帶來的恐懼感,使患者保持放松心態(tài),利于緩解睡眠質量。根據(jù)患者喜好,為患者提供喜歡的節(jié)目、書籍,轉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疼痛閥,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通過語言心理暗示為營造一個潛在的心理暗示[36],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因此,暗示性心理護理能夠從心理上緩解患者因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的改善,減少疼痛對患者造成的影響,繼而提高患者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