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幀
【摘? 要】一個好的規(guī)則游戲處處閃耀著教師的教育智慧。在規(guī)則游戲的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者基于兒童視角、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讓游戲既要有一定的知識性,還要有趣、好玩,讓幼兒自然而然地走進游戲,在游戲中觀察、擺弄、發(fā)現(xiàn)、探索,進而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環(huán)境。在課題實踐中,筆者遵循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核心價值,從“什么是游戲”“什么是游戲的形式”“游戲因素是什么”“孩子怎么游戲”等最本源的問題出發(fā),以“數(shù)”為切入點,嘗試了數(shù)學規(guī)則游戲的編制與實施。
【關鍵詞】兒童視角;規(guī)則游戲;編制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10?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181-02
【Abstract】A good rule game sparkles teachers' educational wisdom everywhere.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 rule game, the designer needs to make the game not only knowledgeable but also fun based on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factors, so that the children can naturally enter the game, observe in the game, Fiddle, discover, and explore to understand the surrounding thing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the author follows the core values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ctivities, starting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s a game", "what is the form of the game", "what are the game factors", and "how do children play", taking "number" as the Starting point, tried the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rules game.
【Keywords】? Children's perspective; Rule gam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一、立足兒童視角的規(guī)則游戲的編制
一是巧選游戲素材:站在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點上選擇規(guī)則游戲載體。我們常常在想:是什么導致了游戲的“不樂”“假游戲”的現(xiàn)狀?以往,教師雖然看中規(guī)則游戲的教育價值,但仍有許多規(guī)則游戲雖然被冠以游戲,實質(zhì)是教,不是幼兒心中的游戲,因此不快樂。作為教師,迫于許多無奈且必須面對的客觀原因:班容量無法縮小的現(xiàn)狀、鋪天蓋地的案頭檢查等,思來想去,問題變得復雜了,更多的是從“教”出發(fā)點(怎樣組織,幼兒應該會喜歡等),想當然地去編制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游戲就變成是“教師的”了。幼兒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認知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興趣點也變幻莫測。在選擇游戲載體時,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和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抓住幼兒對某一個事物或數(shù)學關鍵經(jīng)驗的興趣點,設計游戲,因勢利導,使游戲貼近幼兒的生活,讓規(guī)則游戲成為學習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載體。如“無敵套圈”“糖果商店”“玩具拍賣會”等,幼兒在這類游戲中過足了“經(jīng)理”“老板”的扮演角色的隱,享受了“買賣過程”的樂趣,又習得了關于數(shù)概念、量的比較等數(shù)學經(jīng)驗,樂此不疲,頗有成就感。
二是預留彈性空間:站在保障幼兒充分獨立思考的角度設計規(guī)則游戲玩法。規(guī)則游戲的設計不能缺乏幼兒獨立思考的成分。游戲任務在指向教學目標時,需要幼兒通過充分的思考,走一些“彎道”后才能達成終極任務目標。而這個“走彎道”的過程就是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并獲得相關經(jīng)驗的過程,也是教育目標隱形滲透的過程。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彎道”,它具備讓幼兒獨立思考的成分,能促進幼兒主動學習,能讓幼兒積極地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圍事物,在探索中有所發(fā)現(xiàn)。
三是凸顯融會貫通:站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編制值得推廣的規(guī)則游戲模式。這種游戲模式,如果玩法不變、角色不變,知識經(jīng)驗變換一下,仍然是一個深受幼兒喜愛、可融會貫通、可持續(xù)開展的規(guī)則游戲。如“撲克牌的圓圈舞會”,基本玩法:根據(jù)音樂《開始和結束》的暗示,變換著找圓圈舞伴,從小圓圈到大圓圈再到小圓圈,從“找顏色相同的舞伴”到“找數(shù)量相同的舞伴”再到“找顏色相同且數(shù)量也相同的舞伴”;從“找比5多1的舞伴”“找比5少1的舞伴”到“找個和你合起來是10的舞伴”等,隨著游戲任務的變化而變換著尋找不同的舞伴。“圓圈舞會”變成“圖形寶寶的圓圈舞會”“水果蔬菜的圓圈舞會”“五官的圓圈舞會”“時間的圓圈舞會”。另外還有“翻骰子”“搶椅子”“跳房子”“抓抓樂”“格子棋棋類游戲”等數(shù)學游戲,也具備同樣特點,不僅適用于理解抽象的數(shù)概念,也可用于感知“集合”“形”“量”“時間”“空間”,還可推廣運用到其他領域中。而在材料的提供方面同樣存在可變性,在簡單的基礎上突顯功能性。一些簡單的、低結構的材料如“撲克牌”“夾子”“骰子”均能給幼兒帶來游戲體驗,它們可隨著游戲設計目的的不同而承載不同的數(shù)學教育的諸多目標。
四是提倡簡約設計:站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角度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顒游幢厥黔h(huán)節(jié)越多越好,有效的環(huán)節(jié)一個就夠,游戲環(huán)節(jié)簡單但意圖要清晰。如“包裝糖果”,一個很簡單的“包裝”環(huán)節(jié)就足以讓幼兒不斷地重復“操作——思考——操作、驗證——思考”的探索路程,活動效果也是顯而易見。
二、基于兒童視角的規(guī)則游戲的實施建議
基于以上編制策略的思考,幼兒園規(guī)則游戲應立足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視角,選擇適宜的游戲載體,師生共同探索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巧妙地將數(shù)學目標隱于游戲規(guī)則中,使幼兒“學”的程度深化了,教師“教”的痕跡淡化了。通過教師“教”,促進幼兒有效地“學”的實施建議如下。
一是不設立物質(zhì)獎勵或制定懲罰性規(guī)則,要尊重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究。以往的數(shù)學活動,教師習慣于設立物質(zhì)獎勵(如獎勵小貼紙等)或使用懲罰性規(guī)則(如停止游戲等)作為游戲結果的認定來刺激幼兒的游戲,這樣的方法會使幼兒因擔心和害怕而產(chǎn)生心理壓力,影響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降低幼兒對活動本身的興趣,會導致幼兒對游戲存在很強烈的功利性,不利于幼兒的人格健康發(fā)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以正面的鼓勵為主,肯定幼兒的出色表現(xiàn),支持幼兒的困難疑惑,讓幼兒在真正寬松的游戲情境中去學習和體驗。
二是不急于介入干預,要用“看得多”來替代“說得多”支持幼兒游戲開展。教師不應是一個心無旁騖的旁觀者,而是心中裝著滿滿的某節(jié)課的小目標和整個領域的教育大目標,關注過程,在充分觀察與分析的基礎上,靜觀其變,因人而異地介入、“蜻蜓點水”地點撥。以不同角色呈現(xiàn)不同的活動形式:在集體活動中,教師主要起著組織與協(xié)調(diào)作用;在小組活動,教師起著觀察與鼓勵的作用;在個別活動中,教師以觀察為主,與之交談、指導。
三是不做淺表層指導,要以問題為線索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觀察與推進。教師可以從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進行問題思考,如活動前的思考: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是什么、游戲如何隱形滲透各種教學目標、游戲玩法如何設計才能讓幼兒反復地自主思考與探索、材料如何投放才開放等;活動中的思考: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做法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哪些幼兒是如何解決問題、幼兒是否喜歡活動材料、教師的應對是否有效等;活動后的思考: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了什么、幼兒的解決策略是什么、教師的策略能否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編制的教學游戲存在哪些優(yōu)點與不足、如何改進、是“孩子在游戲”還是“游戲孩子”、我們做到“真游戲”了嗎等。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對幼兒在游戲中“學”和教師“教”的行為進行反思,在反思中尋求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基于兒童視角的規(guī)則游戲的編制與實施,使幼兒變得更加開心、自主、獨立,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動作和思維都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tài),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倍增,學會運用數(shù)學經(jīng)驗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也使教師能夠更新教育理念,主動以“研究幼兒”為基礎,思考數(shù)學游戲的設計和指導,提升數(shù)學游戲的有效性。
注:本文為2018年度寧德市小學幼兒園課程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游戲的幼兒園教與學有效性的研究”(立項編號:NJYKT2018-087)的課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黃瑾,田方.學前兒童數(shù)學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jīng)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