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偉
摘 要:講解與示范是體育課中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和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最基本的教學手段。本文通過對講解與示范作用、方式、類型及適用范圍等研究,以期為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講解與示范的良好運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講解;示范;適用范圍;運用策略
講解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體育知識、傳授體育運動技能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驹瓌t:準確精煉、生動形象。
一、講解的基本方式
(1)直述法:用簡明扼要的語言進行講述。適用范圍:多用于對簡單內(nèi)容的講解以及布置課的目標、內(nèi)容和要求等。如:成四列橫隊集合等。要求:簡明扼要
(2)分段法:把教學動作分成若干段,逐段進行講解示范。適用范圍:多用于技術動作比較復雜的教學。如:正面雙手前擲實心球的準備姿勢和發(fā)力順序分開講解。要求:層次分明、逐層遞進。
(3)概要法:按完成技術動作的要領歸納出要點,逐一講解。適用范圍:重點技術環(huán)節(jié)的講解。如:排球雙手墊球(插、夾、提)再分步講解各要點,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關鍵動作要領。要求:突出重點,精準正確。如排球墊球的腳步動作可歸納為:移、蹬、跟。
(4)對比法:把相應的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指出偏差、正誤優(yōu)劣等區(qū)別。適用范圍:容易出現(xiàn)偏差的技術動作的講解,一般結合示范進行。如:籃球運球的觸球部位和球運行軌跡的對比。要求:強調(diào)正確動作。
(5)提問法:先向學生提問后再進行講解。適用范圍: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自主體會的一些原理,應符合學情、時機恰當、啟發(fā)性強。如:同學們在練習中體會一下立定跳遠用腳的哪個部位先落地更穩(wěn)?
二、講解的基本類型
(1)解說式:用來講解運動技術的動 作要領與方法。作用:主要是向學生說明運動技術 的方向、重心、路線、節(jié)奏和相對關系。
(2)方向:主要 是指前、后、左、右、上、下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其他復合方向。如:右弓步?jīng)_拳,左晃右突等。
(3)重心:是指人體各組成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點,一般分為低、中、高等 3 種,不合適的重心高度會影響動作完成的質(zhì)量。
(4)路線:是動作運行的軌跡。如:雙臂經(jīng)體側成上舉。
(5)節(jié)奏:主要反映的是動作的各個部分所呈現(xiàn)的強弱和時間間隔的關系。如:兩拍一動或一拍一動,急停急起。
(6)相對關系:是在公共空間里,學生在進行活動時與其他人或(和)器械的關 系,這種關系包括身體各部位之間的關系、與器械 或同伴之間的關系、與人的關系。如:排球傳球時球的位置是額前約一球左右,這就是球與身體的相對位置。
三、講解的語言表達
(1)情切感人,具有誘導性。講解要親切熱情,多鼓勵誘導、忌諷刺挖苦,增強學生完成動作的信心。特別對于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尤為重要。
(2)詞準意切,具有科學性。特別對于技術概念、動作要領務必準確,不能含糊其辭。對學生完成的動作質(zhì)量要客觀的評價。評價客觀是前提,激勵是藝術。
(3)活潑生動,具有形象性。根據(jù)不同學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情是關鍵,生動不油滑。
四、動作示范
示范是教師(或教師指定的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范例,以指導學生教學學習的方法,是最直觀的教學方法?;驹瓌t:規(guī)范標準、輕快優(yōu)美。
(1)示范的作用
1.強化認知的作用。特別是學生初學運動技術時,正確的動作示范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動作的路線、方向、規(guī)格要求等,形成初步的動作概念。
2.激發(fā)興趣的作用。優(yōu)美、標準的動作示范,使學生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感覺,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激勵促進的作用。特別是學生標準的示范能在班集體中樹立典范作用,營造學生中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示范的教學分類
1.認知示范。使學生知道學什么的示范。重點是讓學生建立動作的整體形象,形成大體概念。
2.學法示范。告訴學生怎么學的示范。重點是使學生了解動作的順序、要領、重點、難點等。要求:引導學生關注動作環(huán)節(jié)的重點部分。
3.錯誤示范。展示學生錯誤動作的示范。重點是使學生了解錯誤動作的外部特征.要求:突出錯誤特征,不過分夸張。
(3)“示范面”
1.正面示范。教師與學生相對站立進行的示范。正面就能直觀體現(xiàn)出動作方法和過程。如:球類動作的持球手型等。
2.背面示范。教師背向學生站立進行的示范。用于動作線路、方向較復雜的動作,有利于教師展示背面和左右移動的動作。如:武術套路示范。
3.側面示范。教師側向學生站立進行的示范。需展示的技術動作方向和路線主要是前后變化。如:跑步的擺臂動作和腿步動作。
4.鏡面示范。教師與學生相對站立進行與學生同方向的示范。用于動作簡單、技術動作方向和路線主要是前后變化的動作。如:廣播操、徒手操。
(4)示范的“要素”
1.速度。一般為常規(guī)速度,為突出動作結構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則采用慢速。如:示范足球腳內(nèi)側踢球時,跑動路線(常速)觸球部位(慢速)。
2.距離。根據(jù)示范的活動范圍、學生人數(shù)和安全需要。活動范圍大、人數(shù)多、安全隱患大(遠)反之則近。如:面向集體示范(遠),教師位置和學生隊形成等邊三角形;個別示范(近)。
3.視線和“視線干擾”。學生視線與示范面越接近垂直越有利于觀察;調(diào)整隊伍方向,避免干擾。如:把二列變成四列橫隊(接近示范垂直面);背對陽光、風向、場外人群(避免干擾)。
4.多種媒介配合。和多種媒介配合更利用提高示范的效果。如:示范與講解結合、示范與掛圖、多媒體動畫結合等。
(5)示范運用的注意點
1.時機。新授課:先示范(建立動作概念)后講解。復習課:先講解(提要求)后示范。
2.次數(shù)。根據(jù)教材難易度,宜少不宜多。新授課必須做,動作有難度每次不同練習前可以做,糾錯時宜對出現(xiàn)錯誤(學生或小組)個別做。
3.成功率。盡量保證一次性成功(備好課、做好準備活動是關鍵)。如果出現(xiàn)失誤,調(diào)整心態(tài)繼續(xù)做。對于命中率、遠度、高度要求高的項目,示范應量力而行,有技巧(如投籃動動作,只做動作不對框)。
五、用好講解與示范,功夫在平時
教師應加強自身語言表達藝術的鍛煉與培養(yǎng),仔細研讀教學內(nèi)容,深入理解技術的重難點及易犯錯誤糾正法;轉化書本知識為自身內(nèi)在知識,以便講解時進行“精講”。體能是做好動作的前提和保證,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zhì)才能做好動作示范,教師應積極鍛煉加強體能訓練。其次還應加強基本技術訓練、讓動作嫻熟標準。
(1)講解與示范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體育課程的特點就是身體練習,應根據(j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動作特點,依據(jù)動作形成的規(guī)律把講解與示范相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
(2)講解與示范要注意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示范前要指導學生怎么看示范,看什么?要指導學生形成默念或自我提示的習慣。
(3)動作的掌握是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達成的。優(yōu)秀的講解與示范,目的就是用精煉的語言、直觀的示范動作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了解動作結構以及動作方法,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用在練習動作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講解和示范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
綜上,新課標理念雖然倡導“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的運用,但是并沒有也無法否定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講解、示范在新課標中還是最基本、最常見、不可遺棄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師應該深入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講解與示范的運用方法,以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2]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方法選用技巧與案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
[3]李重言、宋會君.從認知理論看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的講解[J].中國學校體育.2015.5.
[4]解趙輝.體育教學中示范法問題研究[J].體育科技.2015.6.
[5]呂井存.小學體育教學中講解與示范法的使用策略[J].體育教學.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