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倫斌
愛是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所沉淀的綜合素養(yǎng),是一種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教師才能完成從“愛”到“會愛”的修煉,才能完成從“匠師”到“能師”,再到“人師”的人格完善。
現實中,我們往往只把愛當作一種行業(yè)要求,一種語言的宣示,沒有內化為教師的精神,更沒有形成一種力量。各種對教育之愛的質疑讓不少教師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心。愛的最高境界應是讓愛成為一種生命自覺。這種生命自覺會賦予愛具有思考生命的能力、尊重生命的能力、成就生命的能力。
愛一種思考生命的能力。了解生命是關愛生命的前提。一個會愛學生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善于思考生命的人,具有研究生命的能力和意識,從而體現高度的生命自覺。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可復制的孤本,都有著獨特個性,都有著各自的天賦和發(fā)展方向。了解這些個性、天賦與方向,我們才能“因人施愛”。每個生命體都有兩股力量,一股是基于肢體的生命外力,一股是其于心靈的生命內力。生命內力也稱“軟實力”,它是一種隱藏在孩子特長背后的難得可貴的品格、特質和精神。教師合理的愛能激發(fā)孩子的生命內力,幫助孩子找到“軟實力”,實現內生長,讓生命喚發(fā)巨大的力量。這就是愛的價值與意義。
有了這些思考,我們再來反觀一些教育現實,反思一下我們平常所看到的“愛”——
“為了孩子”的“嚇?!笔浇逃?。學生出了問題,教師憑著“經驗”“唬住”學生。這種教育因其簡單易行、見效快,被許多教師效法,甚至成了唯一的教育方法。每年都有一兩個教師對我說:校長,我們班某某很調皮,我嚇不了他了,哪天有空我送到你辦公室,你幫我嚇嚇。我心想:校長不是鬼神,教育不是威脅,孩子不是靠嚇就能成長的?!皣樆!笔浇逃龥]有觸及孩子心靈,只會給孩子的成長種下不健康的種子。
“為了孩子”的“說教”式教育?!罢f教式”方法因適應性廣,被一線教師視為“萬能鑰匙”,但這種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雖然把孩子說得低下頭去了,但沒有把孩子的內心激活。好的教育應該在說教、體驗和訓練等多種方法中選擇一種適合孩子的方法。
“為了孩子”的“煉鋼”式教育。常用的“煉鋼”方法有:罰站、罰抄、罰跑……為了讓學生進步,教師想了許多辦法,可往往事與愿違,“鐵”不僅沒有煉成“鋼”,反而成了一塊“廢鐵”。其實,“鐵”可以成為一塊“好鐵”,為什么要讓它變成“鋼”?教育應該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適度的“罰”與“愛”并不矛盾,但難其人不可難其心,累其體不可累其志。
“德不近佛者不能為師;技不似仙者不能為師;情不如癡者不能為師?!蔽覀兊慕逃荒茉僖詯鄣拿x傷害生命了。但一個沒有生命自覺的教師,當他“因愛傷人”時,是不知其錯、不知其害、不知其危的。提升思考生命的能力能幫助我們成為“佛者”“仙者”“癡者”,從基于職業(yè)的匠師成為基于專業(yè)的能師,最終成為基于事業(yè)的人師。
愛是一種尊重生命的能力。尊重生命是一種行動力,是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一些行為細節(jié)所折射出來的愛的自覺、愛的實踐、愛的修養(yǎng)、愛的藝術,“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是教師人格的重要內容。
如何尊重生命?教育應該堅守一條底線:不讓孩子難堪。但我們的父母、老師很不自覺地掉入了“對比的陷阱”,讓孩子難堪,傷孩子尊嚴。拿自己的孩子跟鄰居孩子比,令孩子因為評不上獎而無地自容;拿自己的學生跟別班學生,讓孩子因考不上好成績而羞愧難當。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苯逃绻嬉?,就讓孩子跟自己的過去比,比進步,比特長,比出自信,比出幸福。千萬不要既不長人家孩子的志氣(因為往往表揚的孩子不在現場),又滅了自家孩子的威風。
愛是一種成就生命的能力。沒有愛的教師走不遠,大愛成就“大教師”。沒有愛的孩子長不美,大愛成就“大人生”。生命中沒有愛如進地獄,哪有生命之成就;教育中沒有愛如入荒漠,哪有生命之綠洲。愛之于生命就是這樣微妙。
教師因愛而發(fā)展。一般來說教師的發(fā)展有四個階段:適應期、成熟期、高原期、成功期。為什么多數教師的發(fā)展止步于高原期,而與成功期無緣?是因為他們缺少基于生命自覺的愛。有人把教育分為三性教育:物性教育、獸性教育、人性教育。凡是大師、名師、教育家都是用大愛踐行人性教育,如蘇霍姆林斯基的兩朵玫瑰的故事,葉圣陶的四顆糖的故事,斯霞的“童心母愛”理論……是愛豐富了大師們的人格,是人格的魅力讓他們跨過了“高原期”,進入了成功期。我們要記住:人格的力量遠遠大于專業(yè)的力量。
學生因愛而成長。我經常被上學、放學時學校門前的一對母女所感動。每天差不多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母女倆相互送對方一個面吻。然后各自帶著一種幸福感,或上學,或回家。六年快過去了,如今的小女孩長高了,帶著滿滿的自信和優(yōu)秀的成績就要畢業(yè)了。是的,愛是一種生命的約定,在這種約定中,相愛的各方成了各自喜歡的人,同時獲得了一種“自我”的身份,并確立了成長的自信。
生命因愛而向善?!叭碎g天使”赫本說:若要優(yōu)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看到別人的好處;若要苗條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給饑餓的人;若要美麗的秀發(fā),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若要優(yōu)雅的姿態(tài),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只你一個。赫本之所以獲得“天使”之稱,是因為她知道分享愛,并在分享中獲得向上向善的力量。
有愛的教師在孩子的內心就是一個神靈,能夠喚醒和激發(fā)他們強大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