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本文基于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針對高職院校目前存在的共青團思政建設主體先進性不強、意識淡薄、建設內容形式化、缺乏有力指導等問題,總結出黨團教育同步進行、黨團活動同步開展、黨團隊伍同步管理的加強高職院校共青團思政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黨建帶團建;共青團;思政;高職院校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作為黨直接領導的群團組織、黨的后備軍,共青團通過“黨建帶團建”的形式,做好基層團組織的建設工作,是加強基層團建工作、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凝聚青年力量的必然要求,是中共夯實執(zhí)政根基、拓寬執(zhí)政空間、培育政治接班人的戰(zhàn)略之舉。
本文基于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以江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江西學院”)黨支部“黨建帶團建”提升學院共青團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為例,探尋高職院校共青團思政建設的新途徑。
二、高職院校共青團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黨領導下,共青團把抓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并通過采取相應的創(chuàng)新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職院校共青團學生綜合素質普遍較差,思政建設主體先進性不強、意識淡薄,共青團思政工作建設內容形式化、缺乏有力指導等問題,仍是共青團思政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共青團思政建設主體先進性不強、意識淡薄
共青團員作為共青團思政建設的主體,其先進性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團員要有團員意識和光榮感,追求先進性;團員要在政治標準上向黨員看齊,始終做到不忘初心跟黨走”。但在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有待加強。
一是團員參與團組織活動的積極性不強,存在被動參與、被迫參與等現象。以江西學院為例,25%的團員不愿意主動參與團組織活動,46%的團員參加與否視情況而定,僅19%的團員愿意主動參與團組織活動。不愿意主動參與團組織活動的團員認為,團組織活動影響學習、意義不大。
二是團員身份認同感不強。以江西學院為例,大約35%的同學不記得自己的入團時間,42%的同學只模糊記得自己的入團年份或月份,僅23%的同學確切記得自己的入團年月。不記得入團時間的同學普遍認為,入團沒有意義,當時入團只是跟風。
(二)共青團思政工作建設內容形式化、缺乏有力指導
共青團思政建設內容流于形式,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缺乏有力指導。
一方面,高職院校十分重視共青團的思政建設工作,但由于高職院校團干部往往身兼數職,任務量集中,就很容易忽視工作在思想層面上的回歸,而最終導致工作內容存在重數量、輕質量、流于形式的問題,陷入“為活動而辦活動”的誤區(qū)。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的在校時間相對較短,導致“老帶新”機制在高職院校的作用并不明顯,而且團干教師的力量相對有限,無法保證在活動結束后能夠對活動作出思想層面上的及時反饋和總結提升。
三、“黨建帶團建”——提升高職院校共青團思政建設的途徑
基于高職院校共青團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筆者以思想教育為基礎,嘗試通過“黨建帶團建”的方法,利用黨的政治性、思想性、先進性優(yōu)勢,努力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團關系教育,以激勵青年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一)采取黨團教育同步進行的形式,增強思想的先進性
共青團思政建設正當其時,回歸教育實際,聯系教育實際,共青團思政建設才能避免孤立,真正落到實處。由于高職院校團干部職務以兼職為主,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限,黨團教育同步進行的形式,對增強團組織成員思想的先進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教育形式方面,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自學性差問題,在教育過程中,形成教師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的三層學習結構,采用教師黨員統(tǒng)一要求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分類指導相結合,建立學習小組和幫黨團幫扶長效機制相結合,黨員教師修身正己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發(fā)揮作用相結合,黨員教師教育管理與關懷激勵相結合的教育方式顯得極為必要。而且,這對引導團員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在教育內容方面,黨員教師要充分利用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契機,組織高職院校團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并定時開展沙龍進行討論,以促進團員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上、精神上的先進性,自覺增強團員意識。
(二)采取黨團活動同步開展的形式,增強實踐育人性
為了解決高職院?;顒拥男问交瘑栴},高職院校可以采用“黨團共建”的活動方式,堅持黨團活動聯動互促,在活動準備階段,做到共同部署、共同創(chuàng)新;在活動開展階段,調動廣大團員的參與積極性,做到黨團共同參與;在活動后期,做到共同總結、共同學習,提高共青團活動的質量,增強團組織活動的吸引力。
活動要重點圍繞志愿服務、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文體活動、實踐教育等領域,并結合黨團工作力量,爭取在學校形成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工作品牌,以進一步服務學校中心工作,響應社會實際需求,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豐富共青團實踐活動,引導團員自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三)采取黨團隊伍管理同步的方法,增強組織影響力
第一,嚴格團員發(fā)展標準。高職院校要嚴格按照團章規(guī)定的標準發(fā)展團員,以發(fā)展黨員為目標嚴把“入團關”,控制團員隊伍規(guī)模,爭取把優(yōu)秀青年吸收到團組織中,以確保發(fā)展團員工作質量;落實團前教育,幫助學生端正入團動機、提高政治覺悟;規(guī)范發(fā)展流程,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建立綜合評價標準,以不斷提高團員發(fā)展質量。
第二,加強團干教育管理。目前,高職院校團干質量參差不齊。所以,高職院校要在黨支部的領導組織下,加強對團干的培養(yǎng)力度,落實團干培訓制度,明確團干標準規(guī)范,積極推薦優(yōu)秀團干成為黨員發(fā)展對象,將青年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作為團的工作骨干。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利用“黨建帶團建”的形式,在黨的領導下,發(fā)揮共產黨的先進性,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差異化特征,多維度、立體化織就一張全面覆蓋各類學生的思政工作“網格”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共青團中央.共青團中央關于印發(fā)《關于保持和增強團員先進性的意見》的通知[EB/OL].(2017-09-07)[2020-06-20].http://jxust.jx.qnzs.youth.cn/wsgqt/index/show/id/282128.
[2]李立紅.共青團中央 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中國青年報,2017-06-06(01).
[3]樊凡,王凝.“大思政”格局下共青團工作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2):194-195.
[4]顧伊荻.高校共青團加強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J].教育教學論壇,2020(11):62-63.
[5]楊麗娜,張雷.高校團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