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瑤
摘 要:《青春之歌》故事發(fā)生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5年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段,內容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繪出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心理變化和精神面貌。通過林道靜的成長之路,揭示了青年知識分子從小資產階級個性解放道路走向獻身于社會解放事業(yè),蛻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成長歷程。通過林道靜的成長經歷,作者旨在從少女、青年、中年三個成長階段逐一分析林道靜成長道路中革命思想性格的變化。
關鍵詞:青春之歌;林道靜;革命思想歷程;性格變化
《青春之歌》以學生運動為主要線索,對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5年一二·九運動這一時段的故事進行展開,描繪出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心理變化和精神面貌。通過林道靜的成長之路,揭示了青年知識分子從小資產階級個性解放道路走向獻身于社會解放事業(yè),蛻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成長歷程。通過林道靜的成長經歷,作者旨在從少女、青年、中年三個成長階段逐一分析林道靜成長道路中革命思想性格的變化?!肚啻褐琛肥鞘吣昙t色經典中少有的以小資產階級女性為代表的小說,楊沫借林道靜這個形象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孤獨、彷徨的小資產階級分子在黨的引導下成長成為一名心志堅定的共產黨員的故事。作者揮灑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林道靜剛開始的純潔無瑕,混沌未開的原始形態(tài),這為后來林道靜的“初長成”做出了很好的鋪墊。人的成長和歷史形態(tài)的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林道靜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成為無產階級戰(zhàn)士的過程中,作品難能可貴的就在于作者沒有一味的追求“革命+戀愛”的小說敘事方法,在其過程中,林道靜也有過彷徨,也有過困惑,在她的身上始終保留著小資產階級的痕跡。我們可以從稱謂上體味到林道靜成長之路的變化,從“小林”到“大姐”最后再到“老媽媽”。簡言之,林道靜的思想性格變化過程正如人的成長歷程,大致可分為少女——純真簡單、青少年——畏怯大膽、中年——成熟穩(wěn)重三個階段。本文旨在著重從畏怯大膽、成熟穩(wěn)重來具體分析人物性格。
一、畏怯大膽與純真簡單
青年時期的林道靜可以說是既畏怯又大膽,畏怯在受錮于丈夫的監(jiān)牢之中,大膽在最終沖破了牢籠,走向解放之路。
純真簡單用來概括少女時期的林道靜再合適不過。
少女時期的林道靜能夠看見梨花似雪的晶瑩,紅楓如火的艷麗,浩渺江波的博大,古寺夕陽的靜謐。并且,她擁有知識青年的博雅氣質和貴家小姐的獨有風格。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面對現(xiàn)實生活境遇時,林道靜最先展露的是自己畏怯的一面。她首先選擇的是屈服,而不是抗爭。
林道靜在家除了做飯,還要操持各種家務,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家庭主婦。不由得想到余永澤贊美林道靜像西方女性解放的代表人物“娜拉”。
“林,你一定讀過易卜生的《娜拉》;馮沅君寫過一本《隔絕》你讀過沒有?這些作品的主題全是反抗傳統(tǒng)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獨立的??墒俏矣X得你比他們還更勇敢、更堅決?!盵1]
在海爾茂的眼中,娜拉是“小鳥兒”,是“小松鼠兒”,是“孩子”。
海爾茂:(在書房里)我的小鳥兒又唱起來了?
海爾茂:小松鼠兒什么時候回來的?[2]
最初,林道靜和娜拉一樣,盡管生活不易,但仍是丈夫的“小鳥”,任勞任怨,操持著家中的大小瑣事。為了丈夫和孩子,娜拉不得不放棄照看日子不多的父親,烙下了刻骨的后悔的印記;為了最初的愛情,林道靜也放棄實現(xiàn)真正的個人自由,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家庭主婦”。
林道靜在閱讀了盧嘉川給她推薦的一般社會科學的書籍后,一身熱血隨即被悉數(shù)激發(fā),她拼命地吮吸新思想,可是,她所接受的新思想中與她所秉持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相違背,在這個時候,她又一次被初戀的情愫所說服,這時她第二次展示自己畏怯的一面。
這一屋子人都比她知道的多,都不同于她過去所接觸過的人。他們都有一種向上的熱情和愛國愛民的責任感。處在這么個新鮮的環(huán)境中,她自慚形穢般只呆在一個黑暗的角落里,不敢發(fā)一言[3]。
然而初戀的情愫終究是抵不過時間的磨礪,林道靜與余永澤結婚后,林道靜眼中的余永澤一層層褪去了虛偽的外殼,她清楚地看到了余永澤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冷酷面孔。在余永澤看來,只要保護好這個小家庭,在畢業(yè)之后找到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便可以幸福的度過一生。家只是自己的家,國并非自己的國。過分將家國情懷摒棄,它就會化身為束縛個人能力的枷鎖。他將家國情懷徹底分開,成為自私自利的利己主義者。
和林道靜一樣,嚴歌苓《一個女人的史詩》中的田蘇菲也是處于革命時代的女性,在最初,她單純、簡單、普通。林道靜和田蘇菲都“積極”投身于革命,可是二人所理解的革命卻是“南轅北轍”。在田蘇菲的眼里,“革命”是圍繞著她“個體的革命”,她更注重的是自我內在的心理滿足和物質世界的外在得意。田蘇菲只是恰巧生活在這樣的革命背景下,但革命歷史對她卻只能是一種陪襯。歐陽庾就是田蘇菲的“整個存在”,她狹隘的目光和思維注定了她甘愿走上為男性所褻玩奴役的成長之路[4]。她始終受錮于“自我”的枷鎖;而林道靜在從黑暗腐朽的舊家庭掙脫出來后,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深陷更為骯臟的社會,她不愿屈服,她急切地想要改變自己的思想,拋棄傳統(tǒng)的女性道德標準,追求一種更高的道德境界,從而幫助她實現(xiàn)女性人格的獨立。她想到了逃離,她的大膽形象此時在這里得極致的體現(xiàn)。
林道靜大膽地選擇摒棄舊思想,掙脫了束縛自己的牢籠,離開了所謂的溫馨的“家”,向新思想的潮流中涌去,這是她大膽的一面。
二、成熟穩(wěn)重
林道靜自從監(jiān)獄放出來后深受林紅的影響,相比之前,更是多了一份成熟與穩(wěn)重。
這是王曉燕在林道靜出獄后對戴說的話。梁任公的一首《水調歌頭》曾道:“愿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盵5]人們在年少時都有過“愿替眾生病”的志向,一心想做那利萬物而不爭的水,潤澤萬物,不改心性。林道靜便就是這潭凈水,在革命的過程,她不斷地剔除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小資產階級色彩,直至在遇見兒時長輩許滿囤時,她對資產階級的厭惡感發(fā)揮到了極致。她的內心充滿愧疚感,這種愧疚感源于親眼看見父母壓迫窮苦人民卻無力阻止,源于對自身所處階級的不滿。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劣根性,最終選擇將其連根拔除。這便是她成熟的一面。
她拋卻了“去做人間雨”的志向,轉身投入革命隊伍。她修煉出了一顆如水之心,萬象迷離又有何懼?她早已將小資本家的紛紜世相煉成如水心境,決絕地將自己的一生化作甘霖,拋向了久旱的革命心田。
對于林道靜而言,盧嘉川,是最初使她沉醉的,是她的革命啟蒙導師??墒窃谶@一次,她選擇了穩(wěn)重,她沒有像之前對待余永澤一樣,將自己投入愛情的深淵,而是選擇先成為一名革命者,后成為一位人妻。
盧嘉川帶給她的革命情懷更為高尚,更有魅力。盧嘉川的指導和陪伴使林道靜加入了神圣的黨組織,徹底洗刷了身上地主剝削階級的印記。那時的她,或許才是真正體味到“愿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的人。林道靜對于“人”的個性色彩的彰顯在革命的漩渦中很快地被強大的革命敘事所規(guī)訓。
林道靜所秉持的“愿替眾生病”之理想,終會化作清涼之水,澤被后世。
三、結語
《青春之歌》反映了中國女性思想解放、性格解放、理想解放的過程。隨著文中所述的思想性格逐漸的變化,林道靜最終毅然決然的走上了革命之路,這一路上,她離開了安穩(wěn)富裕的小資產階級家庭,拋棄了少女應有的詩意情懷;這一路上,她不斷地使自己融入革命的潮流,證明了女性內在價值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楊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44.
[2]易卜生,曉健縮編.玩偶之家[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2.
[3]易卜生,曉健縮編.玩偶之家[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3.
[4]楊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107.
[5]喬霞.革命背景下的女性成長道路比較——以林道靜與田蘇菲為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9,33(03):66–71.
[6]高占祥,董雁南.梁啟超愛國詩文選[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