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琰
(武警云南省總隊醫(yī)院,云南 昆明)
牙體缺損是牙科中的常見疾病,導致牙體缺損的主要原因是齲病,此外,牙外傷、磨損、酸蝕等也是引起牙體缺損的常見因素[1]。該疾病常用的修復方式為:采用樁核冠修復體進行牙體缺損治療,選用不同的樁核冠修復體,其修復的效果有所不同。目前較為常用的是纖維樁核與金屬樁核,金屬樁核的物理機械性能和自身抗力較為良好,纖維樁核修復操作方便,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能較強,其彈性模量與天然牙本質(zhì)相近。鑒于此,本文將對纖維樁核與金屬樁核對修復缺損牙體的治療效果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牙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牙體缺損患者58例進行研究,將所有患者的牙體依據(jù)缺損程度分為3級(輕度、中度、重度)。將所有患者進行分組,分為治療A組和治療B組,29例采取纖維樁核冠修復體的患者納為治療A組,29例采取金屬樁核冠修復體的患者納為治療B組。治療A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齡18~55歲,平均(34.67±10.52)歲。治療B組: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齡19~57歲,平均(35.54±11.34)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A組:采用石英纖維樁,用3%的雙氧水沖洗樁道根管,將其吹干,用75%的酒精棉捻擦拭根管再吹干,將粘結(jié)劑均勻擦于纖維樁核表面和根管壁,氣槍吹3 s,將筑核材料涂抹于纖維樁核表面和根管壁,纖維樁核插入根管,光固化處理20 s,將筑核材料涂于牙體余留組織和纖維樁核,給予逐層堆疊修行形、固化,形成冠核形態(tài)后預備常規(guī)基牙,制取印模,進行全瓷單冠修復。
治療B組:采用鈷鉻金屬樁,逐級擴銼根管到合適的長度和直徑,清理根管,在根管內(nèi)部涂抹少量石蠟油,在樁核印模制取的時候采用KTZ注射頭注硅橡膠輕體于根管內(nèi)。印模灌注模型送加工鑄造,樁核取回后用75%酒精消毒根管樁核,注入粘結(jié)劑,固化完成后預備基牙,制取印模,進行全瓷單冠修復。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中牙體缺損輕度、中度、重度的修復成功率以及總成功率。
記錄兩組患者修復后的牙體顏色是否匹配,是否出現(xiàn)管根折、樁核松動。
隨訪2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牙周情況,包括探診深度和堿性磷酸酶水平。
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輕度缺損牙體修復成功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A組患者的中度缺損牙體修復成功率、重度缺損牙體修復成功率以及總成率均明顯高于治療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修復成功率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修復成功率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輕度成功率 中度成功率 重度成功率 總成功率治療A組 29 85.62±5.51 97.23±2.52 91.12±3.67 94.75±4.87治療B 組 29 84.17±4.82 85.62±5.11 82.67±4.33 84.55±4.56 t 1.067 10.973 8.017 8.233 P 0.291 0.000 0.002 0.002
結(jié)果顯示,治療A組患者中牙體顏色匹配、管根折、樁核松動的分別有27例、1例、2例,所占比率分別為93.10%、3.45%、6.90%,治療B組患者中分別為22例、5例、3例,所占比率分別為75.86%、17.24%、10.34%。治療A組患者牙體的顏色匹配率高于治療B組,且發(fā)生根管折的概率低于治療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顏色匹配:χ2=11.334,P=0.001;管根折:χ2=10.252,P=0.001),兩組患者中樁核松動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51,P=0.386)。
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對比治療前與治療后,牙周探診深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堿性磷酸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B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堿性磷酸酶水平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明顯高于治療A組患者治療后的堿性磷酸酶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45,P=0.000),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患牙牙周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患牙牙周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牙周探診深度(mm) 堿性磷酸酶(μIU)治療A組 29 治療前 2.05±0.29 430.59±71.07治療后 2.12±0.34 435.25±77.29 t 1.418 0.402 P 0.158 0.688治療B組 29 治療前 2.07±0.31 431.22±77.45治療后 2.12±0.36 498.32±76.71 t 0.953 5.574 P 0.342 0.000
樁核冠修復技術(shù)是目前口腔科在臨床上常用的修復缺損牙體的手段,其中樁核材料種類較多,但較為常用的是纖維樁核與金屬樁核。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對缺損牙體的修復有了更多的需求,這就對缺損牙體修復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選用的樁核材料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樁核材料,一類是纖維樁核,一類是金屬樁核,通過對比看出,采用纖維樁核治療的患者在中度和重度牙體缺損的情況下,比采用金屬樁核治療的成功率更高,且顏色匹配率也更高,同時發(fā)生管根折、樁核松動極少。郭會平在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玻璃纖維樁核,對照組患者采用鑄造金屬樁核,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成功率為93.75%,對照組成功率為83.75%,采用玻璃樁核的患者治療成功率高于采用金屬樁核的患者[2]。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一致,說明在牙體缺損治療中采用纖維樁核的效果更好,分析其主要原因,金屬樁核表面光滑,粘結(jié)劑與金屬樁核之間存在界面,未達到有效的嵌合[3-4]。然而纖維樁核的表面有較多的微孔,粘結(jié)劑與纖維樁核之間達到了很好的融合狀態(tài),提高了粘結(jié)的機械強度。此外,纖維樁核彈性模量小,有效緩沖或吸收了部分在輕度咬合產(chǎn)生的能量,降低了松動或脫落的發(fā)生概率。采用金屬樁核具有較多的缺點,金屬材料的樁核對醫(yī)學檢查起到一定的干擾作用;有金屬材料本身的顏色,導致全瓷牙在燈光下顏色發(fā)暗,對牙體美觀有一定影響;金屬樁核強度較大,容易造成應力集中。當受到較大的咬合力時,極其容易造成牙根斷裂,導致假牙使用壽命縮短等[5-6]。而纖維樁核具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腐蝕性、美觀性等優(yōu)勢,得到愈加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采用纖維樁核與金屬樁核對樁核冠修復缺損牙體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對于修復缺損程度為中度或重度的牙體而言,采用纖維樁核冠修復體效果更好,并且采用纖維樁核修復的顏色匹配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