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珠 鐘凡 楊團結
(廣東省廣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廣州510060)
目前,臨床對乳前牙環(huán)狀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案為復合樹脂充填與自酸蝕粘接劑聯(lián)合治療,但經(jīng)隨訪發(fā)現(xiàn),治療后會出現(xiàn)較高的填充體缺損脫落情況,且易誘發(fā)牙髓炎等不良反應發(fā)生[1~3]。為探究何種治療方式可改善此情況,特選取120 例乳前牙環(huán)狀齲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8 年 3 月 10 日 ~2019 年12 月30 日于我院120 例接受復合樹脂修復治療的乳前牙環(huán)狀齲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0 例。對照組男33 例(患牙45 顆),女 27 例(患牙 43 顆);乳尖牙 25 顆,乳側切牙 29 顆,乳中切牙 34 顆;年齡 3~6 歲,平均年齡(4.29±0.38)歲。治療組男 32 例(患牙 48 顆),女 28例(患牙 44 顆);乳尖牙 26 顆,乳側切牙 30 顆,乳中切牙 36 顆;年齡 3~6 歲,平均年齡(4.18±0.37)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患牙部位、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1)符合乳前牙環(huán)狀齲診斷標準;(2)根吸收不超過根長的1/2,松動度小于Ⅱ度乳牙;(3)患牙牙髓活力正常;(4)年齡未超過 8 歲。
1.3 排除標準 (1)對本研究涉及填充物以及粘合劑過敏者;(2)無法接受隨訪者;(3)依從性較差者;(4)口腔衛(wèi)生狀況較差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復合樹脂修復治療:通過低速球鉆及挖匙去除感染、軟化的牙本質,不斷沖洗至顏色正常,制備窩洞去除無基釉后給予有效清潔,并消毒、吹干。對照組將3M 第七代自酸蝕牙本質粘結劑(3M ESPE)用一次性小毛刷涂布于窩洞處20 s,輕吹 5 s,光固化 10 s,3M Z350 復合樹脂配合修剪合適的3M 透明冠成型,再給予每個牙面30 s的光照,去除塑料同名冠。治療組先通過酸蝕劑酸蝕牙釉質邊緣30 s,吹干,于齲洞處涂抹均勻瑞士康特齒科集團生產(chǎn)的新型混合型粘接劑(Durafill Bond),其余同對照組。完成后兩組患者均對牙體進行打磨、拋光,并叮囑患兒近期禁止食入硬物,并盡可能減少酸類、甜食攝入,如攝入,則需及時漱口。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后6 個月牙髓活力、邊緣密合性評分。牙髓活力評分標準:牙髓發(fā)生壞死或無活力為7~9 分;出現(xiàn)自發(fā)痛、輕微冷熱刺痛,活力出現(xiàn)異常為4~6 分;未出現(xiàn)自發(fā)痛、輕微冷熱刺痛,活力正常為0~3 分。邊緣密合性評分標準:牙體本質暴露,部分修復體脫落為7~9 分;修復體無脫落,但有所松動,牙體本質暴露,邊緣出現(xiàn)裂隙,尖銳探針可置入為4~6 分;無修復體脫落或發(fā)生松動,邊緣無裂隙出現(xiàn),尖銳探針不可置入為0~3 分。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本研究內所涉及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均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療后6 個月牙髓活力、邊緣密合性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6 個月牙髓活力、邊緣密合性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后6 個月牙髓活力、邊緣密合性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尖牙邊緣密合性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組組別 n 切牙牙髓活力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尖牙牙髓活力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切牙邊緣密合性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88 92 3.88±0.35 3.90±0.36 2.70±0.28 1.19±0.22*3.89±0.34 3.88±0.35 2.72±0.29 1.18±0.21*3.76±0.34 3.77±0.35 2.81±0.29 0.89±0.24*3.68±0.32 3.67±0.33*2.79±0.30 0.88±0.23*
乳前牙環(huán)狀齲是兒童群體的高發(fā)口腔疾病,患病多與乳牙自身結構特點、乳牙牙頸部牙釉質礦化度較低、不良飲食習慣以及不良口腔衛(wèi)生習慣有關,主要患病位置為乳牙頸1/3 的位置以及牙冠1/3處,在乳前牙的鄰面以及唇面有環(huán)狀齲損,主要呈卷脫狀、廣泛性[4~10]。如未及時接受治療,極易導致牙髓炎、根尖炎以及殘根殘冠的發(fā)生,如果恒牙胚受累最終將牙齒拔除,兒童出現(xiàn)過早失牙,將影響其咀嚼,發(fā)音,心理健康等方面。目前乳牙充填的材料有復合樹脂、玻璃離子水門汀、復合體等,復合樹脂與其他材料相比,有著更優(yōu)越的性能,但其需要和粘接劑聯(lián)合使用[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6 個月牙髓活力、邊緣密合性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了復合樹脂聯(lián)合新型混合型粘接劑的效果更佳。究其原因,傳統(tǒng)自酸蝕粘接劑無須進行酸蝕即可聯(lián)合復合樹脂對牙體進行修復,操作過程簡便,但相比于全酸蝕劑,其酸蝕強度更低,導致粘接后修復體與牙本質的粘接性以及邊緣密合度較差[13]。且該制劑有酸蝕牙本質的效果,會對牙髓造成不良刺激。而將傳統(tǒng)粘接劑進行改良后得到的新型混合型粘接劑,是通過1%枸櫞酸以及3%三氯化鐵的混合水溶液對牙本質進行處理,使牙本質與修復體之間的粘接性增加,進而降低了邊緣微滲漏以及牙髓敏感的發(fā)生情況。綜上所述,對于接受復合樹脂充填治療的乳前牙環(huán)狀齲患者,與新型混合型粘接劑聯(lián)合治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