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正
(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鄭州450015)
偏頭痛為臨床常見且反復發(fā)作,表現為單側或雙側搏動性劇烈頭痛,多為偏側頭痛,且伴有畏光、惡心、嘔吐、畏聲等癥狀,是一種慢性神經血管性疾病[1~2]。偏頭痛不僅影響患者的睡眠,隨著病情進展,還可引發(fā)無癥狀性腦梗死,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針對偏頭痛患者,臨床多采用可緩解頭痛癥狀的藥物治療,氟桂利嗪最為常用,可有效緩解頭痛癥狀,但部分患者停藥后易復發(fā)。近年來,中醫(yī)藥在偏頭痛治療上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天麻素注射液治療偏頭痛、神經衰弱、眩暈等疾病均有較好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144 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天麻素注射液聯合氟桂利嗪的治療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6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144 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2 例。觀察組女34 例,男 38 例;年齡 26~74 歲,平均(49.37±8.14)歲;病程 2~12 年,平均(6.68±1.35)年;30 例有先兆性,42 例無先兆性。對照組女33 例,男39 例;年齡27~73 歲,平均(50.15±8.36)歲;病程 1~13 年,平均(6.16±1.54)年;31 例有先兆性,41 例無先兆性。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均經臨床表現確診為偏頭痛;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腎、肝功能障礙;腦外傷、顱內器質性疾病引發(fā)的頭痛;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哺乳或妊娠期。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氟桂利嗪(國藥準字H20003255)治療,10 mg/次,1 次 /d,口服。連續(xù)用藥14 d。
1.3.2 觀察組 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11022401)聯合氟桂利嗪治療,氟桂利嗪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天麻素注射液600 mg 溶于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 次/d。連續(xù)用藥14 d。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頭痛發(fā)作頻率較治療前降低≥80%為顯效;頭痛發(fā)作頻率較治療前降低50%~79%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內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降鈣素基因相關酶(CG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2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ET-1、NO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ET-1、NO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NO(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ET-1(ng/L)治療前 治療后72 72 t P 15.21±2.61 15.17±2.57 0.093 0.926 4.14±0.83*7.35±1.02*20.713<0.001 157.91±16.47 159.26±16.51 0.491 0.624 90.16±9.20*113.92±11.88*13.418<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GRP、BDN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GRP、BDNF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水平比較(ng/m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水平比較(n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BDNF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CGRP治療前 治療后72 72 t P 16.85±4.13 17.08±4.33 0.926 0.745 10.89±3.07*13.64±3.26*5.211<0.001 8.84±2.48 9.03±2.56 0.452 0.652 0.97±0.14*1.43±0.25*13.622<0.001
偏頭痛屬于一種常見的周期性發(fā)作神經障礙性疾病,其發(fā)生與飲食、內分泌、精神狀態(tài)及遺傳有關,在我國發(fā)病率約9.3%,治愈難度較大,患者發(fā)病前常出現眼前閃光、視野模糊、肢體麻木等癥狀,隨著病程延長發(fā)病頻率也隨之增加,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產生嚴重影響[3~4]。
氟桂利嗪為治療偏頭痛常用藥物,是一種高選擇性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通過血-腦屏障和腦血管平滑肌通道上的高特異位點結合,降低靜脈收縮,減少鈣離子內流,降低細胞內鈣離子含量,進而松弛平滑肌,緩解血管痙攣,還可抑制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改善腦循環(huán),提高氧分壓,起到止痛作用[5]。在中醫(yī)學中,偏頭痛屬“頭痛、偏頭風”范疇,六淫邪氣外侵,上犯清竅,內傷諸疾導致氣機逆亂引發(fā)頭痛,瘀阻經絡、氣血逆行、腦失所養(yǎng)與偏頭痛發(fā)生有關,因此治療應以熄火平肝、通絡活血、緩急止痛為主。天麻素注射液主要成分為天麻素,從中藥天麻中提取,天麻素可調節(jié)神經功能抑制血管致痛物質及活性物質的產生,收縮腦血管,提高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以達到鎮(zhèn)痛、解痙作用;同時還可抑制5-羥色胺釋放及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減少過多氧自由基及保護神經細胞,緩解顱內血管擴張;天麻素在進入人體后可快速分解為天麻苷元,可透過血-腦屏障,競爭性結合腦內苯二氮受體,進而抑制腦部神經元興奮,改善患者緊張情緒導致的血管痙攣[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28%,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可見天麻素注射液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患者效果顯著。
BDNF 可參與中樞神經疼痛、發(fā)展過程,在正常機體中表達較低,當偏頭痛發(fā)生時可促使其過量表達;CGRP 是改善心血管活動的一種神經肽,可擴張血管,當偏頭痛發(fā)生時,CGRP 過度釋放[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GRP、BDNF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天麻素注射液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可通過調節(jié)血清BDNF、CGRP 水平改善患者神經功能。
偏頭痛發(fā)生時NO 可刺激三叉神經纖維釋放CGRP 等血管活性物質,誘發(fā)神經源性炎癥反應;ET-1 是一種活性多肽,其含量增高,可促使腦血管痙攣[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ET-1、NO 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天麻素注射液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水平,調節(jié)血管收縮、舒張。綜上所述,天麻素注射液與氟桂利嗪聯合治療偏頭痛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提高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