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秀斌
(福建省廈門市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 廈門361006)
特發(fā)性矮小癥為兒童常見疾病,是導致兒童身材矮小的主要因素。重組人生長激素是目前臨床治療特發(fā)性矮小癥的常用藥物,能夠通過促進蛋白質合成、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等促進肌肉和骨骼的生長[1~2]。但臨床上尚無規(guī)范的用藥劑量標準。我院對不同劑量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影響以及用藥安全性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指導?,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62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 例。觀察組男 17 例,女 14 例;年齡 6~12 歲,平均(8.42±2.47)歲;骨齡 6~13 歲,平均(9.13±1.22)歲;體質量指數(BMI)17.68~33.51 kg/m2,平均(26.68±4.22)kg/m2。對照組男 16 例,女 15 例;年齡 6~12 歲,平均(8.44±2.52)歲;骨齡 6~13 歲,平均(9.11±1.05)歲;BMI 17.68~33.51 kg/m2,平均 (26.70±4.17)kg/m2。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 版)[3]中特發(fā)性矮小癥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入選前4 周內無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等可能影響本研究指標檢測結果的藥物用藥史;臨床資料完整;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染色體異常、宮內發(fā)育遲緩或先天性畸形者;合并代謝性疾病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者。依從性非常差無法完成既定治療方案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按脫落處理。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營養(yǎng)治療,包括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飲食控制等。對照組患兒予以小劑量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重組人生長激素(國藥準字S20030064)0.1~0.14 IU/(kg·次)皮下注射,每晚1 次。觀察組患兒予以大劑量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重組人生長激素0.15~0.2 IU/(kg·次)皮下注射,每晚1 次。兩組均治療12 個月。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骨齡、生長速率、身高、血清IGF-1、IGFBP-3 水平,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骨齡、生長速率、身高對比 兩組治療后骨齡、生長速率、身高均優(yōu)于同組治療前(P<0.05);兩組治療后骨齡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生長速率、身優(yōu)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骨齡、生長速率、身高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骨齡、生長速率、身高對比()
身高(cm)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骨齡(歲)治療前 治療31 31 t 8.13±1.22 8.11±1.05 0.091 8.88±8.71±0.701后生長速率(cm/年)治療前 治療后P >0.05 1.35 1.28>0.05 3.31±0.22 3.30±0.25 0.253>0.05 12.52±0.81 10.32±0.78 9.249<0.05 107.61±7.95 107.65±7.87 0.028>0.05 127.01±9.25 122.25±8.83 2.865<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GF-1、IGFBP-3 水平對比兩組治療后血清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同組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對比(ng/ml,)
表 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對比(ng/ml,)
IGFBP-3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IGF-1治療前 治療后31 31 t P 175.25±10.83 174.17±11.05 0.555>0.05 395.92±12.43 343.48±10.38 23.503<0.01 3.27±0.41 3.28±0.45 0.136>0.05 5.60±0.63 4.71±0.52 7.866<0.05
2.3 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特發(fā)性矮小癥對兒童的身心危害較為明顯,嚴重時甚至引發(fā)心理障礙,影響兒童的正常學習和社交。因此,臨床醫(yī)師建議及早采取干預措施,改善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重組人生長激素是目前治療特發(fā)性矮小癥的首選藥物,配合一定的營養(yǎng)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兒肌肉和骨骼的生長[4]。國內大量文獻報道也指出,重組人生長激素具有增強免疫防御能力、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提高營養(yǎng)物質轉換率、促進骨骼生長等作用,對特發(fā)性矮小癥有顯著的治療效果[5~6]。
IGF-1 與IGFBP-3 是評估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生長發(fā)育狀況的有效生物標志物。其中IGF-1 屬于單鏈多肽,具有促進機體生長與分化的作用,還可通過調節(jié)生長激素的分泌,刺激IGF-1 的產生來發(fā)揮促進骨骼生長、調節(jié)機體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的作用[7];IGFBP-3 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的一種,能夠特異性地與IGF-1 結合而延長IGF-1 的半衰期,進而提高IGF-1 的促進生長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大劑量重組人生長激素能夠有效提高患兒體內IGF-1、IGFBP-3 水平,提升促生長作用。觀察組治療后生長速率、身高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增加劑量后患兒生長發(fā)育情況更佳。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增加用藥劑量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
已有研究認為,營養(yǎng)物質-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是調節(jié)嬰兒早期生長的主要物質[9]。在這個過程中,IGF-1 是這一調控軸的重要成員。在臍血中,IGF-1 的含量和母親的體質量、身高、產前的體質量指數、以及懷孕后體質量增加的程度均表現為正相關[10]。IGFBP-3 是IGF 的主要調節(jié)蛋白,對于調節(jié)游離的IGF 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延長IGF的半衰期,從而提高IGF 的作用。有學者研究認為,IGFBP-3 的增加能夠促進嬰兒的生長,因此其水平增加可以改善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的癥狀[11]。綜上所述,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特發(fā)性矮小癥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患兒IGF-1 和IGFBP-3 水平,且大劑量用藥效果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