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又接手一年級了,一群懵懂的小娃娃匯聚到一起。如何快速了解他們?如何讓他們融入班集體,愛上班集體?如何讓他們成長為理想中的模樣?從活動課開始吧!
活動中的學習
每天放學后,學校會安排一個小時的托管。要是安排學生寫家庭作業(yè),已經學習了一天的孩子哪里還坐得住?于是,我就把托管時間拿來上活動課。周一講繪本故事,周二畫畫,周三折紙,周四唱歌做律動。據我觀察,這些活動還真沒有孩子不喜歡,偶有興致不高的,被周圍的同學一感染,也很快投入其中了。
于是,我們在繪本故事課上聽故事、編故事、演故事,在畫畫課上進行色彩搭配、形狀組合,在折紙課上仔細觀察、用心模仿,在唱歌律動課上一展歌喉、活動筋骨。有時候,我們還會把這些課融合起來:沒編完的繪本故事成了畫畫課上的素材,還配上簡單的文字;折紙課上的作品又成了演故事、做律動的道具,或成了圖畫作品的一部分。
孩子們的個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快速建立起來了,同時,這些活動課訓練了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模仿力和想象力等。
低年級的孩子常常丟三落四,作業(yè)忘家里了,橡皮找不到了,10分鐘也找不出上課要用的課本……所以,收納整理的能力要培養(yǎng)。我先用一節(jié)班會課,討論整理書包的方法,交流整理桌面、抽屜的妙招,然后利用每周換座位前的5分鐘進行“書包整理比賽”活動。收拾得又快又有條理的同學,在接下來的一周能擔任“排長”,負責指導兩名“排員”學會整理。幾個星期后,每個學生的課本、作業(yè)本、文具分類擺放整齊,抽屜里的雜物沒有了,下課后桌面上也不再是亂糟糟的了。
學生隨地扔垃圾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據觀察,大多數垃圾并不是孩子們有意丟棄的,而是在掏口袋、拿書本時掉出來的??珊⒆觽儧]有隨時檢查、隨手撿起的習慣,看到垃圾也會視而不見。我開展了“垃圾偵察兵”“衛(wèi)生監(jiān)察隊”活動,“課前課后瞄一眼,看見垃圾撿一撿。我是垃圾偵察兵,快送垃圾進家園?!焙⒆觽円贿吥钪蛴驮?,一邊把座位周圍撿拾干凈。我觀察到幾個拾垃圾積極的孩子,于是安排他們當“衛(wèi)生檢查員”,抽查同學們座位周圍的衛(wèi)生情況。
有方法指導,有考核獎勵,有持續(xù)督促,如此,才能讓小小活動促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養(yǎng)成。
學習中的活動
當班級管理漸入正軌,以學習為主要目標組建起來的班集體,自然得以學習為主抓手來設計活動。
語文學習活動。小學語文學習簡單概括就是四個字:聽、說、讀、寫,只是每個學段對這四個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正好讓我們的活動也有遞進性。一年級學完拼音,孩子們就可以獨立閱讀了,我們的“班級故事會”活動也開始了。每晚八點,安排兩名同學在班級微信群里講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小笑話等。講故事的同學不得提前錄制,要直播。聽故事的同學不能中途打斷講故事的同學,認真聽完后為自己喜歡的故事送上鮮花和贊。第二天課前,我會抽查兩名同學,讓他們點評自己喜歡的故事,說說喜歡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識字量的增加,孩子們講的故事長度、內容在變,漸漸由一兩百字的小故事到五六百字的成語故事,再到千字左右的歷史故事。故事會的方式也在變,由家長主持到學生自己主持,由單一的講故事、送鮮花到講一個故事配兩道思考題、聽完故事做搶答?;顒拥膬热荨⒎绞讲粩嘧兓?,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致才能不減。保持興致,才能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習慣。打造人人愛閱讀的書香班級,這是一直沒變的活動目標。
讀書是越讀越有趣,寫字是越寫手越酸。怎樣讓學生對枯燥的書寫感興趣呢?為了讓每一次的書寫訓練都落到實處,我們開展了“寫字點評展示活動”,把學生心中“寫一手漂亮字”的愿望激發(fā)出來。每周的寫字課正好用來展示一周內作業(yè)本上得笑臉最多的同學的作業(yè),并對每一本漂亮的作業(yè)進行簡單點評,然后隆重邀請作業(yè)的主人和他的作業(yè)合影留念。一個學期后,作業(yè)點評人變成了孩子自己。他們先在小組內選出書寫最工整的作業(yè)本和書寫進步最大的作業(yè)本,再請小組代表上講臺展示點評。我只需準備幾盒紅印泥,在所有作業(yè)展示完后,請孩子們排著隊把自己紅紅的大拇指按在優(yōu)秀的作業(yè)本上。
學科整合活動。學校師資欠缺,很難讓各學科教育均衡,但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全面的。那就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嘗試學科整合活動,讓孩子們發(fā)現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開闊眼界,主動去探究。在得知特級教師朱道榮在做課題“身邊的物理”,準備找?guī)酌瑢W拍攝公益科普短視頻后,我立馬將我們班同學推薦過去。在拍攝過程中,學生學到了很多,他們知道了,自行車的坐墊、自行車的行駛、煮熟的咸鴨蛋冷水浸泡易去殼……這些常見的生活小事中居然都藏著有趣的科學知識。
只是,朱老師的課題不能只請我們班同學參與,也無法全員參與,但要讓這個活動的火種繼續(xù)燃燒。于是,我們班的“身邊的科學”活動開展起來了。我先是在班上帶著孩子們做“復原乒乓球”“小口瓶吸雞蛋”“橙子沉浮的秘密”“醋泡蛋”“桌上拔尺”等科學小實驗,把科學觀察、奧秘探究與寫作結合起來。用活動把孩子們探究科學的熱情調動起來后,我再鼓勵他們去發(fā)現身邊的科學。孩子們查閱圖書,上網查資料,結對做實驗,并將自己發(fā)現的“身邊的科學”寫成作文,辦成手抄報。讀科普類讀物、搗鼓小實驗漸漸成了一部分孩子的愛好。
數學課上的方位知識,總有一些同學繞不清楚。恰逢學校附近新建了市民公園,而語文課本里有一個單元的作文就是寫游記。于是,我布置了一次周末游市民公園的活動,要求學生先在市民公園門口根據景點指示牌分清方向,然后按游覽順序,重點描寫每一個方位點上的景物。就這樣,孩子們一路走,一路玩,一路按圖找景點:南門的照壁,東面的月季花,東南角的停車場,東北角的籃球場和假山,正北方的六角涼亭和小湖,西北角的小竹林,西南角的健身區(qū),都在孩子們筆下準確地呈現出來了。有了實地游覽的經歷,方位圖就在孩子們頭腦中立體呈現出來了,方位問題再也不是難題了。
傳統(tǒng)文化活動。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每年我們都會設計相關的活動。二年級時,我們做了一系列的“舌尖上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正月十五了解元宵節(jié)的由來,吃元宵;三月三認識、采摘地米菜煮雞蛋;五月初五學包粽子,為家人講屈原的故事;八月十五設計創(chuàng)意愛心月餅;九月初九為爺爺奶奶做一道他們愛吃的菜;和家人商量,共同制訂除夕夜的團圓宴菜單,在每道菜上桌時說一句相應的吉祥話。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離不開吃,我們的活動探究吃,更探究吃背后的文化。三年級時,我們欣賞陶藝、剪紙,學剪喜字、窗花;我們開展“走進奇妙的神話世界”故事會,講自己喜歡的神話故事,講自己續(xù)寫、改編的神話故事。四年級時,我們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自己感興趣的傳統(tǒng)文化資料整理設計成手抄報,做成課件,或拿自己做的工藝品在“傳統(tǒng)文化匯報會”上交流展示。
四季時令活動。感受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也是我們重要的活動內容。春天來了,我們一起“跟著詩人去尋春”:背誦寫春天的古詩,拍春景配詩句,給春景詩配畫,擴寫春景詩。夏天來了,我們比賽寫雨,看誰筆下的雨又急又大。秋天來了,我們撿拾樹葉貼制圖畫留住秋。冬天,我們趁著有大雪落下,周末和家人感受雪之樂。
活動中的成長
培養(yǎng)興趣的活動,養(yǎng)成習慣的活動,學習知識的活動,形成能力的活動……似乎都和班級管理沒有關系??珊秃⒆觽児餐某砷L經歷告訴我,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成長了,班集體成長了,班級管理也就融于無形之中了。
但凡到我們班上過課的老師,都會感慨我們班的孩子上課發(fā)言積極、思維活躍。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我們班孩子總是報名參與人數最多的?!碍h(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我們班出勤的次數最多;“祖國在我心中”誦讀活動,我們是舞臺上的領誦;實踐基地“軍訓周”活動,學生沒有一個中途放棄。
在集體活動中經歷、體驗、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會形成集體意識。清潔衛(wèi)生工作,學生從來都是搶著參加,后來因人多事少,做清潔成了作業(yè)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學生的獎勵。值日表上,同學的清潔任務都有明確分工,但從來沒有因某名同學遲到或請假而出現清潔區(qū)沒打掃的現象。運動會上,人人都有項目,但加油聲總是我們班最響,宣傳稿總是我們班交得最勤。當“我在集體中,集體在我心中”時,班級管理就無須教師多花費精力了。
當教師能以身示范,持之以恒地開展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時,學生也就能克服困難堅持參加這個活動,并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班的活動開展得多,各種活動的時長也不相同。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活動是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一直到現在,歷時三年半的“每周一詩伴讀”積累活動。每個學期我都會圍繞不同的主題選擇古詩詞,每周錄制一首詩的賞析音頻,周六早上發(fā)送到班級群里,和學生、家長共讀。至今,我們已共同積累了近180首古詩詞。這份堅持也感染了一部分孩子。“晨練20分鐘”活動中,過半的孩子堅持早起,到校參加晨跑??傆X得自己的字寫得不夠漂亮的小哲同學請媽媽幫自己報了書法班,每天晚上堅持練字半小時,現在,他的毛筆書法作品已經多次在學校展示,還獲過一次市級一等獎。愛閱讀的小秋同學在疫情期間堅持每天給同學們講讀一則古言金句,告訴同學們面對疫情不緊張,線上學習別懈怠。
因為活動參與得多,班干部協(xié)助組織的次數也就多,久而久之,他們就由協(xié)助者成為活動的設計組織者了。三年級的“迎新詩詞會”活動中,班干部還僅僅是協(xié)助維持紀律、登記積分,四年級的“元宵燈謎會”上,班干部就負責了會場布置、活動主持和獎品采購等。再到快“六一”時,班干部就主動提出,希望能在班上開一次聯(lián)歡會。于是,登記節(jié)目、篩選節(jié)目、挑選主持人、設計互動游戲、布置活動場地等,全由班干部協(xié)作完成,我就接受了一個光榮的任務:為同學們拍照,做好現場直播。
班級管理需要的不只是條條框框的紀律,更是“生生心中有集體,人人做好我自己”的凝聚力與自我約束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能提供班級成長所需的所有養(yǎng)料,伴隨著班級不斷向上生長。
(作者單位:湖北省洪湖市雙語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