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安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 200030)
情景喜劇《老友記》中對話涉及家庭、工作場所、公園、學校等各個場景,生動地描繪了美國社會的許多方面,語言自然而真實。從表1 我們可以看出《老友記》高頻話語標記語統(tǒng)計中well 的使用頻率僅次于okay[1]。
表1 《老友記》全十季高頻話語標記語統(tǒng)計
Lakoff(1973) 是最早對“well”進行研究的學者。他認為:“參與者使用“well” 這個標記,表明他認為自己將要表達的應答不完整,或者他認為別人的應答不充分或不恰當[2]。
根據(jù)順應論中對交際語境的順應原則,話語的選擇與說話者內(nèi)心活動息息相關(guān)。例如,說話者內(nèi)心焦慮、緊張、猶豫、喜悅、興奮等情緒都會影響其話語的選擇。而話語標記語是表達情緒的重要出口,話語標記語的翻譯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觀眾對于人物心理活動的理解。同理,對于話語的選擇還有受到社交世界,即說話者的社交需求和社交場景的影響;也會受到物理世界,即說話者的時空關(guān)系、肢體語言和身體狀況等的影響。
從表2 中可以看出,在《老友記》中“well”一詞在超過半數(shù)的情況下都被省略不譯,意譯是譯者最常采取的辦法。然而省略不譯往往會損失說話者的風味,意譯也很難有評判標準[3]。
表2 《老友記》第十季中“well”作為話語標記語時的翻譯情況
社交世界中包括說話場合、說話者的人際關(guān)系等;心理世界指聽話人和說話人的內(nèi)心活動和心理情感,包括觀念、信仰、愿望、動機、意向等因素;在物理世界包括說話者的時間和空間。
例1:
Phoebe: (looking at Monica entering) Hey!
Monica: Hey, you wanna go to see a movie?
Phoebe: well, I told you I had to spend all day clearing out stuff, so Mike could move in. (Episode 6, The One with Ross’s Grant)
菲比:嘿!
莫妮卡:嘿,想去看電影嗎?
菲比:我已經(jīng)告訴過你我今天一整天要打掃好讓Mike 搬進來住。
(改譯:你忘了嗎,我已經(jīng)告訴過你我今天一整天要打掃好讓Mike 搬進來住。)
莫妮卡興致沖沖的問菲比要不要一起看電影,如果當機立斷拒絕則可能傷害對方感情,因而菲比用“well”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即“我不去看電影,我不能答應你”,再道出具體原因。“well”此處相當于拒絕別人的預防針,先讓莫妮卡有心理準備。漢語中,我們可以加上一句“你忘了嗎“來提醒對方。
例2:
Ross: Uhm, I hadn’t known you……I had no idea you were so excited about Paris. Uhm, I mean, you said you were scared.
Rachel: well yeah, but I mean, it was good scared though, you know? Like when I-movedto-New-York scared. Or uhm, when I-foundout-I-was-gonna-have-Emma scared……But this is……fine. This is gonna be good. (they both stare around) (Episode 15, The One Where Estelle Dies)
羅斯:我不知道你為巴黎如此著迷。你說過你感到害怕。
瑞秋:對,我想這是良性的害怕。我搬來紐約時,我感到害怕。當我發(fā)現(xiàn)懷上Emma 時,我感到害怕。這很不錯啦,能行的。
(改譯:話雖如此,但是我想這是有益的害怕。就好像剛搬到紐約時的害怕;懷上Emma 時的害怕……這是對我有益的害怕,不會有事兒的。)
此刻羅斯和瑞秋面臨分別,羅斯想挽留。而另一邊,瑞秋也在糾結(jié)著怎么和羅斯道別。這段對話中出現(xiàn)了多個話語標記語和語氣詞,比如“Uhm”“I mean”“you know”“well”,這恰恰說明主角在對話的時候內(nèi)心充滿了掙扎和猶豫。在翻譯時,要讓中文觀眾也體會到相同的感情。此處“well”可以翻譯為“話是這么說”“雖然如此”“確實有一點兒”等,體現(xiàn)出內(nèi)心活動的變化[4]。
例3:
Monica: well, I was dancing around, and singing "No Woman, No Cry" and I got stuck.
Chandler: You can't move at all?
Monica: Oh, well, I can move……(she moves back and forth the shower curtain rail,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shower curtain with her hair as she goes)
莫妮卡:好吧,我唱著《No Woman, No Cry》跳舞……然后就掛住了。
(改譯:快幫我一把,我唱著《No Woman, No Cry》跳舞……然后頭發(fā)卡在浴簾上了。)
錢德勒:一點都動不了?
莫妮卡:噢,不,我可以動……(莫妮卡前后動了動頭,頭發(fā)上纏繞著的浴簾也一起跟著動)
此處是十分動態(tài)的場景,人物的對話是次要的,他們當下的肢體語言是主要的,因此在翻譯中要順應人物的物理世界狀態(tài),即他們的動作。莫妮卡頭發(fā)被卡住了,正處在扭曲的姿勢中,沒時間和錢德勒多說,交際的目的是為了讓錢德勒來幫她,因此將“well”意譯為“快幫我一把”更有代入感,比起“好吧”更能傳達出人物扭曲的動作和緊急狀態(tài)[5]。
在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中,話語標記語的翻譯缺少可以參考的策略。而話語標記語翻譯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了觀眾對于角色語言的欣賞水平和對主人公對話的理解情況。從筆者的統(tǒng)計中可以看出,“well”一詞在《老友記》字幕翻譯中,超過一半被省略不譯,意譯是最常采取的翻譯策略。但是在對于“well”的意譯也參差不齊,各有說法[6]。通過解讀說話者的心理活動、社交需求和物理狀態(tài)來翻譯對話中的話語標記語,改譯《老友記》字幕中“well”一詞,說明順應論指導下“well”一詞翻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