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從教二十年來,我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為了管理好自己的班級,更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一直努力學習、探索著一些教育學生的方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一樣東西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自尊心。
自尊,說簡單點,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喜歡自己,自己能愉悅地接納自己,同時認為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心理狀態(tài)。自尊心就是在和別人交往時看重自己的名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敬,不容別人侮辱和恥笑。說到底,自尊心包括兩層含義,即上進心和羞恥心。
簡而言之,自尊心是一個人的“脊梁骨”。每一個人,只有有了自尊心,他才會有羞恥心和上進心,他才會真正成為一個“站立的人”,成為一個具有價值的人。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明白,學生和我們只是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我們一要像尊重長輩、領(lǐng)導、朋友一樣地尊重學生。要做到尊重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與學生說話的語氣,變居高臨下的命令為協(xié)商討論式的對話。其次,我們應(yīng)教育學生把自己當成另外一個人來尊重,即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你才會喜歡自己;只有喜歡自己,你才會對自身的存在產(chǎn)生價值感;只有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你才會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終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要相信學生。這里說的“相信”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社會的“有用之才”,并讓學生也感受到你的這種意識。教師有了這種意識,才會按照這個目標去培養(yǎng)教育學生,“人人成才”的目標就不會太遠。學生有了這種意識,就會迸發(fā)出無限的潛能,從而更自信、更努力。二是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學習、生活說到底都是學生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是誰都明白的道理。所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必須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時間,讓他自己努力學會學習、生活、交往等。教師能做的就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指導性建議,即使有的時候?qū)W生做得不好甚至不對,我們也應(yīng)相信學生。針對這一點,最忌諱的就是教師害怕失敗或沒有耐心而一味地指責學生或越俎代庖替學生去做,如果這樣,學生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畏首畏尾,進而自尊心受到打擊。
一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如果受批評打擊多了,他從心里就會給自己扣一個“我不行”“我無能”的帽子。有了這頂無形的帽子之后,再談什么“自己喜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都是空談了。相反,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受到鼓勵和表揚,經(jīng)常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他從心里就會認為自己“我能行”“我是有價值的”,自己就開始喜歡自己,這樣,他的自尊心也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所以,為了增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必須經(jīng)常性地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鼓勵表揚學生。
總之,學生自尊心的建立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統(tǒng)工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用一顆愛心溫暖學生,用一顆真心打動學生,用一顆恒心改變學生。
(作者單位:高平市神農(nó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