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樹林
8月17日—19日,晉中市中小學生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組織此前在晉中市教育局“研學實踐教育征文”、晉中營地“宅家研學”系列有獎知識問答、“宅家科學”小發(fā)明有獎征集等活動中獲獎的40余名優(yōu)秀學員,開展了一場以“繼承傳統(tǒng)文化、感受實踐真知”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17日一早的開營儀式上,來赴這場夏日之約的學員們在老師和教官的帶領下,做了簡約有趣的游戲,很快就消除了陌生感,并了解到此次研學活動的流程、線路、內容等。接下來,學員們體驗了科技動力系列課程之機器人編程齒輪傳動,在創(chuàng)客坊制作了3D打印創(chuàng)意作品。下午,學員們先后在數(shù)字音樂工作室、全景VR活動室、救護體驗室進行體驗,感受了現(xiàn)代高科技的神奇和獨特魅力。晚上,基地還安排學員們觀看了紀錄電影《最美逆行者》,并組織他們在宿舍走廊里集體洗襪子。
18日和19日,在基地領導、老師和教官的帶領下,學員們走進平遙古城和喬家大院,觸摸家鄉(xiāng)脈搏,傾聽家鄉(xiāng)故事,對話歷史,傳承文化基因。平遙古城承載著千余年沉淀下來的歷史,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晉商精神、公仆精神和儒學精神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本次在平遙古城,學員們先是在導游的導引和介紹下進行參觀,接著走進儒家精神大講堂,結合之前的參觀體驗,立體地感受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教師一步步引導學員進行“如何做新時代儒學精神踐行者”的思考。接著,學員們參觀了晉福祥傳統(tǒng)鞋文化博物館,通過參觀大量鞋履實物和歷史圖片,了解中國傳統(tǒng)鞋履文化及其發(fā)展歷程,親手縫制創(chuàng)意鞋;來到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通過小組合作,以任務驅動型探究方式,感受古兵器悠久的發(fā)展史,了解古兵器文化,并進行“千錘百煉”和“拓印兵器”等實踐活動。
據(jù)介紹,“研學平遙”品牌項目是晉中市基地深化文旅融合,助推轉型發(fā)展的有力舉措,即立足平遙古城豐厚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以研學課程為核心,以“研學講堂”和“研學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員深度研學、深度體驗,形成記憶研學、有效研學和品質研學。
喬家大院建筑群設計精巧、工藝精細,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學員們在這里不僅欣賞到了精美的磚雕藝術,更在教師的講解中了解了其中深藏的歷史價值。參觀景區(qū)后,基地設計了利用傳統(tǒng)傳拓工具傳拓喬家大院照壁背后“百壽圖”的課程,讓學員們感知了傳統(tǒng)的“孝”文化,感受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藝等;設計了“蝴蝶文化”課程,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生態(tài)文明教育進行了結合,并讓學員親手制作蝴蝶標本,理解破繭成蝶的美好寓意,希望孩子們也能破繭成蝶,成為更好的自己。
基地教務主任侯月媛說,“我們的研學實踐不同于研學旅行,是將研學、旅行和課程緊密結合,強調讓學生有記憶,所有合作景點的導游都是經過我們學校培訓的,解說內容必須是為學生量身打造的有文化意味和教育意義的。另外,把我們的教師帶到景點,把課堂搬進景點,把景點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人也帶動起來為學生傳授知識,現(xiàn)場教學,真正做到讓學生邊研邊學邊實踐邊感受,最終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多元的內容都深刻沉淀在記憶中?!?/p>
基地副校長趙東云介紹,“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山西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晉中營地堅定不移走轉型發(fā)展的道路,把研學課改作為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穩(wěn)步推進,內涵發(fā)展,致力于打造有記憶的研學,蹚出研學實踐發(fā)展的新路。本次系列活動正是對這一思想的詮釋。就是依托晉商故里特色資源,讓學生由靜態(tài)的課堂記憶學習轉變?yōu)閯討B(tài)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觸摸‘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激發(fā)他們從內心深處產生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踐行之志?!?/p>
學員們在研學分享中紛紛表示,此次研學實踐開拓了眼界,鍛煉了能力,收獲了友誼,看到了家鄉(xiāng)歷史的厚重,了解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為家鄉(xiāng)、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也堅定了愛國主義信念,意識到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立志要讓青春在這片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沃土上綻放出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