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臻
接龍教學法是在“說話接龍”的基礎上提升的一種教學方法。本人1996年11月在課堂上開發(fā)了此游戲,并致力于研究24年之久,使其從內(nèi)容到形式不斷發(fā)展,形成系列,成為推動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有效方法。目前全國已有上百所學校在實踐接龍教學法,效果顯著。
一、接龍教學法的概念和內(nèi)容
“接龍”是幾個人圍繞一個話題,每人一句或幾句以續(xù)的方式關聯(lián)起來,并且可以像條長龍一樣無限制地往下延伸的一種行為(形式)?!敖育埥虒W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者)有目的地進行一種介入游戲的接龍活動。接龍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每一個學生都是接龍的主角,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對該事物的興趣,自主參與學習和促進合作的一種教學方法。
接龍教學法包含成語接龍、故事接龍、主題接龍、小說接龍、接龍大滿貫五部分。
1. 成語接龍
成語,大家都比較熟悉,是一種現(xiàn)成的話,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是國學經(jīng)典,是語言的“活化石”,主要來源有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話和傳說等。因此,讀成語就是讀百家故事。
成語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多為書面用語。字數(shù)比較固定,大多為四字,如“一絲不茍”“兩全其美”;也有三字的,如“邯鄲夢”“甕中鱉”“坐地炮”;也有八字成語,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中國成語數(shù)量龐大,于是聰明的中國人就用成語組成了接龍,廣泛流傳,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文字游戲,是老少皆宜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成語接龍規(guī)則多樣,大家一般熟知的是采用成語字頭與字尾相連、不斷延伸的方法進行接龍。如:一字千金—金口玉言—言過其實—實話實說—說黑道白—白面書生—生龍活虎……如此連續(xù)不斷地接起來,如一條長龍。積累成語可以豐富文化內(nèi)涵,不管寫文章還是語言表達都可以信手拈來。
2. 故事接龍
故事接龍,就是幾人在一起,每人一句或幾句,共同創(chuàng)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學生可接龍“孝慈齊家”“忠心報國”等,共同講一個故事。
3. 主題接龍
主題接龍是以一個話題為主,從多方面展開,進行整理歸類的接龍方法。如可把有關季節(jié)性的詩詞分為“春”“夏”“秋”“冬”來積累背誦,把《論語》分為11類主題接龍等。主題接龍法在傳統(tǒng)文化的整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4. 小說接龍
小說接龍就是每人一節(jié)或者一段話,共同復述一個小說,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等。
5. 接龍大滿貫
接龍大滿貫是以一句詩或名句的末字為龍頭進行接龍,可接古詩詞、名言警句、諺語、國學經(jīng)典等,接龍的下一句中只要包含上句的末字(或讀音相近的字)即可,如:今朝有酒今朝醉—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浪子回頭金不換(“浪”與“狼”音近也可)。
二、接龍教學法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實施策略
接龍教學法重在積累有法,實踐運用,而接龍又是將積累進行激活,學以致用。
1. 有效積累
成語積累方面,可以借助語文教材、《中華成語詞典》等書籍,諸子百家散文、《論語》《紅樓夢》等經(jīng)典名著梳理成語。還可以讀、背《成語接龍》,因接龍具有無限延伸的特點,在接龍中就像有一根線牽著不斷往下思索,所以在積累成語方面速度最快。筆者用一首古詩編寫600個成語的方法來讓學生積累成語。如古詩《山村詠懷》20個字,用每個字作為成語的開頭,接龍30個成語,在最后一個成語的末字又回到古詩的這個字上?!耙蛔智Ы稹鹂谟裱浴烊撕弦唬ü?0個)”這樣,根據(jù)這首古詩很容易就積累600個成語。
古詩詞的積累,除了平常的學習外,我采用的方法是主題接龍讀背。主題接龍能夠分門別類地歸類學習,把經(jīng)典國學梳理清晰,讓學生印象深刻。如《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12首大闖關》,將統(tǒng)編教材整個小學階段的古詩詞采用主題接龍的形式來讀、背。
每一類后面有闖關、應用,便于學以致用。112首古詩詞,一年級就可以全部結(jié)束,雖然是一年級剛上學,但是有很多學生已經(jīng)接觸古詩,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背誦。小學生記憶力好,背誦很輕松。二年級后,可以再讀背一些中學課本上的簡單的古詩詞,也可以搜集其他版教材上的詩來背,同樣是先進行梳理,然后再讀背。因為小學生一般以讀背為主,不進行講解,所以我都是從四季景色方面開始選編古詩詞,這樣便于應用。還可以以詩人寫某物為主題,進行讀背。
經(jīng)典國學方面,每一部經(jīng)典國學都是大部頭。我同樣采用了主題接龍,將書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歸類。如《論語》,我們可以帶著學生一類一類的來讀、背,“孝悌”篇、“君子”篇、“仁德”篇、“交友”篇、“禮儀”篇等。這樣把龐大的《論語》變得簡單易學,并且讓學生印象深刻。
2. 接龍激活
在積累的過程中,一定要激活。激活的方法就是多種形式的接龍。接龍促進積累,積累讓接龍更加豐富,接龍的過程就是激活所學知識的過程。小學生背得快,遺忘也快。通過多種接龍形式,可以激活沉淀在學生大腦深處甚至即將遺忘的知識,通過生活情境激活所學并進行遷移運用。
學生方面,設立“成語背誦達人”“接龍王子”“國學小達人”“接龍創(chuàng)造小達人”等獎項,學生可自主設計接龍形式以及自行組織安排接龍活動。教師方面,根據(jù)班級背誦積累和開展接龍活動情況,每學期評選種子教師。通過展示活動不斷激活師生的學習,如詞語接龍(成語接龍)競賽、接龍大滿貫競賽等。展示活動可大可小,展示時間隨機、靈活,課前一分鐘接龍競賽、整堂課接龍等都可以。展示形式上,可以是跨年級競賽、師生接龍、小組接龍、男女生接龍、成排接龍,也可以組織家長進校園,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活動等。另外,接龍的特點是每一個學生都是接龍的主人,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自主設計接龍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家和家長一起接龍等,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三、接龍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用簡單的方法解決復雜的問題是接龍教學法最大的特點。眾所周知,目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存在兩大難點: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龐大,深入有序的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是學生辛辛苦苦學習了,但是用不上或者不會用。接龍教學法可以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1. 有利于學生內(nèi)化與積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接龍教學法是一種集游戲性、合作性、知識性、參與性和應用性于一體的學習方法,從口語訓練到書面語訓練,易學、易教、易用、易操作,生命力強。從簡單的詞語接龍一步步過渡到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知識接龍鏈接,便于學生識記和運用。
2. 實現(xiàn)全體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和參與者的目標
接龍課堂能直接把聽、說、讀、背、思辨力、專注力等糅合在一起,需要學生敏捷地應對,尤其是詞語接龍、成語接龍,學生參與率可達100%,興奮點是平時課堂的三倍之多。接龍教學法徹底打破了個體思維的慣性和局限性,將眾人的智慧熔于一爐,每位參與者都是接龍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整體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同時起到以文化人、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作用。
3.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常規(guī)課堂一節(jié)課40分鐘,全班讀古詩80首,用接龍大滿貫方法,一分鐘競賽,可激活古詩詞名言佳句20多句,每一句相當于激活一首詩,這是常規(guī)課堂學習效率的8到10倍。因接龍教學法具有知識的有“續(xù)”性,能夠?qū)嫶蟮膫鹘y(tǒng)文化內(nèi)容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主題接龍,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下,快速建立知識鏈接,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通過主題接龍的方法學習《論語》《詩經(jīng)》《小古文》,節(jié)省了學習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能夠在生活中自然應用。
接龍教學法豐富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基礎教育階段落地的實施路徑,構(gòu)建了小學階段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有效教學法,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的傳承,架起了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大路上,我們還要不遺余力,尋找到適合學生的、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將其發(fā)揚光大,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出一份貢獻。
(作者單位:濟南市歷城區(qū)明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