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000余平方米的縣級電商倉儲物流分揀中心,9家鄉(xiāng)鎮(zhèn)快遞超市,68個村級快遞攬投點,52個城區(qū)快遞攬投點,13條快遞下鄉(xiāng)路線。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此前物流最大的痛點在于,快遞服務企業(yè)的各自為戰(zhàn),物流服務點分布不集中、快遞配送效率低、快遞寄送成本高?!狈忠丝h委書記李逸翔介紹說。
發(fā)展電商,物流先行?,F在的分宜通過科學、合理規(guī)劃快遞投遞網點分布、鄉(xiāng)鎮(zhèn)網點分布、快件轉撥示意圖,采取“公交+郵車”的配送模式,“已經徹底打通縣鄉(xiāng)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實現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的跨越?!?/p>
為建立農村現代市場體系,助力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自2014年起,我國已連續(xù)6年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推動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
分宜縣在2018年獲批為國家第五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下稱“示范縣”)創(chuàng)建項目,隨著電商倉儲物流分揀中心、電商產業(yè)園等示范項目的有序落地,分宜電子商務產業(yè)正在逐步向聚集發(fā)展,為分宜進一步實現農村農產品上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來到分宜縣農村電商物流快遞分揀中心(下稱“分揀中心”),是一片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分揀中心內,大大小小的快遞正從火車上卸下后,統一經過100米長的分揀流水線,被20多名分揀人員歸置到44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對應著一名快遞小哥,他們將把自己負責的快遞送往縣城的各個角落。
2019年,分宜縣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百世5家快遞運營商共同入股成立的分宜通一達物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分揀中心的日常運營。
整合帶來了什么好處?
在這里,一輛快遞車可以裝載多家快遞公司的快件,每日2萬余件快件能在當天送達分宜鄉(xiāng)鎮(zhèn)和部分網點,變競爭為合作,實現抱團發(fā)展。
快遞小哥劉鵬博原先在分宜圓通速遞公司工作,通一達公司成立后,他也成為公司的合作人,承包了網格8區(qū)鈐景星城服務點的快遞業(yè)務。
劉鵬博說,現在他不僅不用像原來一樣滿城跑,快遞量還比原來翻了一番,每天的投遞量都在400件左右,服務點月收入能達到1萬元。
通一達公司總經理魯克明說,以前5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門店、車隊、人員,攬件、派件滿城跑。現在統一分揀、統一派送,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服務的精準度、時效性?!罢锨?,每天快遞業(yè)務量1萬余件,現在超過2萬,并在穩(wěn)步遞增?!?/p>
分宜縣委副書記、縣長胡軍表示,通過建立“交郵+快遞”合作新模式,整合幾家物流服務企業(yè),綜合利用縣公交物流園場地,建設3000多平方米的分揀中心,分宜已經實現全縣80%以上的快遞包裹統倉統配,“降低了快遞企業(yè)的物流成本和運行成本,大大提高了農村電商物流的效率,形成全國少有的快遞行業(yè)集聚?!?p>
城區(qū)之外,分宜的各個農村也不愁寄收快遞。
分宜工商局電子商務科孫露介紹,分宜通過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guī)劃農村電商網點的布置,已建成鄉(xiāng)鎮(zhèn)級電商服務站9個、村級服務站點68個,并全面提升電商扶貧站點9個,扶貧站點覆蓋率高達100%。
這為“藏在深閨無人知”的農產品提供了走向市場的現實基礎。孫露說:“農村的快遞都會由公交車統一配送到相應的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實現了城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當日送達,偏遠山村次日送達,村民可以直接到服務站投取快遞,可比原來方便多了?!?/p>
服務站的建立還為農產品“走出”農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來自分宜縣金雞布村的萬亮經營著該村的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這是分宜縣目前運營較好的服務站之一,日銷售額能達到5000元以上。
5年前就開始經營農產品的萬亮分享了他的經營經歷,他說,在沒有電商之前,像他們這樣偏遠的村子,農產品很難賣出好價錢,他們家養(yǎng)的雞鴨、山豬都只能先賣給當地的“販子”,再由“販子”轉售出去。
“我接觸電子商務后情況才開始好轉?!比f亮說,剛開始先從微商做起,因為都是地道的農產品,很快積累了一批忠實客戶,過去只能賣35元/斤的土豬肉,現在可以賣到45元/斤,還供不應求。
現在,萬亮有了自己的抖音號,他每天都會發(fā)一些自己放養(yǎng)的土豬動態(tài),已經積累了2萬多的粉絲量,每次殺豬,在微信和抖音上都能收獲大量訂單,客戶來自全國各地,完全不愁售賣問題。
而接觸了電商服務站,萬亮又擁有了更加廣闊的銷售平臺,還能幫助其他村民銷售農產品。
孫露介紹:“電商服務站是采用‘電商平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通過引導電商平臺、大型商超與合作社和貧困村對接,簽訂購銷協議,幫扶代銷貧困戶大米、土雞蛋等農產品,解決貧困戶‘買賣難問題,實現企業(yè)發(fā)展、貧困戶增收‘雙贏。”
物流問題解決了,但要走向市場,分宜農產品還要解決品牌和規(guī)模的問題。胡軍分析,“要將電子商務引進農村,打好農產品上行基礎,問題就在分宜農產品的規(guī)模上?!倍^續(xù)分析這兩個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盤活農村土地資源,以及如何利用公用品牌,以此來提升農產品價值的問題。
分宜縣雙林鎮(zhèn)建設村是該鎮(zhèn)較偏僻的村子,產業(yè)單一,農民收入低,2012年被列為新余市貧困村。
2017年,分宜本土的江西菜東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菜東家”)董事長鐘亮主動請纓擔任建設村名譽村主任,助力該村產業(yè)發(fā)展。
為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村委會將培育壯大張家坊傳統紅芽芋產業(yè)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通過土地流轉,西邊和東邊兩個村小組新建了一個300畝連片芋子種植基地,采用“基地+農民合作社+農戶”模式,組建了分宜縣張家坊芋子專業(yè)合作社。
由于信息及銷售渠道不暢,紅芽芋并沒有賣上一個好價錢。
為了把村里的紅芽芋做成一個響當當的品牌,菜東家根據銷售市場的需要及本身電子商務的優(yōu)勢,對紅芽芋走向市場進行了詳細的策劃,從產品種植、管理,到產品上市的包裝與銷售,制定了既走高端路線,又走本地市場的全程幫扶方案,之后與村民合作社簽訂了購銷合同,為產品免費設計并提供產品包裝,借助“菜東家”配送平臺和網絡,解決了建設村紅芽芋的銷路問題。
走向市場的不僅是紅芽芋。為了打造“天工宜品”特色區(qū)域品牌,分宜整合了當地苧麻、油茶、蜜橘、茶葉等76款特色農產品對接入駐了京東、天貓、拼多多平臺,打出了產品宣傳、品牌建設、產品認證的組合拳。
“天工宜品”是當地多部門配合打造的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取“分外宜人地,天工開物城”之意,以集合當地優(yōu)質農產品,整合分宜縣“多而散、小而弱”的農業(yè)品牌資源。
去年10月,由分宜縣羅坎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打造的“鈐楊溪”大閘蟹開始全國預售,通過近半個月的線上推廣,“鈐楊溪”大閘蟹不僅讓分宜本地人知道了家門口就有本土品牌大閘蟹,紛紛下單,就連全國的訂單都紛至沓來。
一件件大閘蟹通過順豐快遞銷往全國各地。從去年9月到今年1月,“鈐楊溪”大閘蟹月均單量從2000單增至3000余單,還大大提升了“鈐楊溪”大閘蟹的品牌知名度。
合作社牽頭人黃水良自信滿滿地說:“有了電商新渠道推廣,讓我更有信心將大閘蟹產業(yè)做大,(我)計劃在2020年年底再次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吸納更多的村民入股合作社,將大閘蟹產業(yè)做大做強,帶動村民增收致富?!?/p>
據悉,為積極響應縣里扶貧工作,合作社租用了4戶貧困戶的8畝水田,聘請了5戶貧困戶在養(yǎng)殖基地務工,17戶貧困戶合伙入股。
胡軍表示,電商進農村僅僅是一個方面,最終還是要落實在農村的農產品上,能夠上規(guī)模、有品牌地在線上銷售,提高貧困戶收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助力農村產業(yè)發(fā)展,才是電商進農村的應有之義。
(文中圖片均由劉欣悅攝)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