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然
【摘 要】隨著經濟以及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影視戲劇藝術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無論是傳播的方式還是創(chuàng)作的角度,都朝著現代化和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在新時期下,借助信息技術,影視戲劇藝術的傳播渠道更加寬廣,為觀眾帶來了豐富的觀看體驗。本文分析了目前影視戲劇藝術的傳播現狀,提出了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現代化和大眾化的策略。
【關鍵詞】影視戲劇藝術;現代化;傳播;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149-02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影視戲劇藝術的傳播也開始朝著現代化以及大眾化的方向邁進,極大地開拓了傳播的途徑以及形式,增大了傳播的范圍和傳播的數量,并為其以后的發(fā)展營造了更好的環(huán)境。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影響了影視戲劇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因此這就需要增強影視作品的質量,提升傳播效率。
一、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現狀
(一)作品缺少原創(chuàng)性
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是大眾化和現代化傳播的基礎,目前影視戲劇作品朝著現代化和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使得影視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趨向于快餐化,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首先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有著極大的關系。目前很多投資方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原創(chuàng)作品的內容與質量,優(yōu)秀的影視戲劇作品需要長時間打磨,而在利益的驅動下,使得作品的內涵以及質量受到了影響,創(chuàng)作者盲目跟風,作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其次,影視戲劇作品的傳播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原創(chuàng)作品的市場前景難以預測,缺少同類型作品的參考,只能憑借預估的方式,因此這就使得投資方對原創(chuàng)作品的使用較為謹慎。目前的影視戲劇作品,大多以“偶像劇”“戰(zhàn)爭劇”“懸疑劇”“宮斗劇”為主,因為這些類型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觀看群體,投資方更傾向于對這類作品進行投資。
(二)商業(yè)氣息比較濃厚,而藝術性比較淡薄
影視戲劇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類型,借助現代化的技術以及設備等,進行大眾化傳播。但是,在大眾化傳播的過程中,影視戲劇作品的商業(yè)性逐漸增強,而藝術性逐漸淡薄。制作方開始迎合大眾的審美口味,投資方也在作品中展示出更多的商業(yè)元素,加上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間縮短,使得可能擁有深厚藝術性的作品被快速制作出來,制作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的特效、背景以及環(huán)境方面,整體格調難以彰顯,作品的藝術性被淹沒。
另外,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影視作品的商業(yè)性更加凸顯,娛樂性愈發(fā)明顯。比如,很多影視作品在宣傳和推廣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明星陣容的介紹、視覺效果的展示等,忽視了對作品藝術價值與文化內容的宣傳,一味強調票房或收視率。
(三)明星效應顯著,追求轟動效果
演員是影視戲劇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優(yōu)秀的演員能夠與作品角色進行有效融合,為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收視體驗,在影視戲劇作品傳播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忽視演員的重要性,但是在大眾化傳播的過程中,制片方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將更多的視角放在對明星效應的塑造上,這雖然能夠在很大的程度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對作品本身價值的挖掘就會弱化。雖然很多作品投資數額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明星的片酬以及宏大的制作特效等,這就使得對藝術作品本身的關注度下降。
此外,目前影視戲劇作品在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產業(yè)化的趨勢,導致影視作品成為了可以復制和快速生成的產品,作品的傳播不再拼實力,而是在拼速度。
二、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的現代化與大眾化發(fā)展策略
(一)彰顯人文性,體現作品的藝術價值
雖然影視戲劇作品在傳播中逐漸趨向于現代化和大眾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現出了大眾的審美特征,符合了大眾審美的需求,但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藝術性在逐漸減少,如果在傳播過程中不對其進行正確引導,那么影視戲劇作品就會越來越庸俗化和類型化,這不符合影視戲劇作品傳播的特征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影視戲劇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難以保證,觀眾在觀看之后除了對作品的拍攝場景、演員、特效有所認識之外,對作品本身的價值并不會有深刻的思考,甚至有些作品內容還會對大眾的價值觀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此,這就需要在影視戲劇創(chuàng)作中對作品的人文性以及藝術性加以提升,使得作品能夠展現出“育人”功能,讓觀眾能夠對作品所蘊含的價值以及作品的主題能夠有更細致的感悟和探索,展現出作品中的社會功能。首先,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需要靜心創(chuàng)作,準確把握作品的主題,并對觀眾的審美、內心以及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有全面的分析,創(chuàng)作中要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內涵和特性,彰顯出作品的人文性。其次,對于投資方和制作方而言也應該對作品進行精細篩選,注重對作品價值的體現,將拍攝與作品的藝術性有效結合起來,這樣我國影視戲劇作品的傳播率才會更高,才能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特色與魅力。
(二)合理運用現代化技術,升華作品的內涵
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了影視戲劇作品創(chuàng)作以及傳播的各個方面,不得不承認,現代化的技術為影視戲劇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支撐,使得傳播范圍更大,傳播的數量也更多,受眾能夠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觀看作品。但是,在現代化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影視戲劇作品誕生之初,由無聲、黑白的作品,逐漸向彩色、有聲以及立體化方向發(fā)展,這些技術的應用對作品的發(fā)展和傳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數字化使得作品的內容以及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極大程度上滿足了觀眾對作品的需求。
在現代化和大眾化發(fā)展趨勢中,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使得作品產生了泛娛樂化的傾向,尤其是在反映社會形態(tài)的作品中,現代化技術的運用明顯與作品本身的內涵不相符,反而會影響到作品本身藝術價值的展現。這就需要合理運用數字技術,結合作品本身的內涵和價值,使得拍攝效果與作品有效銜接起來,這樣才會為觀眾帶來更高的審美體驗。
比如《紅樓夢》《西游記》《雷雨》等作品,雖然拍攝時技術水平比較有限,但是經過了時間的沉淀,成為了經典之作。因此,在影視戲劇作品傳播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不能只追求宏大的場景和高超的特效技術,還需要從作品本身的價值出發(f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借助數字技術的特色,讓作品真實地展現給觀眾,這樣才能將數字技術的使用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對觀眾的情感、思想以及心靈造成極大的沖擊,推動我國影視戲劇作品繁榮發(fā)展。
三、結語
新時期,對影視戲劇藝術的傳播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方式已經與社會發(fā)展不相符,目前影視戲劇作品呈現出大眾化和現代化的趨勢,雖然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也為大眾的觀看帶來了方便,但是在發(fā)展中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需要投資方以及制作方等,在選擇作品和使用拍攝技術時,展現出作品本身的藝術性與內涵,融合人文價值,引導觀眾在觀看之后能夠對作品的主題以及思想等進行深入思考,防止作品泛娛樂化或者庸俗化,這樣才能提升我國影視戲劇作品傳播的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皙.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的現代化與大眾化趨勢研究[J].戲劇之家,2020,(10):97.
[2]張湘鋒.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的現代化與大眾化趨勢探討[J].新聞傳播,2018,(20):38-39.
[3]李海霞.當前影視戲劇創(chuàng)作中中華美學的影響作用[J].戲劇之家,2020,(12):72-73.
[4]李法亮,楊施敏,許寧.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的現代化與大眾化趨勢[J].大眾文藝,2015,(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