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生 令狐青
【摘 要】從古到今描寫愛情的歌曲數(shù)不勝數(shù),歌曲《越人歌》也是其中之一,這首歌曲詞體為先秦詞,由劉青作曲,是一位古越族人為表達對楚國王子的傾慕之意即興演唱的歌曲。本文從該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特征以及演唱處理進行分析論述,給更多喜愛演唱《越人歌》的人們提供一些參考,以此來加深對該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從而提高演唱能力。
【關鍵詞】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特征;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080-03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音樂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古詩詞音樂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古詩詞題材的藝術歌曲成為當下人們創(chuàng)作和演唱的熱門歌曲?!对饺烁琛肥谴呵飸?zhàn)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歌,與楚國早期的其他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是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當代作曲家譚盾、劉青分別對其進行譜曲,形成了人們現(xiàn)在熟悉的譚版和劉版這兩個不同的音樂版本。劉青版《越人歌》意為詩歌,音樂特征優(yōu)美柔情,伴奏配器更為豐富,情感韻味非常貼近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的初衷,是聲樂專業(yè)學習者必唱的曲目之一。
劉青版《越人歌》從創(chuàng)作以來,由于其優(yōu)美的旋律、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得到很多專業(yè)人士的一致好評。目前,對于《越人歌》的研究范圍相當廣泛,有的從文學角度來探討,例如從古文、地域及翻譯等角度進行研究,有的從古曲中楚辭詩歌的藝術特點對其展開闡述,還有的從美學角度出發(fā)等。通過對不同版本《越人歌》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研究是從理論層面對作品進行不同角度的論述分析,而對于作品的實踐演唱則論述研究較少。
筆者作為聲樂專業(yè)學生,對《越人歌》這首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通過自身的演唱和課堂上專業(yè)老師的悉心指導,本人將劉青版《越人歌》的藝術特征和演唱作為創(chuàng)新點,為更多演唱者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一、《越人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越人歌》也稱《榜枻越人歌》或《越人擁楫歌》”①,是一首古詞新曲的楚辭作品,由青年作曲家劉青譜曲?!俺o”就是運用楚國當?shù)鬲毺氐姆窖詣?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地域色彩非常濃厚。歌曲《越人歌》講述的是民族、身份地位等均不相同的民族之間跨越階級的愛情故事,而這一故事最早收錄于西漢劉向的《說苑》卷十一《善說篇》第十三則“襄成君始封之日”。
劉青,重慶榮昌人,國家一級作曲家,現(xiàn)工作于解放軍總政歌舞團,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他從小就專注于作曲,從十二歲開始作曲到如今已有作品900余件,這些作品包括歌曲、器樂曲、影視劇音樂、舞蹈音樂等。
《越人歌》這首作品的詞作與其他詩歌詞作有著很大的不同,以往接觸到的詩歌詞作都是有名的詩人或詞人,而《越人歌》屬于楚辭,詞作來源于一個故事:一天,越人和自己傾慕已久的鄂君子皙乘船在湖面上同游,越人內心無比激動,于是借著周圍的自然美景擁楫而歌,即興創(chuàng)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因為演唱的是越語,鄂君子皙聽不懂是何意,但是早已被優(yōu)美的歌聲所吸引,于是鄂君子皙找來專門的翻譯人員把越人演唱的越語翻譯成楚語,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熟悉的《越人歌》的歌詞。作曲家劉青以這個感情真摯的戀愛故事為原型,為《越人歌》進行譜曲,后由宋祖英演唱而受到廣大人民的稱贊。
二、《越人歌》的藝術特征
《越人歌》作為楚辭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歌詞的寫作特點與其他楚辭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古曲現(xiàn)代的表現(xiàn)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原詞原譜,另一種則是現(xiàn)代作曲家依據(jù)前人留下的工尺譜和古詩詞作品再度創(chuàng)作?!对饺烁琛返膭?chuàng)作就屬于第二種。
(一)詞作特征
從詞的用法和結構來看,通假字的運用非常多,當時正是通假字大量出現(xiàn)的時代?!板褐壑辛鳌敝械摹爸邸痹瓰椤爸蕖?,是從《北堂書鈔》所引作“舟”,意為在湖面泛舟的意思,這種通假字為同音通假。詩人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中運用了“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和“今日”的重復使用描寫的是越人第一次見鄂君子皙,內心就萌生愛意欣喜若狂,用了兩句反問的語氣,由此突出越人當時激動的情緒?!对饺烁琛返暮髢删洹吧接心举饽居兄Α笔且粋€比興句,運用這句來興起下一句“心悅君兮君不知”,借“枝”與“知”的諧音雙關關系做文章的比興手法也是《詩經(jīng)》中常用到的?!吧接心举饽居兄Α睘椤癆有B兮B有C”句式,與《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蘭”的“A有B兮C有D”句式相似但不同。
想要了解《越人歌》的深刻內涵必須進行深入解讀。詩歌開頭“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為記事描寫,交代了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越人的心理活動。詩歌的下一句是“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這里的“被”有被動的意思,從這句可看出越人欣賞王子還有一個因素——王子沒有因為越人的身份和地位而嫌棄他,足可以看出王子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越人,在等級觀念如此嚴重的社會,高高在上的王子竟然打破這個觀念更讓越人癡迷。最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詩人借用自然界的風景來表達現(xiàn)實中自己對王子的那份感情?!对饺烁琛肥且皇讓π膬x之人表達愛慕的情歌,因此它的情感表達緊扣“情”這個主題。這首音樂作品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明當時越族文學已經(jīng)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二)音樂特征
歌曲《越人歌》是一個轉折式樂段且副歌部分反復作為獨立樂段的結構,是一首典型的單二部曲式的聲樂作品,其曲式結構如下:
該作品是一首G宮調五聲民族調式作品,從結構圖中可看出全曲是由伴奏的前奏部分、間奏部分、尾聲部分及兩個樂段構成。其中,前奏部分和A樂段的前兩個樂句都由8個小節(jié)組成,A樂段的后兩個樂句分別是從4個小節(jié)和6個小節(jié)展開描述。間奏部分是由4個小節(jié)組成,與前奏部分對比明顯可以看出間奏重復了前奏后半段的旋律,因為這是一首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作品,A1樂段再現(xiàn)了A樂段的后兩個樂句,最后尾聲部分用7小節(jié)來結束整首歌曲。為了更好地掌握這首作品,下面筆者將通過譜例來細致地分析該作品的結構。
歌曲的前奏部分運用了大量的琶音和倚音,琶音營造出一種山谷潺潺流水的畫面,倚音的裝飾增加了這首歌曲的風格韻味。這首歌是4/4拍,節(jié)奏舒展緩慢,畫面感塑造得非常逼真,可以讓演唱者直接抓住作品的情緒。
A樂段的a樂句共8個小節(jié),節(jié)奏工整、旋律舒展,伴奏音型以分解琶音為主,并采用D徵調式,最后一句停在D徵調的五級上,形成一個半終止,使得伴奏音效與歌詞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給聽眾描繪出越人初見到王子的美好場景。
A樂段的a1樂句是a樂句的變化重復,起到強調的作用,在伴奏音型上出現(xiàn)了柱式和弦織體和分解伴奏音型的同步使用,豐富了鋼琴伴奏的音效,增加了強調的氣勢,與a樂句形成鮮明的情緒遞進對比,使得演唱者演唱時的情感更加強烈。同時,a1句的調式由a樂句中的D徵調轉變?yōu)镚宮調落在主音上,接著運用四個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將歌曲引到全曲的高潮部分。
b和b1為歌曲的副歌部分,伴奏織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量采用琶音和柱式和弦有力地將歌曲推向高潮,旋律線條明顯上揚。歌詞以兩遍的形式強調越人內心的憂傷,緊接著又轉回到之前的情緒,給人一種無奈之情。歌曲為兩個樂段,A1為A的重復樂段,最后歌曲尾聲用了7小節(jié)結束在主音上。
《越人歌》的創(chuàng)作有效融合了山西地方音樂中特有的純四度音程與民間曲藝調式,結合現(xiàn)代作曲技法和鋼琴伴奏,整個曲子有靜有動,A段與B段有明顯的情緒對比,使整個音樂在保持樂思集中的基礎上又有層次感。整個曲子風格含蓄迷人,溫婉流暢,小家碧玉,真摯感人,是將中國古詩詞意蘊表達得很貼切的古詩詞類現(xiàn)代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歌曲。
三、《越人歌》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情感的表達
歌曲的魅力之處就在于它能走進人的內心深處,引起共鳴,把握歌曲的風格韻律也就掌握了歌曲的靈魂。歌曲《越人歌》是一首根據(jù)古詩詞作曲的藝術歌曲,是一位古越族人為表達對楚國王子的傾慕所演唱的歌曲,因文化差異被翻譯人員翻譯成楚語,形成現(xiàn)在《越人歌》的歌詞。演唱古曲作品時,要把古曲的悠揚婉轉體現(xiàn)出來,要想充分詮釋這首作品,必須要將它的古風感與現(xiàn)代的審美感結合起來,才能將歌詞與作曲家劉青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在演唱這首歌曲時,要注意把握節(jié)奏速度,不可過快適中即可。在情緒方面一定要抓住古人的含蓄表達,尤其前兩句為記事描寫,在演唱時用敘述的情緒進行表達,不可敞開聲音去唱,要唱出空靈純凈的感覺,給人呈現(xiàn)出“晴朗的一天,有位船夫和帥氣的王子偶遇在四周環(huán)山皆有芳草樹木的幽靜湖面上”的畫面。所以在演唱時要先出氣后出聲,給人營造出山間的空靈之感。
前面講述了故事的開端,緊接著就進入故事的主題——越人面對王子時的心理活動描寫。在演唱“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這句時,前半句要處理得含蓄一些,后半句則要唱出越人不顧人們詬罵的那種勇敢堅定的語氣,聲音要飽滿有力。而在演唱“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時,要用歌聲傳達出越人內心的糾結和心緒煩亂的情感。
前面的演唱都相對平穩(wěn),到了后兩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要將聲音完全釋放出去,聲音要飽滿通透,但不要過于明亮。把握住這些,這首歌曲的風格韻律也就掌握了。
(二)歌唱中的行腔走韻
對同一首歌曲的演唱,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演唱中的咬字歸韻、譜例中的裝飾音以及氣息和表情術語的應用都起到了美化唱腔的作用。《越人歌》作為古詩詞藝術歌曲,對于發(fā)音、咬字歸韻有著嚴格的要求,它與地方性民歌和美聲歌曲的演唱風格以及發(fā)音咬字還是有著很多不同之處。聲樂專業(yè)的學生經(jīng)常會聽到專業(yè)老師提到,唱歌時要“字正腔圓”,中國歌曲咬字的困難之處就在于母音太多很難歸韻,往往會破壞唱歌時的狀態(tài)。例如《越人歌》的第一句歌詞中,五個字就有四個是閉口音,“今”“夕”“兮”在演唱時要先把字頭咬住,“兮”“夕”快速歸到韻母“i”上,但“今”的咬字需先咬住字頭“j”,然后瞬間過渡到“i”上,并延長到即將結束時歸到“n”上。這樣,聲音就不會出現(xiàn)擠、卡、壓的情況,咬字也會更加清晰,聲音更加圓潤飽滿。
這首歌曲中除了副歌部分,剩下的部分演唱時的咬字歸韻都和第一句一樣。副歌部分“山有木兮木有枝”是該歌曲的難點所在,首先是它的音域高,還要求聲音攏著唱,不能破壞古詩詞藝術歌曲聲音的柔和性。尤其是“山”的咬字和聲音的控制,大部分學生經(jīng)常把它咬成“shi”,導致字交代得不清楚還出現(xiàn)地方口音,同時音域高、歸韻不好會導致聲音出現(xiàn)卡、擠的現(xiàn)象。因而該字演唱時可先咬成“shi”,然后在時值快完時立刻歸到“an”上,這樣上高音時相對輕松,咬字也清晰,聲音也會變得圓潤。所以中國歌曲的咬字要將它的字頭和母音分開去咬,再將歌唱氣息和技能配合起來,發(fā)出的聲音一定又明亮又圓潤,更能唱好中國歌曲。
(三)與鋼琴伴奏的配合
要想完美地詮釋一首歌曲,除分析歌曲與發(fā)揮自身的表現(xiàn)力外,還離不開鋼琴伴奏默契的配合。演唱中演唱者與鋼琴伴奏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表達歌曲所追求的效果。因此,鋼琴伴奏在演唱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鋼琴伴奏能帶動歌者的演唱情緒,也能對演唱者的聲音起到美化作用。所以,要把一首歌曲表現(xiàn)得完美,需要歌唱者具有扎實的演唱功底和對歌曲深刻的理解以及與鋼琴伴奏之間默契的配合。因而在演唱《越人歌》時,還應重視與鋼琴伴奏的配合。下面筆者將歌曲《越人歌》分成三個部分來進行闡述。第一部分是前奏,《越人歌》這首歌曲鋼琴伴奏的前奏部分開頭節(jié)奏運用了小附點,有推進的感覺,緊接著后面用了二分音符將節(jié)奏拉開。鋼琴伴奏在彈奏的時候,速度要適中,給人營造一種愜意舒適的感覺。第二小節(jié)還用了琶音作為裝飾音,仿佛把人帶進了流水潺潺的山谷之中。歌曲的前奏部分鋼琴伴奏的速度悠長而緩慢,直接就引導演唱者進入古詩詞的演唱狀態(tài)。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歌部分,這一部分主要在于描寫與王子初遇時的美好場景和越人的心理活動。主歌部分的節(jié)奏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為主,尤其是歌詞的前兩句“今夕何夕兮”至“得與王子同舟”,鋼琴伴奏要放慢速度,彈奏力度要較弱些,才能夠很快地將演唱者帶到初遇王子的美好情境中。整個主歌部分越人的心理活動描寫都較平穩(wěn),因此鋼琴伴奏在整個主歌部分的速度都較慢,力度也較弱,與演唱者的演唱情緒相一致,完美地表達了歌曲《越人歌》主歌部分的內容和畫面。
第三部分是歌曲的副歌部分“山有木兮木有枝”,鋼琴伴奏的節(jié)奏運用大量的四個十六分音符,在進入副歌的前奏時應該急促而有力地彈奏,來推動歌者的情緒,此時越人已經(jīng)從內心的糾結中釋放出來,演唱者以飽滿有力的聲音結合鋼琴伴奏的烘托,可以將越人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結束時,鋼琴伴奏馬上放慢速度并控制好彈奏的力度,使演唱者從剛才的情緒中立刻平靜下來,將越人最后的無奈之情以緩慢而安靜的旋律表達出來并結束這首歌曲。
四、結語
歌曲《越人歌》是一首深受聽眾喜愛的聲樂作品,其詞風古樸委婉,曲風清新俊逸,可謂當代詩詞聲樂作品中的典范之作。演唱該作品時,演唱者不僅需要把握其藝術特征,更要理解作品的內涵與情感,運用相關的演唱技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完美地詮釋作品的深意。本文不僅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情感與藝術特征進行了分析論述,同時從歌曲風格韻律的把握、歌唱的潤腔處理以及與鋼琴伴奏的配合三大方面對該歌曲的演唱進行了分析論述。通過論文寫作,加深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在提升個人演唱能力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楚辭詩歌的藝術魅力,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盡一點綿薄之力。
注釋:
①宋悅.論上古歌謠研究的“原典”回歸——以古謠<彈歌><越人歌>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37.
參考文獻:
[1]傅雪漪.中國古典詩詞的吟與唱[J].音樂研究,1994,(3).
[2]李娟主編.中國傳統(tǒng)音樂賞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3]姜忠玉.探析聲樂的藝術表現(xiàn)[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9.
[4]吉穎穎.傅雪漪古典詩詞歌曲演唱初探[J].戲劇之家,2010,(1).
[5]閆如玉.歌唱語言在聲樂演唱中的訓練與運用[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13.
[6]王倩.王蘇芬古典教學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4.
[7]王蘇芬.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實踐與思考[J].當代音樂,2015,(13).
[8]喬孟齊.論古曲中楚辭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演唱特點——以<越人歌>為例[D].山東:聊城大學,2018.
[9]馬夢月.論古詩詞歌曲中民族聲韻的二度詮釋——以<關雎><越人歌><長相知>為例[D].安徽:安徽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