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研究

        2020-09-24 07:11:08陳偉宏藍海林
        管理學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關聯(lián)研究企業(yè)

        張 明 陳偉宏 藍海林 曾 萍

        (1.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2.華南理工大學中國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研究中心)

        1 研究背景

        稅收規(guī)避是國內外商業(yè)社會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1,2]。公司通過避稅能夠減少稅收支出,增加現(xiàn)金流[3]?,F(xiàn)有相關研究對公司避稅行為如何影響企業(yè)財務結果進行了深入探索,盡管有關研究結論還存有爭議或矛盾[4],但大都一致認為公司避稅行為對企業(yè)的長期財務績效至關重要[5]??紤]到公司避稅行為對企業(yè)戰(zhàn)略和績效乃至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影響,因此,很有必要深入探尋和理解公司避稅行為的動機或驅動因素。然而,從已有研究的情況來看,雖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從國家層面、組織層面和個體層面來對公司避稅行為進行了闡釋,但對于公司避稅行為的動機或驅動因素仍有待進一步探究。正如HANLON等[6]所言,總體而言,現(xiàn)有研究并沒有很好地解釋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因素。作為解釋企業(yè)行為與績效的主流視角,高層梯隊理論認為,企業(yè)的行為深受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的影響[7]。DYRENG等[8]也呼吁積極探索高層管理者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鑒于此,與已有研究大多關注高層管理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不同,本研究試圖探索高層管理者的心理特征——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

        過度自信是影響企業(yè)行為決策和結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心理特征[9,10],其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差,是指個體對于自身能力和未來結果的高估。雖然已有少量研究考察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11,12],但是仍有部分問題尚不明確并亟待解答。首先,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公司避稅行為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已有研究僅從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特征出發(fā),但卻恰恰忽略了其連接的企業(yè)行為的獨特性及其與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匹配關系[13]。其次,影響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關系的情境因素仍需深入探索。即上述關系在何種情境下會被強化或弱化,至今尚未得知。對情境因素的探索除了有助于更進一步理解蘊含其中的作用機制,還能有助于政府稅務部門對公司避稅行為采取有針對性且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后,在中國情境下,民營企業(yè)的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沒有影響的研究結論[12]值得再次商榷和檢驗。不少研究表明,民營企業(yè)中的管理者更容易過度自信且過度自信的程度也更高,因為其自由裁量權更高,且受政府限制更少[14]。

        立足上述分析,本研究試圖探索民營企業(yè)中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诟邔犹蓐犂碚揫7]和計劃行為理論[15],以及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相關研究,本研究認為,管理者過度自信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機制推動了公司避稅行為:①意愿機制,即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會高估公司避稅行為的收益而低估其潛在的風險,從而增強其避稅的意愿,最終提高避稅行為的可能性;②能力機制,即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受內部控制傾向和自我歸因偏差的影響,還會高估自身實施避稅的實際能力尤其是問題解決能力,從而進一步推動公司避稅行為的發(fā)展。此外,緊扣意愿機制和能力機制,本研究進一步考察了企業(yè)所處的市場環(huán)境條件和內部資源狀況對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具體而言,當產品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時,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需求更旺盛,避稅行為的難度增加,從而分別強化了過度自信管理者的避稅意愿和能力,即過度自信管理者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將會得到增強。當企業(yè)具有政治關聯(lián)時,作為一種政治資源,政治關聯(lián)能夠起到替代避稅的資源獲取作用,從而弱化了過度自信管理者實施避稅行為的意愿,即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積極影響將會削弱。上述觀點也得到了2008~2018年滬深A股民營上市企業(yè)樣本的支持。

        2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2.1 企業(yè)管理者和公司避稅

        所謂避稅行為是指顯性稅收的減少[6],包括企業(yè)通過游說政府獲得的稅收優(yōu)惠和借助稅務籌劃手段減少稅收的活動[2]。公司金融領域的學者認為,管理者在公司避稅決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8,16]。DYRENG等[8]認為,雖然管理者并不直接決定企業(yè)的避稅決策,但是其可通過“高層基調”來影響企業(yè)的避稅決策。例如,改變企業(yè)不同職能部門的側重點、決定企業(yè)資源配置方向,以及設定稅務負責人的薪酬激勵等。

        目前,管理者影響公司避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者個人背景與經歷方面。例如,DYRENG等[8]的研究發(fā)現(xiàn),管理者對于公司的避稅程度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LAW等[16]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同其他管理者相比,具有從軍經歷的管理者不僅避稅行為程度較低,而且每個年度還會多付1~2百萬美元的公司稅。此外,一些研究還發(fā)現(xiàn)管理者的薪酬激勵也會影響公司避稅[5,17]。例如,DESAI等[5]的研究表明,高層管理者激勵的增加會降低公司避稅水平。而在另外一項研究中,REGO等[17]發(fā)現(xiàn)管理者的權益風險激勵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

        上述研究雖然清晰地表明了管理者個人背景與經歷等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但是管理者心理偏差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公司避稅行為仍不得而知?;诖?,有學者開始呼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探索,這是因為公司避稅行為是對外部壓力和內部因素(如管理者的價值觀、心理導向)的一種綜合回應。一些相關研究也開始探索管理者認知因素對公司避稅行為活動的影響[1,18]。例如,CHRISTENSEN等[1]的研究發(fā)現(xiàn),管理者個人的政治傾向會影響公司避稅行為活動。OLSEN等[18]指出,管理者的自戀傾向會提高公司避稅行為的可能性。雖然已有研究考察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11,12],但是卻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深化之處。此外,MOORE等[10]認為,過度自信可分為過高估計、過度精確和過高定位3種類型,且三者各有所指、互不相同。本研究主要關注管理者對自身能力和預期績效的過高估計這一類型的過度自信,并考察其對管理者的避稅行為決策的影響。

        2.2 管理者過度自信和公司避稅行為

        基于高層梯隊理論,并結合管理者過度自信的作用方式和公司避稅行為現(xiàn)象的產生條件,本研究認為管理者過度自信能夠通過意愿和能力兩個作用機制積極地影響公司避稅行為行為。

        首先,管理者的過度自信會令其低估避稅行為的潛在風險和高估預期收益,從而增強其實施避稅行為的意愿。從避稅的風險角度而言,現(xiàn)有研究多將避稅行為視為一項高風險活動[5,17],包括信息風險、代理風險和審計風險。然而,不同與一般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在主觀上通常認為自己對于法律條文規(guī)定游刃有余,因此,經常會低估避稅行為潛在的風險(如審計部門的檢查等);同時,管理者的過度自信還會提高企業(yè)的風險承擔傾向。LI等[19]基于中國制造企業(yè)2 790位CEO的調查數據發(fā)現(xiàn),管理者的過度自信能夠積極影響其所在企業(yè)的風險承擔傾向,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的條件下,企業(yè)的風險承擔傾向更強。從避稅的收益角度而言,過度自信的管理者還會高估項目或行動的預期收益,從而使得那些實際并不具價值的項目被認為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而得以實施[20]。已有許多研究為此提供了堅實的證據(如由于高估預期收益而導致溢價并購[9]、過度投資[21]和股價崩盤[20]等)。一般而言,企業(yè)避稅行為是仔細權衡風險與收益的結果[3]。即當收益大于風險時,避稅行為實施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過度自信使得管理者低估避稅行為的潛在風險和高估避稅行為的預期收益,從而令其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做的好買賣”,最終提高其避稅行為的意愿。

        其次,過度自信管理者的內部控制傾向和自我歸因偏差,使其高估自身的實際能力[9],特別是問題解決能力[9]。避稅活動作為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其成功實施需要管理者具備一定的能力(如識別最佳的避稅機遇、選擇合適的稅務籌劃團隊等)。缺乏一定的能力,避稅這一“值得做的好買賣”只能停留在意愿階段而無法落地。KOESTER等[22]研究表明,能力越強的管理者,就越能夠高效利用企業(yè)資源實施更多的避稅活動,因為其對企業(yè)的運營環(huán)境有著深刻理解,使得他們可以更好地將企業(yè)決策和避稅結合起來并且識別避稅的最佳機會。MOORE等[10]認為,過度自信會令管理者高估其自身的實際能力。一方面,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具有很強的內部控制傾向人格特征,一個具有該類傾向的管理者會堅信其行為的最終結果取決于其自身的努力,而非外部因素。例如,他們會認為自己擁有的私有信息數量和價值要遠遠高于其實際擁有的,甚至還要高于其他任何市場主體[9,23]。另一方面,由于自我歸因偏差的存在,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會將失敗的原因歸于特殊情況、運氣不好等外部因素,而不是決策失誤、能力不足等內部原因。即使在面對消極反饋時,過度自信的管理者也很少吸取失敗的教訓,仍然會堅持己見,執(zhí)行到底,而不像非過度自信的管理者那樣去修改、調整或者暫停項目?;诖?,本研究推測在內部控制傾向和自我歸因偏差的影響下,過度自信管理者會高估自身實施避稅的能力。此時,避稅不只是“值得做的好買賣”,還會是“做得到的好買賣”。綜上所述,管理者的過度自信不僅會增強其實施避稅行為的意愿,而且還會導致管理者高估自身實施避稅行為的能力,由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具有促進作用,即管理者越過度自信,公司避稅行為的程度就越高。

        高層梯隊理論認為,管理者自由裁量權是管理者影響企業(yè)決策和結果的重要邊界條件,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權越大,企業(yè)的決策和結果就越能反映管理者的特征[24]。許多經驗研究也都為此提供了充分的證據[19]??紤]到企業(yè)的決策不僅是管理者特征的反映,而且還是對環(huán)境刺激(包括來自組織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的一種響應[7]?;诖?,同文獻[19]的研究一致,本研究聚焦于管理者自由裁量權在環(huán)境層面(產品市場競爭)和組織層面(政治關聯(lián))的影響因素。有別于傳統(tǒng)的市場環(huán)境特征(如包容性、動態(tài)性和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產品市場競爭更為具體、直接和更易被管理者所感知,從而對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關系的影響也就更為及時和準確;同時,在中國這樣一個關系型社會,企業(yè)與政府之間的政治關聯(lián)極為普遍和突出。作為一種制度性資源,政治關聯(lián)兼具降低政府掠奪之手的“保護傘”作用和獲取政府資源的“潤滑劑”作用,而這兩種作用是企業(yè)中其他資源無法俱備的。此外,這兩個調節(jié)變量均能夠很好地刻畫民營企業(yè)與國有企業(yè)的差異,即民營企業(yè)與國有企業(yè)在市場競爭地位上不平等;同時,民營企業(yè)不像國有企業(yè)具有天然的政治關聯(lián),從而也為本研究選擇民營上市企業(yè)作為研究樣本提供了合理性。

        2.3 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調節(jié)作用

        一般而言,由于所處市場環(huán)境的不同,企業(yè)應對市場環(huán)境的行為也會有所差別。本研究認為,在產品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的情況下,過度自信管理者實施避稅活動的意愿和能力均會得到強化。從意愿角度來看,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分析:①企業(yè)層面,由于市場競爭的強化,競爭者越來越多,平均利潤率逐步下降,企業(yè)創(chuàng)造現(xiàn)金流的能力也將削弱,導致企業(yè)內部現(xiàn)金流緊缺,而過度自信管理者認為外部融資的成本較高而傾向于內源融資[25]。而避稅作為增加企業(yè)現(xiàn)金流的一種成本較低的方法[4,6],此時將會得到更多的關注?,F(xiàn)有相關研究也為此提供了堅實依據。例如,RICHARDSON等[26]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企業(yè)處于財務困境時,公司避稅行為的收益大于成本,從而會增加企業(yè)避稅的意愿。②管理者個人層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yè)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盈利水平逐漸下滑,過度自信管理者實現(xiàn)股東和市場預期盈利目標的難度也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和降低潛在的被解雇風險,過度自信管理者實施避稅活動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加大。

        從能力角度而言,已有研究認為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困難效應”[27],即在面對困難任務時,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會進一步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最終迎難而上。例如,TANG等[23]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困難效應,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會傾向于選擇困難較大、極具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新項目。當產品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時,企業(yè)的避稅動機也越強,而稅務部門的稅收征管力度也隨之增加,征稅漏洞減少,避稅難度也就越來越大。然而,由于困難效應的存在導致過度自信管理者對自身能力的進一步高估,避稅難度的增加不僅沒有令其臨陣退縮,反而讓其迎難而上。由此,當產品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時,過度自信管理者會進一步高估自身的實際能力,從而更多地實施避稅活動。由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產品市場競爭程度強化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即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越大,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也越強。

        2.4 政治關聯(lián)的調節(jié)作用

        公司避稅行為的發(fā)生并非偶然,而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為。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實際行為的發(fā)生取決于個體的行為意愿,而行為意愿的強弱受到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和知覺行為控制3個方面共同的影響[15]。當然,個體知覺行為控制也可直接導致實際行為的發(fā)生。當企業(yè)擁有政治關聯(lián)時,過度自信管理者對公司避稅行為的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和知覺行為控制3個方面會發(fā)產生非對稱影響。

        從意愿角度而言,政治關聯(lián)的存在可能會降低過度自信管理者實施避稅活動的意愿。這主要是通過作用于過度自信管理者對公司避稅行為的行為態(tài)度和感知到的主管規(guī)范壓力來實現(xiàn)的。首先,當企業(yè)具有政治關聯(lián)時,企業(yè)可以利用政治關聯(lián)去獲得比避稅收益更大且風險更低的項目(如獲取政府合同)。從收益角度而言,在存在政治關聯(lián)的情況下,過度自信管理者對避稅的態(tài)度將從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轉變?yōu)榈褪找娓唢L險的項目。這樣其對于企業(yè)的吸引力也會下降,因此,利用政治關聯(lián)去獲取合法合規(guī)的高收益項目更為合理。從風險角度而言,政治關聯(lián)可以降低避稅活動被稅務機關發(fā)現(xiàn)的風險,但是并不能消除風險,且一旦曝光不僅企業(yè)面臨巨額罰款和聲譽受損,而且已有的政治關聯(lián)也可能被徹底割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運用政治關聯(lián)來進行公司避稅行為無疑是因小失大。此時,公司避稅行為的吸引力將大大降低,過度自信管理者對避稅活動的主觀態(tài)度就會由積極轉為消極,進而降低避稅的意愿。其次,避稅行為一直以來都被社會公眾和主流媒體視為有悖社會規(guī)范的不道德行為。這是因為避稅行為實際上是逃避社會責任,是通過減少用之于民的稅收以增加企業(yè)的收入。雖然過度自信管理者可能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而低估外部環(huán)境的譴責壓力,但在企業(yè)擁有政治關聯(lián)的情況下,企業(yè)將獲得來自社會公眾和主流媒體更多的關注和監(jiān)督,此時過度自信管理者感知到的外部社會規(guī)范壓力將會增加,從而進一步削弱避稅活動的行為意愿。

        從能力角度而言,政治關聯(lián)的存在會令過度自信管理者進一步高估自身實施避稅行為的實際能力,也即知覺行為控制得到強化。政治關聯(lián)和公司避稅行為的相關研究[2]表明,當企業(yè)擁有政治關聯(lián)時,企業(yè)實施避稅的可能性更大。具體原因包括:①政治關聯(lián)能夠強化關聯(lián)企業(yè)的風險承擔傾向,即所謂“朝中有人敢做事”;②政治關聯(lián)能夠為關聯(lián)企業(yè)提供高質量信息,即所謂“朝中有人早知事”;③政治關聯(lián)能夠為關聯(lián)企業(yè)的避稅危機提供幫助,即所謂“朝中有人好息事”。政治關聯(lián)的上述優(yōu)勢無形中會強化過度自信管理者的風險承擔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有助于實施更多的避稅活動。由此,基于政治關聯(lián)對意愿機制和能力機制的不對稱影響,提出以下兩個競爭性假設:

        假設3a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政治關聯(lián)弱化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

        假設3b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政治關聯(lián)強化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

        本研究的基本邏輯與概念模型見圖1。

        圖1 基本邏輯與概念模型圖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由于國有企業(yè)與政府的天然聯(lián)系,以及國有企業(yè)更不容易陷入融資約束,導致國有企業(yè)的避稅動機較弱[28]。鑒于此,選擇民營上市企業(yè)作為研究樣本會更具代表性;同時,選擇民營上市企業(yè)也與本研究的研究假設相契合??紤]到政治關聯(lián)的相關數據自2008年起開始披露,因此,本研究選取2008~2018年中國A股民營上市企業(yè)為研究樣本。為緩解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研究將解釋變量、調節(jié)變量和控制變量做滯后一期處理,因而樣本基期為2008~2017年。參考相關主流文獻做法,并結合本研究的主題,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①剔除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類企業(yè)樣本以及從事公共事業(yè)(1)公共事業(yè)行業(yè)包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è);水利、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è);衛(wèi)生和社會工作。的企業(yè)樣本;②剔除資產負債率大于1的企業(yè)樣本;③剔除數據存在嚴重缺失的企業(yè)樣本。通過上述篩選步驟,最終獲得了涉及1 407家民營上市企業(yè)的6 897個觀測值。本研究所使用的數據包括公司避稅行為指標、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層面和管理者個人層面的特征數據,均來源于CSMAR、CCER和WIND三大權威數據庫。此外,本研究基于財新網等專業(yè)網站對數據進行了比對,以保證數據的質量和準確性。

        3.2 變量的定義

        (1)公司避稅行為(Btd)由于公司避稅行為的隱蔽性,導致難以對公司避稅行為進行直接測量,目前主流文獻常用的間接測量方法主要有4種共兩類,即實際所得稅率(effective tax rate,Etr)及其變體、賬面-稅收差異(book-tax difference,Btd)及其變體[28,29]。這兩類方法背后的邏輯不盡一致,Etr是企業(yè)的實際稅收支出與稅前收入之比,Etr越低表明企業(yè)避稅就越多。而Btd指的是面對企業(yè)股東的賬面收入與面向稅務機關的應稅收入之間的差異,兩者差距越大表明企業(yè)避稅越多[5]。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稅收優(yōu)惠政策眾多,導致公司之間名義稅率不盡相同,因此,使用Etr可能會存在噪音。更為重要的是,考慮到Btd還被我國稅務部門用來判斷企業(yè)是否存在避稅行為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29]。鑒于此,本研究主要選擇Btd來衡量公司避稅行為程度。遵循劉行等[29]使用的計算方法,Btd= (稅前會計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期末總資產,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名義所得稅率。

        (2)管理者過度自信(Oc)本研究借鑒文獻[21,30]的方法,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度盈利預測是否圓滿完成來判斷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是否過度自信??紤]到我國上市公司在公布全年盈利預測時,大多數是臨近業(yè)績披露時才發(fā)布,因而使用全年盈利預測存在一定的偏差[31]。為了確保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做到真實意義上的“事前預告”,本研究以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中所披露的業(yè)績預測報告作為盈利預測的數據來源[30]。業(yè)績預告的類型包括4種樂觀的預期(略增、扭虧、續(xù)盈和預增)以及4種悲觀的預期(略減、首虧、續(xù)虧和預減)。本研究以4種樂觀預期是否圓滿完成來判斷管理者是否過度自信。當管理者樂觀預期在事后“變臉”,則認為該管理者為過度自信。樂觀預期在事后“變臉”的類型包括:①預盈,實則虧損;②預增,實則下降;③預增,但增長幅度低于預測。按照這個判斷標準,樣本中共有47.4%的觀測值被劃分為過度自信,接近總樣本的一半。

        (3)產品市場競爭程度(Pmc)借鑒文獻[32]的做法,本研究采用1減去赫芬達爾指數(HHI)來測量產品市場競爭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Xi為市場內第i個企業(yè)的銷售額,n為市場內的企業(yè)數量。市場的劃分基于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2012年提出的三位數行業(yè)分類標準。Pmc越高,表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越高。

        (4)政治關聯(lián)(Pc)借鑒鄧建平等[33]的研究,本研究將高層管理者曾任或現(xiàn)任政府部門、人大以及政協(xié)等國家機關職務的情況作為政治關聯(lián)的代理指標,具體任職情況采用取值法測量:沒有任職情況取0、鄉(xiāng)鎮(zhèn)及以下取1、縣級取2、地市級取3、省級取4、國家級取5。

        (5)控制變量為了盡可能地排除潛在變量對研究結論的影響,參照文獻[28,29]的做法,本研究考慮了如下控制變量:①企業(yè)規(guī)模(Fs),相較于小企業(yè),大企業(yè)可以通過避稅行為實現(xiàn)規(guī)模經濟[34],采用企業(yè)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衡量;②企業(yè)年齡(Fa),采用企業(yè)上市年份數加1后取自然對數衡量;③流動比率(Cr),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④固定資產比重(Pe),即固定資產與企業(yè)總資產之比;⑤股權集中度(Ec),選取第一大股東持股數與股本總數的比值衡量;⑥企業(yè)研發(fā)強度(Rd),采用研發(fā)費用與銷售收入的比值衡量;⑦海外收入(Os),考慮到跨國公司具有更大的稅收籌劃靈活性[35],本研究控制了企業(yè)的海外收入,以海外銷售收入與銷售收入的比值測量;⑧管理者性別(Cg),若CEO為男性,則取值為1,否則為0;⑨管理者自戀(Cn),參照OLSEN等[18]的研究,采用CEO薪酬與非CEO高層管理人員最大薪酬的比值衡量。此外,鑒于公司避稅行為會因時間、行業(yè)和地區(qū)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還設定了年度虛擬變量(Year)、行業(yè)虛擬變量(Ind)和城市虛擬變量(City)來控制年度、行業(yè)和地區(qū)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可能影響。

        4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4.1 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性系數表

        本研究中,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性系數見表1。由表1可知,Btd的均值為0.052,標準差為0.062,表明各企業(yè)之間的避稅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Oc的均值為0.474,表明樣本企業(yè)中有接近一半的管理者屬于過度自信;管理者過度自信(Oc)與公司避稅行為(Btd)之間呈現(xiàn)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初步支持了假設1。此外,各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最高僅為0.321,表明本研究的主要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適合進一步回歸分析。

        表1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性系數表(N=6 897)

        4.2 實證檢驗結果

        為保證模型估計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本研究在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進行如下處理:①對主要連續(xù)變量在1%水平上進行縮尾處理,以規(guī)避極端值對結果的影響;②在構造交乘項之前對變量進行中心化處理,以增強回歸結果的解釋力;③對模型中所有變量進行方差膨脹因子(VIF)檢驗,結果顯示各變量VIF值均小于10,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適合進一步回歸分析;④為了克服異方差的問題,采用文獻[35]的方法,匯報標準誤同時經過企業(yè)和年度層面聚類調整后的回歸結果。

        管理者過度自信(Oc)與公司避稅行為(Btd)之間關系的檢驗結果見表2。表2中,由模型1的檢驗結果可知,管理者過度自信(Oc)與公司避稅行為(Btd)顯著正相關(β=0.030,p<0.01),并且在后續(xù)的模型中依然穩(wěn)健。這一結果表明,管理者越過度自信,公司避稅行為的程度越大。由此,假設1得到支持。

        表2中,由模型2的檢驗結果可知,管理者過度自信(Oc)與產品市場競爭程度(Pmc)的交乘項和公司避稅行為(Btd)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β=0.030,p<0.05),并且在后續(xù)的模型中依然穩(wěn)健。這一結果表明,相比于處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較低環(huán)境的企業(yè),處于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較高環(huán)境企業(yè)的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越強。由此,假設2得到支持。

        表2中,由模型3的檢驗結果可知,管理者過度自信(Oc)與政治關聯(lián)(Pc)的交乘項和公司避稅行為(Btd)之間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關系(β=-0.002,p<0.05),并且在后續(xù)的模型中依然穩(wěn)健。這一結果表明,相比于缺乏政治關聯(lián)或政治關聯(lián)等級較低的企業(yè),擁有較高等級政治關聯(lián)企業(yè)的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越弱。由此,假設3a得到支持,假設3b沒有得到支持。

        表2 管理者過度自信(Oc)與公司避稅行為(Btd)之間關系的檢驗結果(N=6 897)

        4.3 內生性問題的處理

        為了規(guī)避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可能存在的相互影響,或者受到企業(yè)內外部某些因素的共同影響而導致的內生性問題。例如,具有開拓視野的管理者可能更加注重國際化帶來的好處(如避稅),也可能強化其對自身能力和未來結果的過高估計,從而導致管理者過度自信。鑒于此,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遺漏變量的內生性問題。為此,本研究借鑒余明桂等[36]的做法,采用兩階段工具變量法(IV-2SLS)緩解內生性問題,即選用同年度同行業(yè)企業(yè)中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管理者的比例(Ocind)作為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工具變量。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內生性問題的檢驗結果見表3。為了確保工具變量選取的合理性,本研究擬從兩個方面進行檢驗:①工具變量和內生變量的相關性檢驗。表3中,由模型1可知,在第一階段回歸中,Ocind與管理者過度自信(Oc)顯著正相關。②工具變量的外生性檢驗。本研究僅使用一個工具變量,不存在過度識別的問題,因此,可認為工具變量的選擇是合理的。本研究在處理內生性問題后,重新回歸分析的檢驗結果與正文基本保持一致。

        表3 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關系的檢驗結果(工具變量法)(N=6 897)

        4.4 穩(wěn)健性檢驗

        本研究采用如下措施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所得研究結論均再次支持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設(2)限于篇幅,有關內容未列表,感興趣的讀者可與作者聯(lián)系。。具體闡述如下。

        (1)更換公司避稅行為的測量方式依次采用賬面-稅收差異的變體(Ddbtd)和實際所得稅率(Etr)作為衡量公司避稅行為的代理指標。Ddbtd是扣除應計利潤影響之后的賬本-稅收差異,具體計算公式如下:Btdi,t=aTacci,t+μi+εi,t。其中,Tacc為總應計利潤,等于(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xiàn)金流) /總資產;μi表示公司i在樣本期間內殘差的平均值;εi,t表示t年度殘差與公司平均殘差μi的偏離度。Ddbtdi,t=μi+εi,t,代表Btd中不能被應計利潤解釋的那一部分。實際所得稅率(Etr)則借鑒劉行等[37]的研究,采用所得稅現(xiàn)金流支出與稅前會計利潤的比值衡量,該值越大,表明企業(yè)的所得稅負越重,公司避稅行為程度越低。

        (2)更換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測量方式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31],采用管理者的長期持股情況來判斷管理者過度自信??紤]到股票期權激勵在中國企業(yè)實施的并不普遍,難以獲得相應的數據,因此,本研究采用股票持有來替代股票期權。具體地,將樣本期間內從未減持過本公司股票的管理者視為過度自信,取值為1,否則為0。

        (3)更換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與政治關聯(lián)的測量方式產品市場競爭強度采用1減去行業(yè)內市場份額前5名上市企業(yè)的赫芬達爾指數(HHI)來衡量??紤]到“人走茶涼”現(xiàn)象的存在,本研究以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目前在政府部門、人大以及政協(xié)等國家機關的任職情況作為政治關聯(lián)的代理指標,具體測量方式為沒有任職情況取0、鄉(xiāng)鎮(zhèn)及以下取1、縣級取2、地市級取3、省級取4、國家級取5。

        (4)考慮金融危機時期的影響為了排除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對研究結論的潛在影響,本研究剔除2008年的樣本,即選取2009~2018年中國A股民營上市企業(yè)為研究樣本重新進行回歸分析。

        5 結論與討論

        5.1 研究結論

        本研究以2008~2018年中國A股民營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查了產品市場競爭與政治關聯(lián)的調節(jié)作用,主要得出如下結論:①由于過度自信管理者對避稅活動收益的高估和風險的低估;同時,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特別是問題解決能力,加上其內部控制傾向的人格特質,導致其所在公司避稅行為程度顯著提高。②產品市場競爭強化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處于激烈的產品市場競爭條件下,通過避稅活動產生現(xiàn)金流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加強;同時,過度自信管理者出于自利動機,會通過采取更多的避稅活動來達到股東及市場的預期,從而減輕其解雇風險。由此,當產品市場競爭程度提高時,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將會更強。③政治關聯(lián)弱化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由于政治關聯(lián)的存在,過度自信管理者實施避稅活動的意愿可能會下降。這是因為其能夠借助政治關聯(lián)獲取到比避稅活動收益更高、風險更低和合法性更強的項目,此時政治關聯(lián)發(fā)揮著“改弦易轍”的作用。

        5.2 理論貢獻

        綜合而言,本研究的理論貢獻主要如下:①整合高層梯隊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為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公司避稅行為提供了新的解釋思路。更為重要的是,為高層梯隊理論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即本研究基于高層梯隊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從意愿和能力兩個解釋機制闡明了管理者過度自信是如何提高公司的避稅程度。在高層梯隊理論的框架中,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權越大,其對企業(yè)行為與結果的影響也越大[24]。具體到本研究中,即是過度自信管理者對公司避稅行為的影響也將越大。然而,本研究的結論卻表明,當企業(yè)具有能夠增強民營企業(yè)過度自信管理者自由裁量權的政治關聯(lián)時,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未增強,反而是弱化了。上述理論與實踐存在不一致之處,主要原因在于過度自信管理者實施避稅行為的意愿降低了。計劃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意愿和知覺行為控制(即能力)是直接影響行為產生的兩個重要力量,當兩者的力量俱佳時,行為產生的可能性也越大?;谶@一觀點,本研究認為高層梯隊理論僅僅考察管理者行事的自由裁量權(即能力)是不夠的,還有必要去考察管理者行事背后的意愿以及能力對意愿的影響,如此才能充分地預測和解釋企業(yè)行為。②識別了調節(jié)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關系的情境因素。借鑒高層梯隊理論所確定的一個影響管理者特征和企業(yè)行為之間關系程度的重要調節(jié)變量,即自由裁量權,本研究考察影響自由裁量權的環(huán)境層面(產品市場競爭)和企業(yè)層面(政治關聯(lián))因素對上述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產品市場競爭和政治關聯(lián)分別增強和削弱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和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正相關關系。這無疑加深了對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公司避稅行為內在機制的理解。與此同時,這也將有助于過度自信管理者所在的企業(yè)以及稅收部門基于上述研究結論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治理。③與以往有關研究結論不同的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民營企業(yè)中管理者過度自信能夠顯著提高公司避稅行為程度,這為企業(yè)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更新、更穩(wěn)健的證據。本研究基于最近10年的民營企業(yè)樣本,使用更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公司避稅行為算法,并且在控制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之后發(fā)現(xiàn),民營企業(yè)中管理者過度自信能夠顯著提高公司避稅行為程度。這無疑是對文獻[12]等研究結論的有益補充,且為不同產權性質下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的關系變異提供了新的且更穩(wěn)健的證據。

        5.3 實踐啟示

        本研究的實踐啟示主要在于:①對于企業(yè)而言,重視和加強對管理者心理特征的評估,進一步補充和健全職業(yè)經理人制度。近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職業(yè)經理人制度,更好發(fā)揮企業(yè)家作用”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包括國有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在管理層遴選和任命的時候已經更加重視和強化對管理能力的考察,但對管理者心理特征的考察與評估還存在不足。本研究的結論表明,管理者過度自信帶來了更多的公司避稅活動?;诖?,對于企業(yè)而言,在管理者選任時需要強化對管理者心理特征的評估,避免具備過度自信心理特征的管理者進入公司的高層管理團隊,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公司避稅活動,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和提高公共資源配置。②加強與政府之間的聯(lián)系,但必須符合黨中央多次強調的“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這樣不僅能夠獲得政府“援助之手”的幫助,而且能夠抑制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消極作用,有益于改善公司治理。③稅務部門可以依據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特點和變化來確定監(jiān)管方向和加強管制力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產品市場競爭強化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避稅行為的促進作用,因此,稅務部門強化稅收管制和提高稅收監(jiān)管效率需要重點關注產品市場競爭程度高的那些行業(yè)和企業(yè)。

        6 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管理者過度自信作為一種心理層面的特征,難以直接觀察和測量,本研究采用了一種間接的測量方法,不免夾雜“噪音”。今后的研究可以采用更為直接的方法(如訪談法或實驗法)來克服這一不足。②研究結論僅來自民營上市企業(yè),這意味著本研究結論的可推廣性會受到一定的局限,即可能并不適用于國有企業(yè)。基于上述研究局限性,未來有關研究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拓展:①探索和深化不同層面的影響因素及其共同作用。即未來研究可以深入考慮制度層面的非正式制度、群體層面的認知特征等因素;同時,還可以運用定性比較分析方法綜合考慮不同層面影響因素的共同作用[38,39]。②有針對性地關注和探討公司避稅行為在不同企業(yè)組織形態(tài)中的差異。例如,家族型企業(yè)和初創(chuàng)型企業(yè)對公司避稅行為的態(tài)度和動機可能會不盡相同。③進一步識別和豐富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避稅行為之間關系的情境因素。本研究主要是從環(huán)境層面和組織層面出發(fā)去識別權變因素,未來研究可嘗試從上述層面或者其他層面(如組織層面的公司治理、企業(yè)文化等)去深化和擴展。

        猜你喜歡
        關聯(lián)研究企業(yè)
        企業(yè)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企業(yè)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yè)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苦”的關聯(lián)
        當代陜西(2021年17期)2021-11-06 03:21:36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敢為人先的企業(yè)——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奇趣搭配
        日本精品久久不卡一区二区|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无码|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综合桃花网| 人人爽人人爱|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视频1| 美女窝人体色www网站|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内射欧美老妇wbb| 在线视频国产91自拍|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永久免费播放平台| 2019年92午夜视频福利| 日本超级老熟女影音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伦伦| 日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91|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视频| 激情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污污污国产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厂七|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 国产午夜视频在永久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