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姝
摘要:拉赫瑪尼諾夫是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俄羅斯最優(yōu)秀的鋼琴演奏家以及作曲家之一。其音樂作品體現(xiàn)出了顯著的俄羅斯民族風格以及被悲劇性色彩,注重自我情感的充分表達,兼具浪漫主義時代的音樂特征。本文分別從作品選用獨特的音樂調式,和聲演繹中的悲劇性色彩、悠長型節(jié)奏以及密集型節(jié)奏的旋律伴奏,鮮明而強烈的強弱力度的對比等角度,依次分析和探討了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悲劇性色彩。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悲歌;藝術特征
拉赫瑪尼諾夫(簡稱為“拉赫”)是俄羅斯知名度很高的指揮家、鋼琴家以及作曲家,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多彩,作品風格非常鮮明。他將個人獨特的經歷以及悲傷的思愁融入作品之中,憂郁的基調更能真實地刻畫他的心靈,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個人風格。本文重點論述了拉赫“悲歌”的相關音樂特征。
一、調式選擇的獨特性
拉赫音樂作品強烈的悲劇性涵蓋了多種音樂要素,調式選擇是非常鮮明的一個因素?!皫讉€音依據一定關系進行排列,其中涵蓋了中心音,進而形成一定的調式,它是表現(xiàn)音樂作品的一個重要方法?!闭{式的有效運用,可以從整體上刻畫音樂,陳述樂思。而且,音樂色彩和調式色彩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調式色彩是人們在各種調式主音以及音級之間的不同音程關系的基礎上而形成了相應的調式亮度的體驗或者感覺。鋼琴大小調體系中的調式色彩涵蓋了小調性以及大調性。前者幽暗,后者明亮。拉赫更傾向于運用憂郁的小調式旋律。就拉赫的各類鋼琴作品而言,鋼琴協(xié)奏曲、奏鳴曲、音畫練習曲、前奏曲等主要采取小調式的旋律。前奏曲的音樂題材非常傳統(tǒng),所以它的調性處于24個大小調上。但是音畫練習曲的很多調性處于小調式上,雖然編號為Op.33No.2的音樂作品處于大調式之上,然而它的調式屬于旋律大調式,而且降六級音調,由此一來它的小調色彩非常濃厚。其中鋼琴協(xié)奏曲、奏鳴曲之類的大型音樂體裁,都采取了小調。拉赫選用小調式的旋律,使其作品充滿了絕望、不安、悲憤、哀愁、憂傷等充滿的悲劇性意味。
二、悲劇性的和聲演繹
鋼琴音樂中的和聲部分,是促進音樂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和聲風格如何變化,也是評價音樂時代轉變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拉赫之所以被認為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后期的典型代表,在于他的鋼琴作品仍然襲用之前的和聲技法,主要采取三度疊置形式的協(xié)和和弦。然而從十九世紀鋼琴音樂的和聲發(fā)展來看,D-s的逆進行等新式和聲技法已經出現(xiàn),拉赫將新舊不同的和聲技法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地塑造了不一樣的和聲風格。和聲的充分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其作品的悲劇性色彩。作者身處浪漫主義后半期,所以與古典時期相比,拉赫鋼琴作品中的和聲表現(xiàn)更加靈活。古典主義中的下屬和弦大部分時候都會依附屬和弦。然而在浪漫主義時期的和聲中,人們不斷地擴展下屬功能和弦的應用,運用D-s逆進行,讓鋼琴音樂越來越不確定,進而形成了躊躇、哀傷的情緒,悲劇性色彩也得以凸顯。
三、節(jié)奏的悲劇性特征
節(jié)奏是音樂旋律的主要骨架,也為音樂律動感增強了力量。在拉赫的相關鋼琴作品中,兩種方式的節(jié)奏可以充分地展現(xiàn)其作品的悲劇性特點。首先是悠長型節(jié)奏的鋼琴作品。這類節(jié)奏的作品中,情緒和節(jié)奏長短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作者為了表達哀愁、憂傷、悲嘆的復雜情感,大部分旋律都采取了悠長緩慢的節(jié)奏型。在拉赫的鋼琴音樂中,只要旋律具備了悲劇性色彩,均將悠長型節(jié)奏當作旋律的主要骨架。比如編號為Op.3No.1《悲歌》就是如此。其次是松與緊節(jié)奏型。拉赫的一些鋼琴作品中,流動、密集的伴奏音型經常伴隨著嘆息般悠長的音樂作品旋律。這種節(jié)奏型旋律就是層次分明的兩條音樂線條。在具有悲劇性特征的旋律中,將對比性較強的這種節(jié)奏型有機結合起來,密集型節(jié)奏的旋律伴奏可以推動悠長型的旋律節(jié)奏。憂傷、悲嘆的深層情緒恰似流動型伴奏的旋律節(jié)奏,源源不斷地噴涌而來,悲劇性色彩更加突出。編號為op.23No.5的《g小調前奏曲》即是如此。
四、悲劇性色彩的強弱力度
音樂中經常通過力度來傳遞不同的情感,而且?guī)恿艘魳纷髌返谋容^以及發(fā)展。拉赫熱衷于采取強烈而鮮明的力度對比,以盡可能地展現(xiàn)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拉赫演奏自己作品的相關原版錄音表明,他在演奏力度很強的悲劇性樂段過程中,聲音非常結實,而且能夠始終保持深透的力度,雖然沉重卻不顯得僵硬。在弱奏過程中,聲音有著落點集中的特點,旋律有明顯的線條以及豐富的音色。以弱奏為例,聲音弱卻不能虛,這一點非常關鍵。比如Op.3No.2《升c小調前奏曲》的相關弱奏部分,在演奏音量為pp的和弦的過程中,應該做好手部支撐,大臂以及肩部應該放松,手指要貼鍵,以手的重量進行演奏,而且要控制好內聲部以及旋律音的音量。左右手分別存在相應的旋律線,在踏板過程中要規(guī)避音響渾濁,又能夠保留相應的旋律線條,恰當處理音樂作品的層次感。在拉赫的原版音像中,聲部采取了引入人勝的弱奏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拉赫鋼琴音樂作品充滿了豐富的內涵,演藝技巧獨特而鮮明。他采取了技巧鮮明的調式、節(jié)奏、旋律以及伴奏聲部,在表達作品內容以及情感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富有強烈的悲劇性色彩。他通過作品和受眾進行交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情感,在鋼琴音樂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