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璟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漢字學習也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教師及教育專家與學者的重視。本文在簡單概述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xiàn)狀及情境教學法概念的基礎上,闡述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了分析,以至情境教學法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低年級識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構(gòu)建更加富有生機、活力,更加高效的識字課堂。
作為世界上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漢字是中華文化繁榮發(fā)展的重要珍寶。在教育部與國家語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教育部國家語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學生應當掌握好相應學段的漢字,具有相應的識字能力和書寫能力。隨著國家對學校語言文字教育工作的關注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家長、教師及教育專家與學者也紛紛開始關注學校語言文字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語言文字教學,對學生們未來的語言文字學習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教學方法單一且落后、識字任務量大、忽略識字方法的傳授等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積極性,也不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率。
而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通過設置體驗式的、具體的教學情境與場景,有助于改善當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狀況,激發(fā)小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對小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的培養(yǎng)目標。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生動形象的學習場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內(nèi)容。
首先,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單純的識字學習常常會使他們感到無聊枯燥,不僅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無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中國漢字的魅力。根據(jù)6-7歲兒童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心智特點,充分利用各種設施、工具、事物,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逐漸感受識字學習的樂趣。
其次,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增強小學生識字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面對較大的識字任務量,只有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例如,在教授漢字“漁”時,教師可以通過講“爺爺在河邊釣魚”的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既能記住漢字的讀音,也能掌握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意思,這樣的課堂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教學效率也有所提高。
3.1 創(chuàng)設體驗式情境,在動手實踐中學習
6-7歲兒童的主要特點是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使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學習漢字。
例如在講授漢字“染”時,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植物汁液(紅菜頭、胡蘿卜、紫甘藍和薄荷葉榨出的汁)、一瓶水、四個小盆以及幾小塊白布帶到教室里。首先,教師在一個小盆中倒入一些紅菜頭汁,再加入一些水,將一塊白布放入水中,白布被染成了紅色;然后教師又在另一個小盆中倒入一些薄荷葉汁和一些水,放入白布后,白布被染成了綠色。并且,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們嘗試著將白布染成橘黃色和紫色。動手實踐之后,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解漢字“染”,就像剛剛大家所做的那樣,將白布浸入到紅色、紫色、綠色和橘黃色的液體中,白布的顏色分別變成了紅色、紫色、綠色和橘黃色,這一動作就叫做“染”。這個漢字的下半部分“木”,代表植物,就像剛剛老師倒入小盆中的各種顏色的汁液,就是由不同植物榨出的;這個漢字的上半部分中的“氵”代表想要進行染色,需要用到水,將水和各種顏色的汁液相混合;而“九”則代表多次的意思,將我們想要染色的事物放進各種顏色的汁液中,加入一些水,經(jīng)過多次浸泡,再曬干,就可以把事物染成我們想要的顏色。這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一段染布的小視頻,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3.2 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強化對漢字的理解
教師可以根據(jù)所要教授的漢字,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心智發(fā)展特點以及喜好興趣,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幫助學生在聽故事中,強化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對于6-7歲的小學一二年級的兒童而言,故事幾乎伴隨了他們整個幼兒園的時光,深受他們的喜愛。因此,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教師能夠自然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識字學習中。
例如在教授漢字“坐”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講一個故事:兩個小朋友在去公園的路上,感覺很累,看到有一個公交站亭,站亭下面有兩個座位,所以兩個小朋友就背靠背的坐下。這時,教師還可以配上生動形象的圖畫,和剛剛所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相匹配,最終呈現(xiàn)出“兩個人背靠背坐在公交站亭”的畫面。通過這樣一個簡短的小故事,學生們能夠在腦海中產(chǎn)生畫面,了解漢字“坐”的讀音,同時搭配上彩色的圖畫,有助于掌握漢字“坐”的結(jié)構(gòu)。
3.3 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寓教于樂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寓教于樂,不僅能夠?qū)⒃韭燥@枯燥、壓力“山大”的識字學習變得饒有趣味,而且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們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將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與適當?shù)慕虒W游戲有機結(jié)合,創(chuàng)設出更具生氣與活力的識字課堂。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擲骰子”游戲,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鞏固相同偏旁或部首的漢字。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將“氵”寫在黑板上,然后將玩具骰子的六面上分別寫上“可”“少”“青”“先”“氣”“干”,由學生擲骰子,投擲到哪一面,看一看“氵”可以和骰子上的漢字,構(gòu)成哪一個漢字,想一想讀音是什么。與傳統(tǒng)的抄寫、看黑板識字等教學方法相比,在游戲情境中識記漢字,鞏固舊知,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更好的鞏固復習的識字效果。
(作者單位:昆山市張浦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