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
“等我長大了讓我挑選職業(yè),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盞盞街燈點燃”,這是斯蒂文森《點燈的人》中的一句詩。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他甘做深山教育的點燈人,勇于擔當、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為農(nóng)村孩子走出大山點亮一盞盞希望之燈;用自己的教育夢,撐起眾多家庭的“中國夢”。他就是竹山縣雙臺鄉(xiāng)茅塔中學校長張勇。
學校建設的拓荒者
茅塔鎮(zhèn)位于竹山縣北部北星河中上游,距縣城40余公里,道路蜿蜒崎嶇,多崇山峻嶺,地理環(huán)境極度惡劣。
2017年前的茅塔中學,只有一棟樓房和幾排平房,到處都是泥土地面,刮風時滿天塵土飛揚,下雨時道路泥濘不堪,辦學條件排在全縣后列。已任職該校校長4年的張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7年9月,幾場特大暴雨致使學校周圍石岸坍塌,整個校園被水淹沒,張勇心急如焚,立即匯報災情,各級領導現(xiàn)場察看后決定重新建設學校。他敏銳地感覺到舊貌換新顏的機會到了,經(jīng)過他四處奔波、多方協(xié)調,11月校園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如何用有限的資金把學校建設成鄉(xiāng)村世界的一處美麗風景,是張勇必須面對的難題。
首先是出行難的問題。校門前的車道與國道緊緊相連,又陡又窄又短,極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威脅著師生安全。他請求黨委政府出面協(xié)調,自己多次與當?shù)剞r(nóng)戶協(xié)商,新修的車道終于變緩變寬了。
為確保工程質量,自建設開始,張勇在不放松教學管理的同時,日日與施工隊溝通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就立馬解決。原設計圖上沒有學生活動舞臺,升旗臺的位置也不合適,他發(fā)現(xiàn)后,及時向施工方反映,重新調整布局;最初設計的教師周轉房,一層樓一個公共衛(wèi)生間,為了教師生活方便,張勇多次與中心學校和教育局協(xié)商,為每間教師宿舍配備了獨立的衛(wèi)生間;操場的排水系統(tǒng)、鋼筋的型號、宿舍內的床柜質量,他都要一一檢查。
2019年8月初,學校主體建筑基本完工。臨近開學,校園廣播、網(wǎng)絡仍沒有全覆蓋,功能室布置不完備,大山里一時又請不來技術人員。張勇不等不靠,帶領幾位教師一起苦干,經(jīng)過一周的努力,解決了技術難題,節(jié)約經(jīng)費近萬元,確保了8月底如期開學。
一年半的時間,張勇投入了所有精力,白天忙基建、教學、管理,晚上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兩個暑假都在學校度過。當占地10960平方米、投資近700萬的茅塔中學像一顆明珠在大山深處耀眼奪目時,他多年的心愿終于實現(xiàn)。
特色校園的設計師
硬件建設得到加強后,軟件建設更不能落下。張勇和全校教師反復商討,將“求真文化”定為特色校園的主色調。2018年寒假,他自費遠赴昆明龍泉育才學校聽取“求真文化”專題講座。回校后,利用一切機會,向師生宣講“求真文化”的內涵。經(jīng)過一年半的探索和實踐,學校主要從四個方面打造“求真文化”。
物質文化的營造。學校的四棟樓房分別命名為:真知樓、真馨樓、真善樓和真慧樓。為美化校園角落,突出“真美觀、真實用”的特點,張勇先讓班主任和處室主任拿出設計方案,經(jīng)校委會討論、修訂,由學校統(tǒng)一制作裝飾牌,力求在整體規(guī)劃的同時凸顯班級個性,讓每一面墻說話、每一處設計育人。
精神文化的營造。提煉出學校的“一訓三風”。校訓: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校風:勤奮、務實、求真、創(chuàng)新;教風:立德、立言、立行、立業(yè);學風:尊師、守紀、勤學、善思。
活動文化的營造。圍繞“求真文化”,做到“四個一”:教師讀一本書,做一次演講,學生做一次匯報,每學期開展一次求真事跡評比。
制度文化的營造。教師“求真”就是要有“真本領”,首先從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抓起,通過校本培訓,要求50歲以上的教師會用國家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中年教師能自制課件,青年教師跟著學。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中層干部必須全部參加。學生“求真”要“做真人、求真知”,從嚴肅考風考紀抓起,發(fā)現(xiàn)考試舞弊嚴肅處理。
在“求真文化”的熏陶下,茅塔中學成為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搖籃,近幾年有兩名教師被評為全縣教育系統(tǒng)道德模范,數(shù)名教師成為雙臺鄉(xiāng)教學骨干。
精細化管理的點燈人
“知識改變命運”,對大山里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2013年11月,張勇從茅塔寺小學校長升任茅塔中學校長,更加感覺使命重大。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帶好一支隊伍,必須先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制度。他帶領教師先后修改完善《茅塔中學教學常規(guī)考評細則》《茅塔中學教學質量目標管理責任書》《茅塔中學“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要求校委會成員各負其責、帶頭嚴格落實。
制定中考教學質量目標獎懲辦法。學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很多骨干教師年年帶畢業(yè)班、接手成績較差的班級。為解決這些教師的后顧之憂,《教學質量目標管理責任書》規(guī)定:教學成績的獎懲以接手時的成績?yōu)槠瘘c計算。幾年下來,幾乎所有教師都獲得過中考獎,大家干勁更足。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校委會一班人精誠團結、引領示范,全部帶九年級考試學科,直接為中考把脈、鼓勁、服務。張勇更是率先示范,年年帶畢業(yè)班道德與法治和體育學科。2018年中考,張勇所帶班級的體育學科獲全縣一等獎,道德與法治學科在2019年獲全縣二等獎。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2018年中考,在全縣21所中學中,學校位居第十,2019年位居第五。
今年春季由于疫情嚴重,只能進行線上教學。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期間,張勇高站位、勇?lián)?,做到了“早、快、好”?/p>
起步早。1月份自學直播軟件,2月3日召開校委會,擬定停課不停學工作方案,2月7日召開全體教師直播軟件培訓會,2月10日成功舉行全校線上開學典禮,280名師生按時參加。
行動快。疫情最嚴重時,張勇親自為教師送課本等教學物資,自費為一名條件困難的教師安裝網(wǎng)絡,讓全校教師都能開設直播課;為了確保線上教學效果,學校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教師會議,每兩周組織一次家長會,每班每周舉行一次班會;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張勇先后組織了6次家訪,將教材和教輔資料送到了每一個學生手中。此外,他還為學校募捐了1.6萬元現(xiàn)金、5000只口罩。
收效好。在他的帶領下,全校教師不懈努力,入學率達到100%。4月底,在全縣春季中小學線上運動會中,學校獲得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5月份,在九年級全市調研考試中,學校位列全縣第五。
28年的從教生涯和13年的黨齡告訴他,無私奉獻是對初心使命最好的堅守,求真務實是對教育事業(yè)最真的詮釋?!白鳛橐幻伯a(chǎn)黨員,我要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溫馨的家園、北星河的一張教育名片。”這是張勇的教育夢。在筑夢路上,他正一如既往地向前奔跑。
責任編輯/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