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聞
如今在農(nóng)村,留守兒童現(xiàn)象十分普遍。孩子們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和關愛,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受到影響。他們遇事容易焦慮不安,特別是面對學習壓力。因此,農(nóng)村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學校、班主任乃至各個學科的科任老師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那么,如何在農(nóng)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群體意識。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手段,它是一種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通過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所開展的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連平時不愛動腦筋和極少動手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也會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從而積極參與,為小組的榮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數(shù)學老師在教“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時,可在課前讓學生各自準備圓硬紙片,并在上課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共同協(xié)作,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彼此幫助,相互討論,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與互動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性格孤僻的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溝通中,既學會與他人交流,又弄清所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及來龍去脈。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群體意識,又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運用恰當?shù)脑u價語言。在教學中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不分對象“一刀切”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學生實現(xiàn)“分層評價”。讓每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層面上學習,找到自己的位置。著名心理學家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 “孩子需要贊美,正如植物需要水分?!庇觅p識、激勵的語言去挖掘每一個可以賞識、激勵的對象。恰當?shù)恼Z言評價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師在進行即時語言評價時更應該尊重學生、賞識學生。
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條理清晰,教師便可用欣賞的語氣進行評價:“你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你太棒了!”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可對其進行鼓勵:“老師看得出,你很積極地思考,相信你一定行!”學生做題時壓力大,有時會表現(xiàn)出緊張、煩躁、無奈的情緒,教師可走到學生的身邊,溫柔地安撫學生:“沒關系,我來幫你,我們共同完成?!边@樣既能使學優(yōu)生勇于展現(xiàn)自我,又防止他們產(chǎn)生自卑心理或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在課堂中恰當?shù)脑u價語言,有利于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用愛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凼墙逃幕A。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名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例如,科任教師在課后可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專門的輔導,針對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制訂符合每個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及時采取獎勵措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分科設立“一幫一”學習小組,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們在相互幫助中關愛彼此,共同成長,讓需要幫助的學生感受到來自集體和老師的關愛。
只有愛孩子才能拉近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現(xiàn)實對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責任編輯/潘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