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鄧曉華
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豐福祥面塑傳習所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漆”是指:天然生漆,又名大漆、土漆、國漆,是從漆樹上割下來的天然液汁。它是我國著名特產,是一種優(yōu)質的天然涂料,至今沒有一種合成涂料能在堅硬度、耐久度等主要性能方面超過它。因此,它有“涂料之王”的美名。漆藝,漆工藝、漆藝術之意。它的含義很窄,僅限于漆。它的含義有很寬:漆器、漆畫和漆塑……無論平面或立體造型,無論實用或欣賞品,只要涉及到漆,都屬于漆藝術的范疇。漆藝是一門以漆為主要媒材的藝術門類。
早在清乾隆年間,以平利產地牛王溝而得名的“牛王漆”,以“漆液清如油,光亮照見頭,攪動琥珀色,挑起如釣鉤”為特點,被譽為“國漆”,暢銷各地并走紅國際市場,遠銷日本、東南亞諸多國家和地區(qū)。全縣現(xiàn)有漆林10萬畝,年產生漆250噸左右,產量位居全國之首。平利生漆的純度高達81%,具有色澤光亮、轉色快、回縮力大、抗沖擊力強、干燥性能好等特殊優(yōu)點,實屬國漆中的“珍品”。
毛壩漆產于湖北恩施地區(qū)的利川、恩施、咸豐三縣,它的故鄉(xiāng)是利川縣的毛壩公社。毛壩漆含水分和雜質少,純度比普通漆高百分之二十五,色澤光亮,耐久,滲透力強,抗高溫性能好,五十年代曾得到政務院頒布題詞“名冠全球”的獎旗。毛壩漆的中心產區(qū)恩施利川,土壤、氣候、光照、地熱條件極適合漆的生產,其特點是:葉濃,味香,色澤光亮,含水量小,燥性好,抓木力強。
竹溪縣生漆歷史悠久,不僅具有發(fā)展生漆產業(y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出產的大木漆是“中國四大名漆”之一,也是全國生漆主產縣。擁有“生漆凈如油,寶光照人頭,搖起虎斑色,提起釣魚鉤”的美譽,竹溪漆的栽種、采割、加工、利用等傳統(tǒng)技術、工藝等歷久彌新,民間傳承延續(xù)至今。上個世紀50年代竹溪生漆就被列為全國出口生漆基地縣,曾被國家授予“優(yōu)質漆先進縣”的稱號,1976年又被授予“中國生漆之鄉(xiāng)”稱號,在海內外享有盛名。
四川城口大木漆、小木漆產于四川盆地東北邊沿山區(qū),大巴山南翼的城口縣,以縣名城口而命名為城口大木漆小木漆。城口大木漆、小木漆具有三烯漆酚含量高,漆酶活性強,燥性好,干燥快,色澤鮮艷而淺,光澤度好,透明度高,品質純正,質量穩(wěn)定,不腐敗等特點,被譽為全國四大名漆之一。
凡是在加工完成的胎體上,用筆直接描繪花紋,不再罩漆、不再研磨、因此也不需推光,畫完即了者,統(tǒng)稱描繪?!恩埏椾洝分蟹Q為“描飾”者均屬此類。用其描繪花紋的歷史相當久遠,戰(zhàn)國和漢代的漆器大多如此,或黑地朱紋,或朱地黑紋。所用彩漆可以純用漆液調制,也可以加進桐油和純用油調色。后來又有了描金、暈金,以及金銀彩繪之綜合技法。
“漆黑”這個詞道出了天然生漆色彩的局限,“如漆似膠”這個成語又說出了起的粘性,于是我們的先人就陸續(xù)發(fā)明了將自然界的天然美材如:金、銀、貝、玉石、獸骨、蛋殼……利用漆的黏性粘貼于漆面上的裝飾方法,于是有了鑲嵌。他們以各自的材質之美與漆黑之美互相映襯,相得益彰。鑲嵌可以分為金屬鑲嵌、螺鈿鑲嵌、骨石鑲嵌、蛋殼鑲嵌。
凡是在漆面上用刀刻針劃出陰文,在填入或金或銀或彩漆的一類方法,均屬刻填。包括了《髹飾錄》的戧劃、鏤嵌填漆和款彩。戧劃今稱戧金,鏤嵌填漆今稱之為雕填,款彩今稱為刻漆。戧金者多以點線表現(xiàn),戧金者多以點線表現(xiàn),戧以金、銀或彩,又可分別稱為戧金、戧銀或戧彩。雕填者,刻后飽填彩漆,干后研磨,文質齊平??唐嵴?,可以刻陰紋,也可以刻面留陽文??毯筇畈?,但不求填平。
始于唐代,精于宋元,明清時代盛行。尤其是明代,達到了最高峰,是我國特有的漆藝品種,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由于是在堆厚的漆層上雕刻,故為雕漆,實際上是漆的浮雕。雕漆因漆的色彩不同而有不同的品種:黑漆者謂剔黑,朱漆者謂剔紅,黃漆者謂剔黃,黑紅相間者謂剔犀,多彩者謂剔彩?,F(xiàn)在的中國雕漆以北京雕漆最具代表性。此外,江蘇揚州,山西新絳也有雕漆。新絳的雕漆為單一的剔犀品種,因圖象多為云紋,故又稱“云雕”。
北京雕漆源自唐代,明、清兩代為皇家青睞之物。雕漆主要工序為雕,主要原料為漆,故名為雕漆。北京雕漆分金屬胎與非金屬胎兩種。雕漆表皮逐層涂漆,涂一層晾干后再涂一層,少則幾十層,多則三四百層。然后按畫稿以刀代筆雕刻出山水、人物、花鳥等浮雕紋樣。普遍以朱紅漆為主,也有用黃、綠、黑色漆為底色的。經過制胎、燒藍、做底、著漆、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藝,各工序技藝要求都非常高。2006年5月20日,雕漆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揚州漆器起源于戰(zhàn)國,至明末清初時揚州著名漆藝師江千里,制作點螺漆器聞名朝野。他制作的點螺杯盤精美無比,和當時的揚州名畫家查二瞻的畫幅相比美。那時在揚州流傳著“杯盤處處江秋水,卷軸家家查二瞻”的佳話。在清代乾隆年間,揚州著名漆藝師盧映之、王國琛等,又把雕漆和鑲嵌兩種工藝融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雕漆嵌玉”這一名貴品種,使揚州鑲嵌漆器進入了新的高峰,形成更加鮮明的地方特色。2006年,揚州漆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山西金漆,是以平遙漆器為代表的髹漆工藝品種之一。金漆,《髹飾錄》所云:“金髹,一名渾金漆,即貼金漆也”。渾字在此處是渾然一體之意。它的做法是以一色金漆做地,以另一色或多色金漆裝飾花紋,讓地色與花紋有深淺的變化,使紋圖清晰。金漆有貼金、上金、泥金三種技法,其中泥金的效果最好,當然用金量也最大。金漆的裝飾效果是光華燦爛,富麗堂皇,極其符合皇家貴族的審美需求。描金彩漆也叫“描金彩繪”,是平遙漆器中的傳統(tǒng)技藝。將“描金漆”與“描彩漆”兩種技法結合運用的一種復合工藝?!恩埏椾洝穼⑵淞腥搿皵蕯獭鳖?。關于“斒斕”,楊明做注曰:“金銀寶貝,五彩斑斕者,列在于此??偹鲇谒?、元名匠之新意,而取二飾、三飾可相適者,而錯施為一飾也。”就是指一件器物上運用兩種或三種技法做裝飾。具體方法是在一色漆地上用兩種以上的色漆描繪紋圖,之后再用金漆勾描輪廓和紋理,使彩色的圖畫與金色的紋理交相輝映,其裝飾效果流光溢彩,與戧金彩漆相近。其紋圖由于是描繪上去的,所以略高出漆平面,用手觸摸有感覺。描金彩漆明代已有制作,清代宮廷較為盛行。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tǒng)藝術珍品,其最大優(yōu)點是光亮美觀、不怕水浸、不變形、不褪色、堅固、耐溫、耐酸堿腐蝕;福州脫胎漆器最大特點是:輕。制作方法有兩種:一是脫胎,就是用泥土、石膏等制成胎坯,以大漆為粘劑,而后用夏布或綢布在胎坯上逐層裱褙,待陰干后脫去原胎,留下漆布雛形,再經過上灰底、打磨、涂漆研磨,最后進行各種裝飾花紋,便成了光亮如鏡、絢麗多彩的脫胎漆器制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們以硬材為坯,不經過脫胎直接涂漆而成,其工序與脫胎基本一致。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