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娜 楊爽 蘇秀然 張春艷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對胃癌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共74例,設定其中37例患者為觀察組并對其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其余37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其開展常規(guī)基礎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根據(jù)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確認,對胃癌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可以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并切實地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能夠更好的接受治療。
【關鍵詞】
心理護理;胃癌患者;護理效果;營養(yǎng)支持護理;對比分析
胃癌是一種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對其采用手術治療有著十分理想的效果,可以直接將患者的病灶切除[1]。然而,手術將會對患者的胃腸功能很造成較大的影響,患者在術后的生活質量將會大幅下降,還會導致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不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將承受著極大的痛苦[2]。所以,針對胃癌患者,在其術后需要積極地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使患者可以積極的配合治療[3]。因此,本次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74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對胃癌患者再護理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F(xiàn)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共74例,全部患者經(jīng)過實驗室檢查以及病理檢測后,均符合胃癌的相關診斷標準。設定其中37例患者為觀察組并對其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其余37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其開展常規(guī)基礎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中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區(qū)間為38~73歲,平均年齡為52.6(s=6.1)歲;觀察組患者中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區(qū)間為39~74歲,平均年齡為53.1(s=5.8)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用做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主要接受常規(guī)基礎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引流管護理、病情觀察、用藥指導以及健康教育等。對觀察組患者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1)心理護理。首先,在患者術后,及時的告知患者手術結果,使患者能夠徹底的放下心來。其次,為患者接受有關術后恢復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能夠對疾病有著更加正確的認識,并能夠對各種異常情況有著正確的了解。最后,積極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使患者能夠認識到情緒與其恢復的直接聯(lián)系,幫助患者平穩(wěn)心態(tài),及時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2)營養(yǎng)支持護理。在患者術后24h,需要將濃度為9%的500mL氯化鈉注射液通過鼻飼管為其進行輸注,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全部狀況。如果患者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在第2天就可以給予患者腸內(nèi)營養(yǎng)液(500mL),并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對其用量逐漸進行調整。同時,為患者輸注營養(yǎng)液,其溫度需要控制在37℃~40℃,防止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過程中,觀察和記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并通過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開展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開展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通過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如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4.7±3.1)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31.9±2.8)分,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44.1±3.6)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41.5±3.6)分。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3 討論
造成胃癌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有不良飲食習慣、地域環(huán)境等,患者在發(fā)病后將會出現(xiàn)抵抗力大幅下降以及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多種癥狀[4]。在對患者手術治療后,這就會極大地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還會導致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大幅降低,不僅會使患者在生理上承受巨大的痛苦,還會使患者在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5]。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只是針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護理,忽視了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以及心理狀況,這就導致患者的術后恢復較慢,治療依從性也不強。
而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支持護理,則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使患者能夠樹立對治療的信心,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6]。并能夠使患者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更快的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促使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本次研究也佐證了上述內(nèi)容: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對胃癌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護理可以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并切實地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能夠更好地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
[1] 何英,曹明明,趙靜霞.優(yōu)質護理在胃癌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35):102.
[2] 沈建.優(yōu)質護理措施對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26):117-118.
[3] 馮靜芳.優(yōu)質護理對胃癌手術患者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04):82-83.
[4] 郭錦,高雪欽.強化優(yōu)質護理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滿意度及其疼痛與焦慮評分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1):102-104.
[5] 張慧慧,吳賢慧.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眼科白內(nèi)障患者健康教育知識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42):131-137.
[6] 李玲玲,呂冬梅,楊海英.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焦慮的影響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07):117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