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新雷
[摘? 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學,優(yōu)化課堂,促進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務之急. 對此,就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能動性,讓其在活動中提升、突破,由此推動教學,讓課堂不斷走向高效. 在這一過程中,要結合學科特點,以活動為主線,以思維為路徑,從游戲、操作、討論及實踐展開,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關鍵詞] 初中數學;活動;思維;策略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初中數學課堂一直注重實效,習慣以講解為主要方法,針對重難點展開,這種教法雖然能促進學生理解,幫助其克服學習困難,但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無法落實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對此,就要借助數學活動改善,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讓其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最終實現(xiàn)素養(yǎng)的提升.
游戲活動——激發(fā)興趣,深化要點理解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抵觸心理,覺得生澀難懂,不愿意深入思考,以致于思維發(fā)展停滯. 對此,就可設計游戲,將其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由此便能深化其對知識的理解,無形中產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就可借助多媒體,充分利用游戲資源,為學生設計一個電子游戲,讓其在娛樂中掌握要點,深化對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 教學時,可先呈現(xiàn)出一個問題:幾加幾等于-5?隨后大屏幕上就會出現(xiàn)很多的算式,這時就可邀請學生上臺點擊,每次點對一個就可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 對于這一游戲,學生十分感興趣,一個個踴躍參加,具體開展時,可同時邀請兩名學生上臺,在選擇時可突出層次性,不僅要關注優(yōu)等生,更不能忽略學困生. 這樣一來,便能兼顧全體,讓學生獲得相對平等的學習機會,在游戲中感悟有理數的計算方法,收獲成功的體驗. 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學困生存在困難,可適當放慢速度,降低題目難度,幫助其逐步理解,并讓其他學生有一個消化、鞏固的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兩名學生表現(xiàn)得都非常好,反應迅速,點出了很多算式,像-6+1,-2-3,2-7,-3+(-2)等. 根據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可適當調整題目難度,引導學生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借助這一過程提升計算能力,并加深對學習要點的理解.
數學本身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存在困難,如果能寓教于樂,給學生插上興趣的翅膀,幫助其喚醒抽象思維,將所學內容形象化,深化理解,促進其對知識要點的掌握,最終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升.
操作活動——開拓思維,優(yōu)化教學效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在數學教學中,就要加強對操作活動的重視,引導學生思維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幫助其深入其中,展開有趣的探索之旅. 這樣一來,學生課堂就能跳出以往“枯燥”“單調”的怪圈,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完善體系.
有效的數學教學需要動靜結合,一方面提供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另一方面要設計操作活動,讓其在動手實踐中領會知識奧妙. 這樣一來,就能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有趣,無形中提高參與度,促使教學順利開展. 比如,在教學“統(tǒng)計調查”這一節(jié)內容時,鑒于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是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及描述,難點為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 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一場實踐操作活動,要求學生自主設計關于全班同學對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七個學科的喜愛情況的調查問卷,制作完成后發(fā)給同學一起完成調查問卷,再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歸納,最終繪制成扇形統(tǒng)計圖. 扇形統(tǒng)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數. 利用扇形統(tǒng)計圖能夠很清楚地顯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使調查結果一目了然.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體會到統(tǒng)計數據的樂趣,也明白數學這一學科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借助實踐操作,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能動性,讓其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充分運用已有知識,還促進其理解,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由此促進思維發(fā)散,將教學推向新的高度,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高效發(fā)展.
討論活動——培養(yǎng)能力,促進知識生成
數學課堂不能缺少學生思維的碰撞,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發(fā)學生思維的活動呢?這就需要借助討論活動,促進學生認知的沖突與摩擦,讓其在問題解決中理解知識,不斷生成,最終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讓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討論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將其運用到數學課堂上,就能促進學生體驗,讓其親身經歷知識的建構,逐步完善認知結構. 在分析“一次函數”時,部分學生對于“一次函數的圖像及其性質”的理解存在困難. 為了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就可設計專題討論,并開展小組合作,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學習. 這樣一來,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還能提高參與度,讓其在主動表達、交流中解決問題. 對于這一活動,筆者原本只是想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問題,以便講解更有針對性,然而在巡視的過程中,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得很棒. 在一個小組里,有一個學生表示“對于一次函數的圖像,我還是不清楚其中表達式k的取值和一次函數圖像的關系”. 對于這一問題,小組成員就開始討論,并給出了回答:當k>0時,y隨x增大而增大;當k<0時,y隨x增大而減小. 與此同時,小組學生還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一邊解說,一邊演示,在紙上寫出不同k值對一次函數圖像的影響,以此促進問題的解決. 可見,只要給學生舞臺,他們就能充分發(fā)揮,有效解決問題,無形中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
借助這一活動,就能充分調動學生,讓其在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長此以往,便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讓其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在思考中突破認知,最終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將教學落到實處.
實踐活動——提升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以致用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基于這一點,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科本身的價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逐步實現(xiàn)全面鞏固,促進自身能力的拓展.
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考慮到其中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接近,設計教學時就可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在思考中感悟生活與學科的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教學初,可先呈現(xiàn)一個生活問題:假如你們一家準備去旅行,有兩家旅游公司可以選擇,第一家公司實行的優(yōu)惠是父母買全票,小孩享五折. 第二家公司實行的優(yōu)惠是買團體票,每人享八折. 你會怎么選呢?拋出此問題,學生沒有馬上回答,顯然他們需要結合現(xiàn)實情境去思考,這時就可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分析.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室里巡視,啟發(fā)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來解決問題,受到點撥后學生馬上想到可以設全價票為x元/張,并根據所提供的條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到最后的結果.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充分了解其想法,并給予指導和幫助,引導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應有的成就感,并迫不及待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逐步跟上集體的步伐.
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十分必要,不僅能促進學生認知,使其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思考,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興趣,讓其在不斷深入中感悟到學科魅力,從而自主融入,不斷增強學習能力,讓數學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數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對此要加強關注,結合教學靈活設計,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其在數學舞臺上盡情展現(xiàn)自己,以此培養(yǎng)探究能力、動手能力,最終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效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