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培養(yǎng)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和合理的教學方法,本文以“光合作用”為例,總結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的教學策略,從理性思維、社會責任意識、列表分析、概念理解四方面入手進行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理性思維;社會責任意識;列表分析
引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生物教學教學的基礎,高中生物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時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發(fā)展,提高自身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展開高中生物的教學活動,應該把三年看作是一個整體,無論是新課學習還是復習課,設置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逐漸增強高中生的科學思維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突破思維障礙,以形成長久的理性思維。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所表現的綜合品質。學科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時綜合品質的體現和落實。對生物學科而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核心素養(yǎng)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高中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學生學習生物不但能夠獲得生物學知識,還能夠在學習中領悟生物學家進行研究時的觀點、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可以受益終身的基本素素養(yǎng),是他們在解決生物學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品格和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一)善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理性思維
生物是一門具有科學性的嚴謹的學科,需要進行實驗、推理和實踐等。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理性思維意識,讓他們在得出各種結論前經過科學嚴謹的思考而不要隨意判斷。理性思維主要包括概括和總結、演繹和推導、建立模型、評價與判斷的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思維去深入探究生物學的現象和生命的發(fā)展規(guī)律,更好去論證生物學的有關議題。高考會重點考察學生的理性思維,也會考察學生的探究能力。高中生物知識對學生的理性思維有比較高的要求,就比如說必修一中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有些問題直到學生高三后期都無法攻克。需要用科學思維去解決的問題,也要反復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僅僅通過學習新課就掌握光合作用的有關知識可能性很小,應通過不斷積累反復強化,才能獲得碩大的果實。
比如在探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時,教師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活動,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呼吸作用會分解有機物,而這些有機物正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又需要呼吸作用的產物。假設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自然界中就沒有了有機物,環(huán)境中也就沒有氧氣,此時就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由此可見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互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形成理性思維,善于概括和總結,將生物基礎知識理解的更為透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生命觀念,以訓練他們的思 維能力。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不同植物葉片的顏色,然后給他們設置問題,如為什么有些植物的葉片是綠色的而有些不是,有些植物的葉片為什么在不同的時期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思考并學會解釋生命現象和實際問題,并在問題中理解生命觀念。高中生物教師在分析能量變化的過程中,可以對光反應、暗反應的每一步反應過程進行梳理,并讓學生思考光能在光反應階段轉化成化學能的過程中物質是怎樣變化的,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變化會光合作用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分析原因。在有關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享的實驗探究中,教師除了給學生提供教材中的菠菜葉外,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其他植物的葉處進行實驗探究。在學生進行實驗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并學會利用坐標曲線對影響趨勢進行分析,在科學探究中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
(二)立足于課本,促進高中生正確理解概念
概念分析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必不可少,主要體現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詳細的講解概念性理論,這其中包含了基本原理、公式。比如教學內容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要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發(fā)生在植物身上,而呼吸作用發(fā)生在動植物身上。產生呼吸作用時,生物會從外界吸收氧氣,在體內氧氣會與有機物發(fā)生反應,此時就會有水、二氧化碳、其他物質產生,與此同時也會釋放出能量。之后,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所發(fā)生的反應,植物會先吸收光能,在此條件下,水和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進而產生有機物,植物發(fā)生光合作用會有氧氣的產生,并被釋放到外界環(huán)境中。教師在為學生分析生物有關概念時,應立足于課本,促進高中生正確理解概念,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生命觀念,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運用生命觀念去合理解釋生命世界和一些生命現象。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體現的是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和物質與能量觀,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需要將生命觀念作為載體,在學習具體知識時融入相應的生命觀念,合理解釋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高中生物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次序逐層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具體的事實為依據幫助學生進行深層的理解并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增強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生物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學生學習了生物知識后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遇到的問題。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探究的想法。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普及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增強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對于整個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過程來說,光合作用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在整個生物界中,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也是最基本的能量代謝。對于農業(yè)生產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來說,光合作用至關重要。在種植農作物的活動中,需體現正其行、通其風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有所提升。學生在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時,會更加合理的布置家庭環(huán)境中的植物,不能將植物長時間放在室內,也不能不長時間開窗通風。因為植物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室內環(huán)境中的氧氣,進而發(fā)生室內環(huán)境氧氣濃度低的情況。再如在引入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立農業(yè)減產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教師可以以大棚生產為背景,讓學生說出能夠提高產量的一些措施。學生通過學習后可以對施放干冰、增施肥料、入夜開燈等措施進行合理的解釋,同時對這些措施提出一些優(yōu)化建議。在學生自由討論發(fā)揮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適當的點評和引導,讓他們在考慮增產的同時還要考慮環(huán)保問題,幫助他們提高環(huán)保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高中生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有關知識,能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更理性的分析,進而做出合理的判斷,采取科學的措施進行處理。
(四)列表分析強化理解
高中的生物課程教學涉及到很多知識點,對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可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進行,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活動,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比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有關知識時,可加入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并列表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強化理解。通過列表,學生會發(fā)現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互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作用場所、作用條件、作用原料和產物這四方面。課本上對呼吸作用有詳細的介紹,呼吸作用存在于動植物的所有細胞中,反應條件不會受到光的限制作用,細胞進行呼吸作用,需要氧和有機物,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光合作用發(fā)生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中,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發(fā)生光合作用,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學生通過列表分析,思路會更加清晰。
總結: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夠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對待生物學習,讓他們領略生命的神奇和自然的奇妙,從而讓他們更加熱愛生命,健康成長。因此高中生物教師科學展開高中生物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時,應該善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理性思維,立足于課本,促進高中生正確理解概念,增強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列表分析強化理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生物知識儲備,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還能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微.指向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講方式”教學實踐——以“光合作用的過程”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0,36(5):9-11.
[2]舒興彪.淺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科學探究"的培養(yǎng)——以光合作用的發(fā)現歷程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9):111.
[3]陳耕云.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以"光合作用"一節(jié)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5):107,109.
[4]潘明鳳.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教學實踐——以“光合作用的過程”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9,35(4):3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