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田田 孫倩 楊雪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治療中,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的療效情況。方法:合計抽取84例樣本資料(即:2019.10-2020.10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42例每組,經(jīng)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分別使用頭孢克洛(對照組)和頭孢克肟(研究組)輔助治療,觀察IL-8、PCT、TNF-α 水平變化情況,據(jù)此判斷 用藥效果。結(jié)果:研究組用藥效果更優(yōu),主要體現(xiàn)為兩點,一方面,其總有效率92.86%(39/42),比對照組73.81%(31/42)高,X2=5.4857,P=0.0192。另一方面,對照組IL-8、PCT、TNF-α指標(biāo)水平雖在接受治療后有降低跡象,但與研究組 IL-8(10.25±1.27)、PCT(4.36±1.13)、TNF-α(2.64±0.36)相比,依然較高,P<0.05。結(jié)論:抗生素在普及化應(yīng)用過程中,細菌耐藥性逐漸增強,故而使頭孢克洛無法取得最為理想的療效,與之相比,頭孢克肟臨床效果相對更優(yōu),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效果分析;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頭孢克肟;頭孢克洛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嘔吐、腹瀉等癥狀,屬于常見兒科疾病,若不予以重視,未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就會導(dǎo)致患兒脫水,引起電解質(zhì)紊亂,加重病情,對患兒健康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1]。故此,本文主要以84例樣本資料為參考依據(jù),對比研究了此疾病治療中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的療效差異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合計抽取84例樣本資料(即:2019.10-2020.10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42例每組,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行對比性研究。研究組男患59.52%(25/42),女患40.48%(17/42),年齡0.7至3歲,平均(1.28±0.41)歲,對照組男,57.14%(24/42)女患42.86%(18/42),年齡0.5至3歲,平均(1.31±0.36)歲,(P>0.05)。
1.2方法
參與研究的84例患兒,皆需接受酸堿失衡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糾正、補液治療措施,在此基礎(chǔ)上,每天三次,每次給予對照組患兒10mg/kg頭孢克洛(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H20066316)輔助治療。每天兩次,每次給予研究組患兒劑量為8mg/kg的頭孢克肟(廣州白云山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50mg*6袋, 國藥準(zhǔn)字H10940128)輔助治療。兩組治療周期皆為7d,針對高熱情形,及時采取退熱措施,針對癥狀嚴(yán)重者,必要時予以電解質(zhì)液靜脈滴注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對患兒身體指標(biāo)情況進行密切監(jiān)測,以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yīng),全方位保障患兒安全,提升治療有效性[2]。
1.3觀察指標(biāo)
患兒白細胞介素-8(IL-8)、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需皆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急性檢測。同時觀察治療效果,計算總有效率(即:有效率+顯效率),具體指標(biāo)如下:無效(用藥4d):病情惡化或大便次數(shù)、性狀依舊未見改善,且全身癥狀無緩解跡象。有效(用藥4d):實驗室檢查指標(biāo)有改善,大便次數(shù)、性狀逐漸好轉(zhuǎn),全身癥狀有所緩解。顯效(用藥4d):實驗室檢查指標(biāo),大便次數(shù)、性狀皆恢復(fù)正常,全身癥狀消失。
1.4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資料分析用SPSS21.0,計量()、計數(shù)(%)資料以t、X2檢驗,P<0.05。
2.結(jié)果
2.1 IL-8、PCT、TNF-α 水平變化
觀察表1:兩組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用藥前IL-8、PCT、TNF-α水平無明顯差異性,用藥后,對照組 IL-8水平降至(14.62±1.71),PCT降至(6.35±1.47),TNF-α降至(4.04±0.61),雖有下降趨勢,但與研究組(10.25±1.27)、(4.36±1.13)、(2.64±0.36)相比,依然較高,P<0.05。
2.2療效情況
觀察表2,研究組中有38.10%(16/42)有效,有7.14%(3/42)無效,有54.76%(23/42)顯效,總有效92.86%(39/42),比對照組73.81%(31/42)高,X2=5.4857,P=0.0192。
3.討論
小兒之所以會出現(xiàn)急性腹瀉癥狀(即:細菌性腸炎),這與小兒免疫力薄弱,機體功能發(fā)育不全,體內(nèi)存在細菌有關(guān)。頭孢克洛雖為臨床常用藥,但近年來細菌對其耐藥性逐漸升高,從而難以全面發(fā)揮其抗菌效果,加大了治療難度[3]。
總結(jié)分析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研究組中有38.10%(16/42)有效,有7.14%(3/42)無效,有54.76%(23/42)顯效,總有效92.86%(39/42),比對照組73.81%(31/42)高,X2=5.4857,P=0.0192。同時,兩組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用藥前IL-8、PCT、TNF-α水平無明顯差異性,用藥后,對照組上述指標(biāo)水平雖已降低,但與研究組 IL-8(10.25±1.27)、PCT(4.36±1.13)、TNF-α(2.64±0.36)相比,依然較高,P<0.05。葉彩霞[4]在研究中表示:現(xiàn)如今,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往往比頭孢克洛效果理想,其研究結(jié)果示:對照組有效率75.00%,比95.00%的觀察組高,證實了這一觀點,與本文研究結(jié)果相似。究其緣由:一方面,頭孢克洛對大多數(shù)細菌雖有良好抵抗作用,且組織滲透性良好,但近年來抗生素在普及化應(yīng)用過程中,細菌耐藥性逐漸增強,患兒治療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致使頭孢克洛難以發(fā)揮其最為理想的用藥效果。另一方面,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克肟不僅可應(yīng)對細菌耐藥性增強的問題,它還具有更廣的抗菌活性,短期內(nèi),殺菌作用更強,可幫助患兒有效緩解全身癥狀,盡快康復(fù)。
綜上所述,頭孢克肟臨床效果相對更優(yōu),臨床治療需結(jié)合患兒實際病況,酌情給藥。
參考文獻:
[1]馬文用.頭孢克肟在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中的療效及對炎性指標(biāo)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xué)信息文摘,2018,18(96):114.
[2]許哲.頭孢克肟及頭孢克洛治療急性細菌性腸炎患者療效及對TNF-α、IL-8表達的影響對比[J].海峽藥學(xué),2018,30(11):125-126.
[3]薛艷,林黎娟,邵田,等頭孢克肟與頭孢克洛治療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的臨床療效及對TNF-α、IL-8、PCT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6,15(11):1174-1177.
[4]葉彩霞.頭孢克洛與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xué),2019,31(13):46-47.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 藥學(xué)部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