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作為電影至關(guān)重要的視覺元素,在影視藝術(shù)的整體構(gòu)建上十分具有影響力。無論是通過其表達情感使觀眾產(chǎn)生強烈共鳴,還是以此塑造人物、提高藝術(shù)趣味性,或者是表達象征、隱喻等主題意蘊,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可謂將色彩的美學藝術(shù)運用得淋漓盡致。本文主要對《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色彩藝術(shù)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色彩藝術(shù);《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4-0104-02
張藝謀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對電影藝術(shù)有獨樹一幟的審美風格。從他一系列以色彩運用著稱的電影作品中,無論是人物服裝還是整體背景,色彩的獨特性都非常具有藝術(shù)風格?!洞蠹t燈籠高高掛》這一部彰顯其個人魅力的作品,運用了貫穿始終的紅色,與深重的黑色、敞亮的白色相結(jié)合,通過鉤心斗角的博弈,展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大家庭中,陰霾籠罩下女性的悲慘命運[1]。
一、服裝
(一)白色系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鞏俐飾演的頌蓮是影片的主要人物,圍繞她的命運主線展開故事。影片一開場,頌蓮以白色素衣和黑色裙子這一套十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服飾——學生裝穿著出現(xiàn)在鏡頭中,十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如圖1)。
伴隨著普通家庭的穿著打扮,頌蓮那一席長麻花辮也作為中國女性妝發(fā)的典型代表,與白色素衣相互對應,黑白分明地呈現(xiàn)在鏡頭前。其精致的面容和整潔的衣著打扮,給人純凈無瑕之感。在中國,人們認為白色在大部分情況下指死亡,但是運用于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子身上,僅黑白兩色,便給人清新純潔之感,這也正體現(xiàn)了開頭頌蓮的純情性格,而在后續(xù)的故事發(fā)展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新婚之后的頌蓮本該以喜慶的紅色服飾和各位太太打招呼,但她卻身著偏白的素裝,突顯出她的與眾不同,這不僅是因為頌蓮骨子里仍未脫離自己女學生的身份,更體現(xiàn)了她起初面對陌生環(huán)境的隔離與自我封閉。
頌蓮在陳府備受欺凌時,唯一能做的只有無底線地服從和忍讓,因此她將一身白色旗袍作為自身的擋箭牌,展現(xiàn)出氣勢孤傲的形象。而當頌蓮再次打開箱子中那件白色學生裝時,這段經(jīng)歷見證了她的蛻變與成長,同時也是她和過去人生的告別。
(二)紅色系
女主人公頌蓮作為一個接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卻無可奈何地在繼母的策劃下,被迫嫁入陳府。由此開始,她的服飾發(fā)生了變化,以紅色為主的形象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其中服飾的外表以中國典型的刺繡作為裝飾,種種細節(jié)的刻畫,在體現(xiàn)濃郁的中國風的同時,其人物的語言動作卻過于生硬、形式化,展現(xiàn)了頌蓮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形象,對封建傳統(tǒng)大家庭的一種反抗和斗爭精神。
當頌蓮一步步了解到陳家的生存法則和自身地位的重要性時,她逐漸被周圍的環(huán)境同化。她的服裝變成了暗紅的色調(diào),總是披著外衣的她,沒有了年少時期的單純,更沒有了旁人羨慕的學識光芒。
電影中女人們的鉤心斗角形成了故事發(fā)展的整體結(jié)構(gòu),色彩的巧妙運用不僅使主人公頌蓮脫穎而出,也使觀者對其他姨太太的人物形象頗有評判[2]。
(三)紫色系
就大太太而言,她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給觀眾的第一印象便是循規(guī)蹈矩的模樣。她肥胖臃腫的面容和身材,全身上下都顯露出年老的氣息,平日靠念佛來找到心靈的歸屬與寄托。作為陳老爺?shù)牡谝晃黄拮?,她的服飾以紫色為代表,從頭到腳充滿著高貴典雅的氣息。中國自古以紫色象征高貴,這也是身份地位的寫照(如圖2)。
(四)土黃色系
卓云是陳老爺?shù)牡诙刻?,雖然看上去慈眉善目,表面也對人熱情溫柔,但是暗地里卻陰險狡詐,用各種心機扳倒她在陳府的敵人。這樣一個典型的兩面派人物,其服飾以土黃色為主,在憨厚老實的外表下,隱藏了一層難以捉摸、頗具城府的心。從常用含義看,土黃色一般代表沉穩(wěn)、親和力,從這方面看,卓云的形象與此相呼應。她在陳府正是靠著表面的面善親和形象一步步鞏固地位,土黃色與其表面上的性格十分吻合。
(五)紅白相交
三太太梅珊在影片中的服飾色彩,雖沒有頌蓮那般濃墨重彩,卻也相對豐富。梅珊是戲班中的名旦出身,因此她的服裝整體具有典型的中國戲曲特色。她的服飾顏色多為大紅大白,絢麗奪目。因為梅珊的性格總體是直爽開朗的,所以多數(shù)情況下,其穿著呈現(xiàn)大紅色,以紅為基調(diào),來展現(xiàn)她作為陳老爺最得寵的太太的自豪與驕傲。但是,梅珊的結(jié)局卻以悲劇形式收場。在最終,她身穿白色的衣服,不僅象征死亡,也與之前的紅色形成了鮮明對比。紅與白的交織在梅珊的生命中,不僅是性格上追求自由和灑脫的表現(xiàn),也是封建社會里女性命運的一種悲哀象征。
二、背景
影片的背景展現(xiàn)的是陳家大院,其主色調(diào)是偏灰的冷色。大院一眼望去,一片青灰色的景象,其背景色彩簡單明了,沒有多余的紛亂,無論是青磚石瓦還是白雪皚皚,都十分具有古代中國傳統(tǒng)的四合院建筑風格。整體偏冷的青灰色也與主人公頌蓮的大紅色服飾形成對比,人物的熱情如火,更襯托出大環(huán)境的冷漠和孤獨[3]。
與背景帶給觀眾的沉重視覺效果相比,各個人物的服飾都顯得相對明亮。無論是紅色、白色、深黃色還是紫色,都在背景的對比下再次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觀眾反而能從沉重的灰色中分離出各個人物的獨特形象,進一步了解色彩的隱喻。
從張藝謀導演運用色彩的獨特風格來看,《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背景色彩不簡單只是青磚白雪那種表面的意義??梢哉f,導演將人們對色彩的感知,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在心理上,都竭盡全力地將色彩藝術(shù)融入生活。影片中的各個人物在背景的襯托下,仿佛是一張青灰色紙上的眾多斑點,使觀者將自身化為上帝視角,揣摩其中每個人物的豐富內(nèi)心世界。也正是因為不同內(nèi)心的展示、不同色彩的區(qū)分,使觀眾能夠看透更多的人。
三、道具
正如片名《大紅燈籠高高掛》給出的信息,紅燈籠無疑是該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這一具有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儀式感的道具,在該部影片中用點燈的形式,使鮮艷的大紅色貫穿始終。紅燈籠的紅色與喜慶本該在沉重的冷色調(diào)背景下,顯得格外的耀眼與溫暖,但是在該部影片中,紅燈籠并沒有帶來半點喜慶的氛圍。在大面積的青灰色背景下,紅燈籠更像是一種點綴。因為在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大家庭中,從女性視角來看,其情感無疑是冰冷和孤獨,即使有新婚時期看似喜慶的紅燈籠裝扮,也無法改變對女性的壓迫與束縛。
此外,紅燈籠也是權(quán)力的象征。在這部電影中,紅燈籠格外刺眼,不僅是因為其中的各個人物都向往特權(quán),都渴望自由,大院中的太太們更渴望從鉤心斗角中獲得寵愛、嶄露頭角。導演利用大紅色這一視覺沖擊感非常強烈的色彩,來批判封建社會中女性命運的枷鎖,控訴傳統(tǒng)封建制度的無情。
四、隱喻
(一)黑色系
在整部作品中,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色彩,便是代表“老爺式”舊制度的黑色。這種黑色不僅是陳老爺?shù)拇~,更是陳府作為一個封建社會體制下大家庭牢籠的代名詞。這種黑色壓抑不僅是實際環(huán)境的一種色彩,更隱喻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勢力,以及生活在底層世界的小人物或者女性的命運,象征著她們無法與這個時代抗爭。
(二)白色系
不難發(fā)現(xiàn),影片中一切的故事似乎都發(fā)生在白雪皚皚的冬天,而白色作為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并不單單象征純潔與美好,其純凈的表現(xiàn)與深沉的黑色相比反而顯得更加刺眼。無論是頌蓮還是梅珊,她們身上的白色都注定了帶上傷感色彩。而這種白色也將封建體制下女性命運的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五、結(jié)語
雖然說色彩是電影視覺元素中最沉默的語言,但是自從彩色電影誕生后,色彩在整個電影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就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洞蠹t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在色彩的運用上,一是充分表現(xiàn)了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二是表達了封建制度對女性命運束縛的主題,三是彰顯了封建專制體制對人的侵蝕,從而引起觀眾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反思。色彩在彰顯本身魅力的同時,也作為電影的視覺元素之一,帶給觀眾巨大的沖擊,不僅使觀眾有感同身受的共鳴,更促使他們?nèi)グl(fā)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參考文獻:
[1] 郁軒,肖濤.張藝謀影片中“紅”色的色彩運用與對比分析——以電影《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J].新聞傳播,2020(16):30-31.
[2] 姚瑤.色彩藝術(shù)在電影中運用的研究——以張藝謀的電影為例[J].戲劇之家,2016(09):163-164.
[3] 時溪蔓.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藝術(shù)賞析[J].電影文學,2012(01):131-132.
作者簡介:胡靜怡(1999—),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影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