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特殊的日子里,人們會用一些特定的形式來過這一天,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地方風俗。蘇州不是一個向外彰顯的城市,她的諸多美好都是內(nèi)斂而深潛,就說風俗習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矛盾也不是緊張的拉鋸,更多的是包容與創(chuàng)新。深挖,便能領(lǐng)略其“淡極始知花更艷”的珍貴。
石湖畔的古新郭地區(qū),曾經(jīng)是吳越爭霸的戰(zhàn)場。其半村半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決定了它與蘇州古城較為相似的一些生活習俗,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俗。在老新郭人心中,這些老傳統(tǒng)根深蒂固,忘不了,也不能忘。
新年,從冬至開始
習俗:送灶神、祭祖、冬至團、口數(shù)粥、抬神轎
吳門風俗,多重冬至,謂曰:肥冬瘦年。蘇州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從古至今,祭祖、團圓飯、拜冬等習俗,一直在蘇州民間流傳。
過去,在新郭地區(qū),臘月二十四日夜為祭灶之時,要送灶上天。南宋蘇州詩人范成大《祭灶詞》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要上天一次,向玉帝匯報他所在那戶人家的善惡?!霸钌褡鳛橹饕疑?,新郭人將其畫像供在灶臺小龕里,用一塊紅布遮掩,叫做‘灶簾’。神龕前設(shè)有香爐和燭臺。臘月二十四這天,在灶臺上點上香和蠟燭,再擺上兩個冬至團,用來‘顯灶’。之后將灶神放在竹椅里,放在門口的火堆上,再摘幾片冬青樹的葉子和柏樹的枝條,放在一起燒掉,伴有噼噼啪啪的聲響。古人認為,在特定的時候把松柴拿來燒,可燎去一年災晦之氣。冬青柏枝,又名送灶柴。而送灶第二天,即臘月廿五,新郭人要用赤小豆雜米煮粥,以祀神食?!?8歲的新郭村人徐金和回憶道。
說到這冬至團,新郭人無不熟悉,且將這一習俗沿襲至今。73歲的陳留根,原是新郭村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雖然告別農(nóng)耕,過上城市生活,他和同住在滄浪新城官莊前花園的很多新郭人一樣,依然保持著過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他告訴記者,從前到了冬至,村上家家戶戶會制作冬至團和饅。做法不復雜,糯米與粳米按7:3的比例配好,淘好洗凈瀝干,之后放在磨具里碾成粉,將米粉用篩子過濾幾次,直至變細,再放入熱水中攪拌。拌和后捏成一個個團子,放在鍋里蒸。新郭人拿冬至團祭灶,試圖封住灶神的嘴,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使其上天匯報工作時能多多包涵。這一風俗是民間按照個人需要來塑造神靈的。團有“團圓”之意,冬至團多做些可吃到過年,別有一份溫馨與祥和。
冬至時節(jié),新郭人還有“前三后四”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祈求全家,冬去春來,幸福安康。新郭人祭祖,是老傳統(tǒng)了,一年中清明、農(nóng)歷八月十五、冬至、過年四個節(jié)日都離不開祭祖。直到現(xiàn)在新郭人依然不忘,擺上一桌祭祖菜,有魚有肉,還有象征如意的黃豆芽。
“冬至過后,一直到除夕,新郭人便開啟了‘頓頓年夜飯’的模式。菜式比平常日子多一些,好一些。除夕是團圓之夜,在外的親人都要趕回家中,熱熱鬧鬧地一起吃團圓飯,所以除夕夜外面幾乎看不到人。期間,家里會燒油豆腐包肉、肉百葉、咸肉咸魚等十多個菜。再做一些白糖、紅糖年糕?!毙旖鸷驼f道。另外,冬至后不能進行大掃除,因為冬至是關(guān)廟門的日子,所以新郭人早早地在冬至前灑掃庭戶,撣浮塵。讓徐金和記憶最深的是,冬至到正月十五元宵這段日子,家里客廳正中要掛上神局,很大一幅,色彩非常漂亮,畫面上是天堂上的各路神仙。神局前面放長臺,放上貢品。平常日子家中則掛山水局。
說到過新年村上最鬧猛的時刻,莫過于舉行抬神轎儀式,就是抬猛將老爺。當時古新郭地區(qū)的橫塘猛將行祠,名列蘇州四大猛將廟之一哦。
依水而生的新郭文化
習俗:釀酒、制鏡、魚市等
新郭這個地方,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從地理位置上看,它原是蘇州郊區(qū)橫塘鄉(xiāng)的一個自然村。舊時遍植水稻和麥田,農(nóng)田面積達2700多畝。
新郭自建立以來,主要以漁業(yè)、農(nóng)耕業(yè)為主,農(nóng)耕業(yè)也多為水生作物。千百年來,新郭人在此生活,形成了特色民俗文化,以釀酒、刺繡、制鏡、魚市最為出名。那時候,當?shù)孛耧L淳樸,待客如賓,童叟無欺,夜不閉戶,百姓生活幸福。這樣的景象延續(xù)到今天,新郭也隨著時代發(fā)展,融入了現(xiàn)在的滄浪新城。
說到新郭的文化習俗,今年57歲的陳龍國一下打開了話匣。比方釀酒,古新郭舊時有酒城,無論過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或有朋自遠方來,開一壇自家釀的酒,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相傳,魚城的西南,靠近吳山嶺的下面,曾有一處吳王釀酒的地方。實際上,當時沿山一帶皆有釀酒習俗,釀的酒味道極好,吳王夫差整日不離左右,還特地在姑蘇臺造千石酒鐘,以儲美酒。民國初,古新郭釀酒作坊有十幾戶,釀酒師傅有四十人左右,每年入冬,家家戶戶都會用糯米汁、酒釀精、桂花釀酒。老少皆宜,清甜絲絲襲來。
再說制鏡,據(jù)《蘇州市志》記載,蘇州的制鏡業(yè)起源于古新郭的漁家村一帶。古新郭的眼鏡家庭作坊在明代盛極一時,鏡片產(chǎn)銷量相當大,傳說祝枝山手中的單照(放大鏡),還有中國第一臺望遠鏡,都出自漁家村。
古新郭的風俗,細細琢磨,耐人尋味。這些無不寄托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的祝愿。對于命運的眷顧、自然的恩賜,新郭人用知足來表達感恩與敬畏,用堅持呵護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