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寒
偌大的舞臺上,一個十七八歲的妙齡女子,著一身月白繡裙,描畫著長眉粉面,裊裊婷婷移著碎步。黑白分明的眸子里似有無限柔情婉轉(zhuǎn),又隱隱有一腔幽怨藏而未露。待她輕啟朱唇,幽幽唱道:
寒風(fēng)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血痕一縷在眉梢,臙脂紅讓嬌。孤影怯,弱魂飄,春絲命一條。滿樓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一曲終了,綿長的尾音尚微微顫動著。
這是孔尚任《桃花扇·寄扇》一折中的一段唱詞。所描寫的正是李香君血濺桃花扇后,獨自一人臥病空樓的情景。
此時侯方域已與李香君被迫分離,養(yǎng)母李貞麗帶她嫁入田家,她一人孤身只影,冷帳寒衾,好生凄涼。遂有了這段幽怨而深情的唱詞。
心非浪花浮絮不愿逐浪浮沉
明天啟四年(1624),李香君生于蘇州閶門楓橋吳宅,上有兩位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東林黨成員,后被魏忠賢一伙閹黨治罪。
此后家境敗落,李香君亦漂泊異鄉(xiāng)。
8歲時她飄零至南京,被媚香樓鴇母李貞麗收養(yǎng)。改吳姓為李,其名香君則取自“蘭有國香,人服媚之”之意。
此后,李香君不得不墮入風(fēng)塵,“學(xué)就曉風(fēng)殘月墜,門前系住王孫轡。”
她聰慧靈秀,所習(xí)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不精通,且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游士追慕。
李貞麗本人仗義豪爽且知風(fēng)雅,所以來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鎮(zhèn)日與這些人相處交談,不僅增長了李香君的眼界見識,也養(yǎng)成了她一股冰心潔骨、不與世浮沉的浩然之氣。
紅線女和羅家寶所主演的粵劇戲曲電影《李香君》中,李香君出場時有這樣一段唱詞:
何日風(fēng)塵是了期?強顏歡笑折腰肢,歌殘舞罷暗唏噓。冰心每被浮名系,潔骨常遭世俗議。不與時人斗畫眉。我愛詩家玉茗詩,厭聽春臺冶艷詞。雖是生為弱女子,報國精忠敬岳飛。
由此已可看出李香君的不凡之處。她身為女子,且誤墮章臺,身世不由己做主,卻渴望如岳飛般上陣殺敵、精忠報國,注定了會在塵世間經(jīng)歷一番坎坷磨難。
愿你肩挑家國任須當愛惜有為身
16歲時,李香君遇到了當時名列復(fù)試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兩人一見傾心。彼此詩詞唱和,很快就墮入情網(wǎng)、難舍難分。
在當時,青樓女子要出嫁,需有一個儀式,即梳攏——由侯方域出資,舉辦一場典禮,同時要給媚香樓一筆重金。
但當時侯方域并沒有那么多錢,幸而他的一個名叫楊龍友的好友替他出了這筆錢,兩人遂正式結(jié)為夫妻。
新婚之夜,侯方域送給李香君一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扇上系著侯家祖?zhèn)鞯溺晟葔嫛?/p>
這是兩人的定情信物,寓意兩人此生永結(jié),定不負彼此。
只是,他們沒想到命運的不測之手來得那么快。
原來楊龍友為李香君梳攏的銀子俱是一個叫阮大鋮的人的。
阮大鋮何許人也?
他是明末大臣,戲曲名作家,頗有才華。然而政治上卻先依東林黨,后又反出東林,轉(zhuǎn)而投靠東林黨的死敵魏忠賢。因其反復(fù)之故,頗為時人詬病。
他此次借楊龍友之手給了侯方域這筆錢,意在拉攏侯方域,希冀能再復(fù)官職。
得知此事后,侯方域尚猶豫彷徨、不知所措時,李香君卻劈手摘下頭上珠翠,脫下身上羅衫外衣,道:“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她寧愿布衣荊釵、淡飯粗茶也絕不接受品行有污之人的施舍,實在有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度。相比之下,侯方域反是顯得有些怯懦了。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李自成大順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
四月,八旗入關(guān),明王朝覆滅。
八月十五,弘光帝繼位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阮大鋮被朝廷起用后,大肆對東林黨、復(fù)社成員進行報復(fù)。侯方域更遭其陷害,只得被迫離開南京去揚州投奔其父的門生史可法。
兩人不得不含淚分離,送別之際,李香君強忍住心中不舍,反是囑咐侯方域道:“愿你肩挑家國任,須當愛惜有為身。此后烽煙戎馬中,但望侯郎能自珍。懷抱丹心,平靖妖氛與國運!”
字字鏗鏘,句句堅韌,一腔愛國赤誠盡在這短短幾句話里。她身在亂世,卻無奈身為女子,無法如男兒般仗劍烽煙戎馬中,唯有將抱負寄托在她心愛男子的身上,盼他平靖妖氛與國運。
血濺桃花扇羞殺須眉漢
侯方域離去后,李香君便洗盡鉛華,閉門謝客,誓要待侯方域歸來。
可報復(fù)未果的阮大鋮又豈會輕易放過他們。他打聽到當時弘光帝身前的紅人田仰對李香君有非分之想,便決計強買下李香君給田仰作妾。這樣既能討好了田仰,又能一出他心中惡氣。
然而他實在太小瞧了李香君,以為她一介弱女子,縱有反抗的勇氣,也沒有反抗的力氣,哪里能料到她竟寧愿一死保全貞潔。
她斂去臉上的柔弱,轉(zhuǎn)而冷笑著看向面前那些丑惡的嘴臉,神色漸漸變得決絕,然后一轉(zhuǎn)身沒有絲毫猶豫地撞向一根柱子,殷紅的鮮血立刻自破了的額頭汩汩流出,潔白的宮扇上沾染了點點血跡。聽著周遭人群慌亂的呼喊聲,她卻彎了彎唇角,心中釋然,喃喃道:“侯郎,我沒有負了你!”
每當我在心中細細勾勒描摹這一幕時,都會感到內(nèi)心對她的憐惜和真摯的敬佩。我喜歡這樣的女子,長情執(zhí)著,堅韌決絕,身處亂世風(fēng)塵而絕不委曲求全,自有自己的潔骨冰心。
一旁的楊龍友撿起地上已沾染斑斑血痕的宮扇,將之點染成幾枝桃花,這便是桃花扇。桃花薄命,扇底飄零。
此后,阮大鋮又借著為弘光皇帝編排《燕子箋》為名,將李香君強行抓入宮中作歌姬。
不久,清兵攻下?lián)P州,直逼南京,弘光小朝廷也再難支撐。大明王朝已是強弩之末,唯茍延殘喘。
夜色之中,李香君隨一些宮人逃出宮門,卻發(fā)現(xiàn)媚香樓已為一片火海。
當時侯方域也已回到南京,兩人都在媚香樓附近苦苦尋覓對方蹤跡,卻偏偏就此錯過。
曾教李香君唱曲的蘇昆生發(fā)現(xiàn)她跌坐在路邊,便帶著她一同奔往蘇州。在此地她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并得其悉心照料。
后來侯方域總算得到了她的消息,帶著她一道回到了河南商丘老家。
美人公子飄零盡一樹桃花似往年
清順治二年(1645),李香君隱瞞歌伎身份,以吳氏女子妾的身份住進西園翡翠樓。
1645年到1652年這八年時間里,也許是李香君一生中最為美滿的時候。不必為衣食擔憂,不必違背心性輾轉(zhuǎn)于眾人之間,且有心愛之人常伴身側(cè)。只是這樣的生活卻已走到了盡頭。
在侯方域去南京為香君求子、尋親的時候,她秦淮歌姬的身份為公公侯恂知道,當即被逐出翡翠樓。
后經(jīng)人講情,才勉強讓她住到離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園——打雞園。那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一派荒涼冷落。而此時李香君已懷有身孕,引起婆母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強答應(yīng)派一個小丫頭去那里服侍。
侯方域回來后,屢次替香君辯解,得到的卻只是父親的訓(xùn)斥。
李香君不被眾人接納,內(nèi)心苦悶,漸漸積郁成疾,終于病逝,年僅30歲。
次年,年僅37的侯方域也去世。
生前無法一直相守,那么便在死后長聚吧!
蕭然,美人去遠,重門鎖,云山萬千,知情只有閑鶯燕。
想起桃花扇上那由鮮血點染出的數(shù)枝桃花,想起她說“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百年”時臉上的決絕,想起她臥病空樓、冷帳寒衾時的孤寂凄涼……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伊人已去,只不知能否魂夢與君同。
秦淮兩岸仍是一片紙醉金迷、鶯鶯燕燕,歷經(jīng)多少王朝更替,多少時移世易,然而那個名叫李香君的癡情執(zhí)著、忠貞愛國的溫柔女子,卻會隨著霏霏的江南煙雨一道,長久地纏綿在人們心頭。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