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蕾
摘要:語文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彰顯語文魅力,這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重要途徑。本文簡單分析了導致高中語文課堂語文魅力不足的原因,結合筆者實際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高中語文課堂構建中彰顯語文魅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構建;魅力與價值
一、導致高中語文課堂語文魅力不足的原因
1.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
語文本身是一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許多教師沒有考慮到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沒有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這就導致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學習興趣明顯不足。在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的情況下,原本充滿趣味的語文知識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很難聯系生活經歷,理解語文中體現的知識,也無法在課堂中學習到如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歷結合在一起,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原則,在生活元素匱乏的情況下,語文教學容易流于形式。
2.教學評價趨于功利化
高中階段教師與學生共同面臨著來自高考的壓力,當前許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只強調考試成績,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評價元素。在教師功利化的教學評價市場影響下,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高中語文學習只需要考高分即可,對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重視不足。此外,許多教師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是將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以結果判斷學生的好壞,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動力,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適應高中語文的學習節(jié)奏。
3.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知識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組織活動時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但是目前許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式較為單一,口頭灌輸的課堂模式普遍存在,填鴨式的高中語文課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明顯不足,學生無法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此外,說教的授課方式只能滿足知識目標,對學生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引導明顯不足,這就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受到限制。
二、高中語文課堂構建中彰顯語文魅力的策略
1.組織朗誦活動彰顯語言美
語文本身是一門研究語言的學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彰顯語文美,教師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詩歌朗誦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教師應當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為學生示范朗誦,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在講解和示范過后,教師應當要求學生親身實踐,由學生進行朗誦,在大聲朗誦的過程中感受詩歌或文學作品背后的深層次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再別康橋》一課為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分析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事跡,引導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惜別之情。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彰顯意境美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采用方式,通過模擬情境,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故事的發(fā)生背景,并且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觀點,感受文章背后的深層次內涵。在創(chuàng)設情境之前,教師應當深入分析課文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與之相關的素材,如圖片視頻等等,讓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從而感受到語文知識背后的意境美,在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發(fā)現語文學習的魅力。教師應當對課文進行深度分析,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讓情境成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工具。以人教版高中語文《荷塘月色》一課為例,作者在文章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在文章開頭交代了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內心活動,并在后續(xù)的文章中一一體現。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曲曲折折的荷葉”等意向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的意境美,并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3.弘揚傳統文化彰顯傳統美
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知識越來越豐富,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彰顯語文的傳統美,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為此,教師應當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并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向學生呈現傳統文化。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從傳統服飾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分析課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并通過文字與圖像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服飾的美。課文節(jié)選自經典文學作品《紅樓夢》,課文主要描述了林黛玉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以及外貌特征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到古典服飾中的傳統美,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
4.滲透情感教育彰顯情感美
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文章的情感內涵,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情感美彰顯語文魅力。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事務認知能力和判斷力,在生活中也經歷了親情友情等美好的情感,通過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的同時產生情感共鳴,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語文課堂。以人教版高中語文《祝福》一課為例,魯迅先生用精煉的文筆描繪了“祥林嫂”這一人物,她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作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魯迅先生對她始終保持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并嘗試以第一人稱視角感受“祥林嫂”的情感經歷和變化。
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構建中彰顯語文魅力,這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組織朗誦活動彰顯語文學科的語言美,創(chuàng)設情境彰顯語文學科的意境美,弘揚傳統文化彰顯語文學科的傳統美,滲透情感教育彰顯語文學科的情感美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引導學生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并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郭霞.基于新課改的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課外語文,2020(21):110+112.
[2]高培俊.試論基于讀寫結合的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學周刊,2020(27):19-20.
[3]林曼曼.基于對分課堂的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186.
[4]邵興軍.淺談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構建高中語文生本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45.
[5]侍權.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J].讀寫算,2020(33):91-92.
湖南省沅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