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輝
古詩文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將介紹開展古詩文教學的兩種策略,希望能拋磚引玉,給大家?guī)韼椭蛦l(fā)。
一、介紹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
講解古詩文,教師要重視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適時為學生介紹相關資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古詩文。以《赤壁賦》為例?!冻啾谫x》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文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上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藝術構思,并對之后的賦、散文、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赤壁賦》的創(chuàng)作背景:“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作品《赤壁賦》?!冻啾谫x》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被貶謫黃州期間。在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受挫,一些投機新法之徒伺機報復,而蘇軾因為耿直敢言成為了他們打擊報復的對象。后來,蘇軾在詩文中表達了自己對新法的不同意見,因此被捕入獄。幸而他得到親友的救助,免去一死,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身份被貶謫到黃州。蘇軾在此期間游覽赤壁,寫下了《赤壁賦》?!苯榻B《赤壁賦》的創(chuàng)作背景,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介紹古詩文中的文言現(xiàn)象
在古詩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帶領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作品。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古詩文的大意,但并不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介紹古詩文中的文言現(xiàn)象,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并在必要時讓學生將這些內容記在筆記本上。例如,在講解《赤壁賦》的過程中,教師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后,就可以帶領學生細讀作品,找出其中的文言現(xiàn)象。如:
(一)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意為乘)
2.山川相繆(繆,通“繚”,意為連結、盤繞)
3.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指酒杯)
(二)詞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使動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3Y-襟危坐(正,形容詞作動詞,意為整理)
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意為向南)
4.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西,向西;東,向東)
5.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名詞作動詞:下,攻占;東,向東進軍、東下)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意為打魚砍柴)
7.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用法:侶,以……為伴;友,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七月既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
2.習習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折)
3.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給)
教師可以著重講一講其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如“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其基本的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用作一般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并讓學生將這些文言現(xiàn)象記錄到筆記本上,再引導他們解讀作品。通過長期的積累,學生自然能提升古詩文理解能力。
此外,我認為教師還要不斷探尋適合學生的方法,讓他們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提升能力,不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