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實驗基礎,在學習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能在學習時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并通過探究實驗將問題解決,深刻理解化學定理。探究了初中化學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分別為實驗教學及微課教學、合作學習。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0)11-0088-02
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程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傳授,學生觀察教師的演示過程,在課程中80%的時間為理論學習,20%的時間為實驗學習,這種不平衡的學習方式對初中生化學知識學習造成不利影響,甚至能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缺乏自身的探索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造成不利影響.初中生在九年級開始接觸化學,加上相關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面對困難,針對此情況,還需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
一、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法是初中化學的常見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jié)合生活中的案例,設計課堂情景.化學實驗多數(shù)來源于生活,為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具象,使學生能更加方便的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挑選與生活中相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構(gòu)建課堂情景,結(jié)合知識點解答生活難題,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思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并未單純理解理論知識,而是能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通過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鐵生銹這一知識時,可提出生活中關于鐵生銹的案例,如鐵在哪種環(huán)境下容易生銹,鐵生銹后的顏色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能及時將學生面對的疑問處理,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信息技術處于高速發(fā)展過程中,教師可結(jié)合多媒體技術展開化學實驗教學,化學學習中部分知識點較為抽象,單純通過概念進行論述,學生在理論學習時無法掌握其中的要點,往往出現(xiàn)不知教師所云的情況.針對該情況,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多媒體技術中能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源完成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從而深刻理解化學知識,還原化學知識的本質(zhì).多媒體課件資源形式較為豐富,教師可根據(jù)實驗進行適當調(diào)整,使學生在視覺及聽覺上有豐富的體驗.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這種實驗方法科學、有效,教師在臺上演示,學生在臺下觀看,能觀察化學反應的變化,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初中化學知識難度相對較低,但部分實驗過程難以在課上展開,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工具搜索資源,從而通過視頻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程內(nèi)容.
二、微課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應當關注注意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中常見表述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無法達成學生的理性認識.也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一再強調(diào)應當注意的問題,但學生對此不加以注意,在實際的操作會產(chǎn)生錯誤.在初中化學教學時教師可采取微課教學方式,微課展示動畫內(nèi)容后,無需根據(jù)實驗要求為學生一一呈現(xiàn)學習流程,學生對動畫的記憶能力較強,容易理解實驗操作的相關要求,從而讓學生盡快掌握實驗應當注意的問題.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實驗室制取氧氣一課學習過程中,對實驗操作存在以下要求,首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其次,在實驗完成后,將排氣管在水槽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教材中規(guī)定了若不按實驗要求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后果,但這種文字閱讀方式并沒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生在實驗時仍然會出現(xiàn)不必要的錯誤.教師在播放微課視頻后,可向?qū)W生展示不檢查氣密性便無法收集氧氣的現(xiàn)象,在酒精燈熄滅后若先將排氣管撤出,會導致水槽中的水沿著排氣管倒流進入試管,導致試管產(chǎn)生炸裂.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較為重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敏銳觀察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驗演示過程中,為使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有充足的時間觀察,教師會將實驗儀器舉起讓學生共同觀看,或者將儀器帶到學生身邊進行觀看,這種觀看方式往往過于短暫,學生對實驗的理解也不夠深入,一些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學生無法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及過程.教師將實驗過程錄制成微課后,可將課件給學生播放,并在課后將微課視頻傳給學生或者傳入到班級群組,學生在課后也能進行學習,將不懂的知識融會貫通.
三、合作學習方法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在開展前應當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并觀察所建立的各個小組是否合理,對學生的成長特點及學習規(guī)律展開分析,并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認知水平等進行探究,觀察學生的個性成長情況,在每個小組中應當保證學生在小組中互補.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小組成員數(shù)量不能過多,數(shù)量也不宜過少,將5人分配為一個小組即可,若小組人數(shù)過多,可能會導致小組個別成員渾水摸魚的情況,無法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差異不能過大,只有如此才能顯示競爭的公平性,每個小組可推出一位小組長,小組長在學習過程中能起到監(jiān)督及幫助組員的作用,從而提升小組的學習效率.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在個性上較為獨立,在學習時不愿意與他人合作,但學生在交往過程中會形成一個整體,對集體榮譽較為關注,因此,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形成溝通的橋梁,在溝通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集體榮譽感,并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自強、自信的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保證每個小組都達到教師的分配要求,讓每個小組在進行試驗活動中能變得活躍,共同將初中化學實驗難題處理.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后解決化學問題,能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價值.若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分歧,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分析產(chǎn)生分歧的原因,自學生的自身思維出發(fā),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產(chǎn)生矛盾,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當發(fā)揮出每個學生的特長,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訓練,持續(xù)改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實驗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能通過化學實驗幫助學生解決化學難題,讓學生對化學學習充滿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微課教學及實驗教學、合作教學等方式為學生展開教育,達成初中化學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敏.基于移動環(huán)境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錄與反思——以“開啟化學之門”一課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02):32-34.
[2]蔡雙兵.基于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案例研究——以人教版“分子可以分為原子”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02):52-55.
[3]范曰清.初中化學復習課教學的價值追求——以“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02):62-64.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簡介:單世靈(1964.12-),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