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捷
摘要:在國家人權法制建設不斷健全的今天,特殊教育學生得以走入校園。為了使特殊教育學生受到規(guī)范的體育運動教育,幫助學生強健體能、享受運動的快樂,需要學校重視校內體育教學體系的構建,以滿足不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本文就滿足特殊教育學生對體育運動需求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提高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學水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有所增益。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學需求
特殊教育學生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身體出現(xiàn)運動障礙的學生,在生活中較少參加體育運動,較普通學生缺乏一定的運動技能,因而在心理上對體育運動雖有需求,但因身體原因所限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體育運動鍛煉。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及全面發(fā)展,需要學校及教師注重關注這部分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以促進特殊教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1 特殊教育學生在校體育運動現(xiàn)狀
1.1 國家相關扶持力度小師資力量缺乏
由于我國特殊教育學生整體數(shù)量較少,加之特殊教育學生的教學不同于普通學生,這些因素造成特殊教育體育師資的培養(yǎng),有著更高的成本。同時,特殊教育在我國起步比較晚,由于國家教育經(jīng)費有限,在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及師資培養(yǎng)方面投入方面不足。這些原因也造成我國目前專業(yè)從事特殊教育的師資力量短缺,能以滿足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
1.2 特殊教育學生是體育運動孤立群體
由于我國在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教學方面起步較晚,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師資力量配備方面暫時不能提供科學、系統(tǒng)的體育運動訓練,也未能根據(jù)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開設與普通學生相同的教育課程,如,在開展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等體育運動中沒有針對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性教學。這種情況也導致這一特殊群體不能有效參與很多體育運動項目,加之不少特殊教育學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擾,認為自己身體條件與普通學生不一樣,不能參加體育鍛煉,對體育運動效果缺乏信心。事實上,通過教師實施規(guī)范性輔助教學,能夠使特殊教育學生參與一些簡單的、不必做激烈運動的項目,并在運動中感受身心愉悅的體驗。需要學校及教師將特殊教育學生納入到體育運動教學計劃中,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體育運動中,改變這一群體目前的孤立狀態(tài)。
2 滿足特殊教育學生對體育運動需求的教學策略
2.1 轉變傳統(tǒng)教育理念探索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師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專業(yè)的特殊教育體育教學技能,導致這部分學生的體育運動教學較為滯后。需要教師吸納先進的體育運動教學理念,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生的運動需求,積極探索適合本校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教學模式。同時,要注重在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為特殊教育學生營造一個公平、和諧、友好的體育運動教學環(huán)境。
2.2 構建完善校內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學體系
首先,學校要形成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在校內構建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學體系。但因這一教學體系的特殊性,決定了單單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無法構建一套嚴密、科學有效的體育運動教育體系。需要學校積極尋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并與社會、家庭、社區(qū)等形成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如,了解并爭取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建立相應的一套教育機制、展開專業(yè)化的師資培訓、獲得所在社區(qū)的教育服務、獲得充足的資金以及教育資源等。同時,在校內展開差異教學及互助教學,優(yōu)化課程設計,為特殊教育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體育運動教育環(huán)境,使普通學生與特殊教育學生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并依據(jù)每位學生的情況擬定教學計劃與教學措施,設計科學的教學評估方案,結合差異教學不斷優(yōu)化教育體系,以滿足每一位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教育需求。
其次,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及社會支持的同時,加強學校內部教育配套措施建設,如,推進無障礙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學設施的完善,配備特殊體育器材和教育設備,在此基礎上組織適合特殊教育學生參與的體育運動及比賽,并建立相應的健康檔案。同時,可以在普通學生中組織成立志愿團隊,使其參與到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學服務中,并做好體育專職教師的技能培訓,以更好地滿足特殊教育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有別于普通學生的群體,特殊教育學生對體育運動同樣有著參與的需求。需要學校及教師充分關注這一學生群體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吸納新的教育理念,通過爭取上級部門及社會的廣泛支持,完善校內學生志愿服務及教育配套設施的建設,構建一個科學、和諧的特殊教育學生體育運動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充分挖掘自我運動潛能,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為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陶.我國特殊體育教師專業(yè)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03).
[2] 吳雪萍,金昌龍.我國特殊體育教師專業(yè)化內涵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03).
[3] 胡紅艷.小學特殊群體的教育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