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紅
摘要:時政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是對德育課教材的補充和延伸。開展時政教育對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內(nèi)外形勢,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逐步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德育課時政教育
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時政教育作為德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在不少學校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不但不符合德育要求.反而嚴重地削弱了德育課的教育功能。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德育課中如何實施時政教育。
一、開展時政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推動德育課課改的深化
在德育課中開展時政教育,學生可通過時政材料理解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進一步分析現(xiàn)實問題,使德育課教學富有鮮明的時代性,有助于學生開闊政治視野、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有利于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
2.有利于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
德育課的內(nèi)容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在教學中進行時政教育,可以為學生學習掌握基本理論提供認識的感性基礎,化抽象為具體,并進一步論證教材知識觀點的正確性.同時彌補教材中某些觀點和基本事實的滯后性。
3.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將時政教育引入課堂教學,學生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正確認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分析當前國內(nèi)外的熱點,能使學生透視社會現(xiàn)象,把握時代特征,尋找知識與實際的結合點.達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學與用、知與行的統(tǒng)一,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及綜合素質,實現(xiàn)德育課的能力目標。
4.有利于發(fā)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時政教學,密切聯(lián)系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心時事政治,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正確看待和思考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自覺樹立社會責任感,實現(xiàn)德育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二、開展時政教育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找準切入
在時政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找準時政教育與教材結合的切入點,有意識、有目的地引進時政內(nèi)容和重大熱點問題,注重創(chuàng)設材料情境和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共同關注時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創(chuàng)新動機,從而達到使學生求知的教學目的。
2.引導探究.尋求關鍵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質疑、主動獲取知識,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時政教學從本質上說,不僅僅是為了體現(xiàn)知識的時效性,更重要的還在于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
3.強化參與.拓展延伸
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一方面通過對時政熱點的分析.歸納出教材知識點,另一方面以教材知識點來統(tǒng)領熱點問題。教師把課堂教學延伸到社會生活實際中.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驗到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課堂教學優(yōu)化,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4.注重指導.內(nèi)化歸宿
教師要注重開展指導活動,讓學生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使教學歸宿延伸到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通過主動探究一內(nèi)化理論一自主發(fā)展的教育過程。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從而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教育教學目的。
三、開展時政教育的幾點思考
1.時政教育要與德育教育相結合
思想性是時政教學的靈魂。時政教學要堅持正確的導向,充分挖掘其德育功能.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努力尋求與教材的有機結合
時政教育具有時效性、針對性和豐富性.把它們和教材有機結合,可以彌補教材內(nèi)容的滯后性和抽象性,達到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的相互補充和交互。在開展時政教
育時,教師必須以教材中闡述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將兩者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對基本原理正確理解的程度,并加深學生對所結合的時政問題本質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但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知識、能力、思維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局限.難免會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因此,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根據(jù)學生的已有水平,緊密結合教材,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進行教學,通過“讀、聯(lián)、析、問”等方式指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做到導學結合。
4.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時政教育的形式要符合實際、追求創(chuàng)新、強調實效.不能拘泥于某一模式。因此教師要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時政教育,如課前三五分鐘時政講評、學校廣播時政播報、設立時政學習專欄、編寫時政剪報、舉辦專題時政講座、撰寫時政小論文、開展時政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能從不同的方面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總之,在德育課教學中開展時政教育.是深化德育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識經(jīng)濟社會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德育課教師只有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才能真正增強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
參考文獻:
[1]郭淮義.思想政治課結合時事教育的“四有利”[J].職教論壇,2002,(6).
[2]陳祖力.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時事教育的滲透[J].師道,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