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莉
摘要:高職高專的英語課程要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不管在課程定位、學情調查、還是教學目標或是教學模式的選定,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都應該堅持思想性、政治性原則;突出職業(yè)特點原則、立足學生學情原則和符合教與學的規(guī)律原則。這樣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德之才。讓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接班人。
關鍵詞:教學原則;英語課程思政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案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
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如何 “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如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xié)同效應是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思政的根本目標。
英語課程本身是一門工具課程,不僅需要掌握語言技術技巧,也要體會語言習得過程中的文化體會。讓學生在體會語言文字傳達的人類文明同時掌握使用方法。如何協(xié)同思想教育理論,擬定課程內容。如何立足學生具體學情,制定思政教育目標。選擇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不僅在文字上,還能在情感上引導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印象。如何讓思政內容潤物細無聲地進入教學內容。如何讓課程的內容發(fā)人深省,引起同學們在課程結束還能回味其中。要實現(xiàn)課程思政,就得把握好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原則:
首先,要堅持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性,政治性原則不動搖。習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p>
教師回到 “傳道、授業(yè)、解惑”中來。教師要始終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授業(yè),還要育人,將兩者有機結合是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關鍵。教師自身必須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陔S心動,言由心發(fā)。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不動搖,才能在教育過程中不偏不倚,守好一段渠。
在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掌握語言的聽說讀寫的方法,必然要經歷反復練習與交流,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是傳播信息和傳承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途徑。教師和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yè)能力,還要堅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既要育德于人,也要育德于己,形成朋輩相攜,亦師亦友的良好師生關系。
遵循好以上兩點,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和教師互相成就,牢固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建設支柱。
其次,要根據高職學生的職業(yè)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思政素材。
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校學生,就是要培養(yǎng)專業(yè)性強的應用型人才。同時要兼顧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作為一門公共課程,英語必須立足面對學生的普遍性和適應各類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殊性。既要選擇公共生活應用性較強的語言素材,又要根據不同專業(yè)學生,融入相關專業(yè)內容。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現(xiàn)狀下,中國各行各業(yè)均與世界接軌,行業(yè)內中國引領潮流的案例屢見不鮮。為英語這門課程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教學素材和思政教育素材。二者合二為一不僅使學生了解大國韜略,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大國自信和愛國情懷。
再次,要立足學生學情,不管是在教學理念和思政理念的角度,都要結合學生學習能力,思維發(fā)展情況逐步研究適合學生的方法和路徑。
高職高專學生多年在學校里學習,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在政治底色、家國情懷、思想維度、社會責任等許多方面還處在很淺薄得狀態(tài)。因此,進入大學得時期,是學生們年齡上思想上的的重要成熟期。大學的思政育人系統(tǒng)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英語課程思政是學生育德系統(tǒng)中的一個點。如何種好這畝田,就必須去實地勘察這畝田當前的狀況。高職高專學校的學生不管在思想上還是實踐中,常會處在一種知易行難的狀態(tài)。因此不管是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審定方面,都要符合學生自身學習基礎、知行合一能力基礎、道德情感基礎,思維能力基礎等等。
最后,對于高職高專英語課程都應該遵循學習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形成教學、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發(fā)展三層遞進式螺旋上升結構。
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由具體的現(xiàn)象或事物到抽象的概念,進而形成相關的系統(tǒng)理論。因此,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將課程思政內容有效的融合;遵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集合學校教研力量,從授業(yè)的角度,育人的角度,以及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三個維度出發(fā),研究出教學做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內容夯實,層次豐富的英語課程。
認知規(guī)律最后一環(huán)的反思和檢驗是最為重要的。優(yōu)化英語課程思政整個過程,必須在實施過程中,反復實踐,剔除不當,打磨細節(jié),凝練環(huán)節(jié),梳理出的教學系統(tǒng)是能夠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形成開放性可再生式的循環(huán)。
總之,在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路徑設置應時刻結合教學設計的原則,才能實踐好思政英語這門課程的有機融合,才能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課程思政”內涵及實踐探索[J].張瀟丹.商情.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