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文章結合航空裝備研制的特點,分析了質量問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針對設計差錯、制造差錯和使用差錯,闡述了設計防錯、制造防錯和使用防錯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分別用實例對防錯技術的應用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防錯;差錯;質量問題;航空裝備研制
0 ?引言
質量問題是長期困擾世界各國航空裝備發(fā)展和建設的重要因素。航空裝備是國防實力的象征,是國防裝備的重要物質基礎。航空裝備研制是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項政治任務,普遍具有系統(tǒng)復雜、技術先進、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風險大等特點。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國防建設對裝備戰(zhàn)術、技術要求的升級,航空裝備研制已發(fā)展到“以高科技為特點、以高質量為標志”,全面實現(xiàn)武器裝備的綜合效能,提升裝備質量可靠性水平,是航空裝備研制的目標與追求。解決航空裝備研制過程中的突出質量問題成為當務之急,而防錯技術是減少質量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航空裝備研制特點
1.1 技術先進,系統(tǒng)復雜,專業(yè)協(xié)同要求高
現(xiàn)代航空裝備廣泛采用高新技術,系統(tǒng)復雜,是由零件、組件、部件及機載系統(tǒng)等產品構成的復雜集合體,專業(yè)技術跨度大,研制工作幾乎涵蓋各傳統(tǒng)技術領域和現(xiàn)代技術領域,涉及各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一個典型的飛機研制單位,需要組建總體、氣動、氣動彈性、強度、計算中心等綜合性的部門,還需建立包括機身、機翼、尾翼、著陸裝置、操縱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生命保障系統(tǒng)、動力、燃油系統(tǒng)、軍械、火控系統(tǒng)、電源、電氣系統(tǒng)機載電子設備系統(tǒng)等專業(yè)技術研究室,還要擁有結構試驗、系統(tǒng)試驗、通用機械、計量測試、材料與標準、飛機地面設備等技術保障部門,跨專業(yè)協(xié)同難度大。
1.2 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柔性要求高
隨著新時期軍事化變革和發(fā)展的需要,航空裝備不斷更新升級,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特點更加突出。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產品無疑將使生產線復雜、難以形成規(guī)模效益,給生產組織和效益增長帶來不小困難。為了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要求航空裝備的研制生產方式要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所用的工藝裝備盡量簡單、容易制造,并且盡可能地采用通用化的工裝設備等,對制造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 材料品種多,加工方式多樣,制造工藝要求高
現(xiàn)代航空裝備廣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材料方面包括各種結構鋼、高溫合金、不銹鋼、鋁、銅等金屬材料,以及橡膠、樹脂漆、石墨、膠等各種非金屬材料;毛坯制造工藝包括有色鑄造、黑色鑄造、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粉末冶金、3D打印等;機械加工包括普通車鉆刨銑磨、數控加工、激光加工、精密線切割加工、復雜曲面加工等各種先進工藝;特種加工工藝包括普通熱處理、化學熱處理、真空熱處理、氬弧焊、點滾焊、電子束焊、真空釬焊、噴涂、噴漆、電鍍、多弧離子鍍等;裝試和檢測包括各種流量試驗、壓力試驗、老化試驗、動平衡試驗、動擾度試驗、三坐標測量、光學掃描測量,以及CT、超聲波C掃描等無損檢測,此外還有理化、計量、電子、光學等專業(yè)技術。航空裝備生產幾乎涵蓋了制造檢測領域所有先進工藝,對制造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1.4 周期長,投資大,質量管理水平要求高
航空裝備生產從明確技術質量要求,簽訂合同,下達生產計劃訂單,器材采購,毛坯、零組件生產制造,到部件裝配、系統(tǒng)及分系統(tǒng)聯(lián)調及試驗,整機試車、試飛等,歷經諸多環(huán)節(jié),生產周期長,時間跨度大,產品周轉時間長,資產流動性差,投資大,稍有不慎,發(fā)生質量問題不僅將嚴重影響產品交付進度,而且也將產生較大甚至嚴重經濟損失。為此,無論是采購、生產組織,還是毛坯、零組件制造、裝配試驗,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實施有效的過程管理,嚴格的質量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
2 ?航空裝備研制過程質量問題及防錯應用分析
2.1 質量問題分析
鑒于航空裝備研制的以上特點,質量問題居高不下。通過分析近幾年來我國航空裝備質量問題可以發(fā)現(xiàn),大約 80%的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問題都是在設計階段決定的,導致在型號的制造和使用過程中,人為差錯發(fā)生概率極高,嚴重影響航空裝備的實物質量水平。
按照航空裝備研制過程來看,差錯包括設計差錯、制造差錯和使用差錯。
①設計差錯。設計差錯是由于設計者的人為差錯造成,產品缺少應有的功能或參數不合理,此類差錯會導致產品的固有缺陷。
②制造差錯。制造差錯是由于生產現(xiàn)場這個復雜的環(huán)境,存在許多環(huán)節(jié)。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由于人員、設備、環(huán)境、材料等生產要素的偶然變化引起差錯。
③使用差錯。使用差錯可能是由于產品、零部件和工具缺少應有的使用說明,或者是使用者認知水平有限或粗心大意,未能按照要求正確地使用產品、零部件和工具。
2.2 防錯應用分析
針對航空裝備研制過程的差錯,對應的開展防錯技術應用,即設計防錯、過程防錯及使用防錯等三種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差錯的發(fā)生概率。
①設計防錯。航空裝備研制單位不僅要設計產品(或零部件)的防錯功能,而且還要設計防錯裝置、防錯工具、防錯流程等,應用于產品的制造和試驗過程中。防錯設計是防錯技術的核心,體現(xiàn)了零缺陷管理預防為主的思想。通常情況下,在產品(或零部件、過程)設計時,通過FMEA進行判斷,如RPN值高的話應考慮采用防錯設計來降低風險。設計防錯適用于航空裝備(或防錯裝置)的設計階段。
②過程防錯。在產品試制或批量生產后如發(fā)現(xiàn)不合格品出現(xiàn)的機會增多,應優(yōu)先考慮采用防錯技術和防錯裝置,對現(xiàn)有流程、工藝或動作進行改進。過程防錯是防錯的關鍵,通常適用于航空裝備的制造(或試生產)階段。
③使用防錯。在航空裝備使用(試驗)或防錯裝置的使用過程中,利用使用說明書和操作培訓提高使用者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操作者的正確使用。使用防錯是防錯必要的補充,通常適用于航空裝備的試驗、試用階段(或型號制造過程中防錯裝置和工具的使用)。
2.3 防錯常用方法
防錯技術的應用需要結合具體的場景,科學的制定實施方法,才能確保防錯效果的實現(xiàn)。
①設計防錯[1]。
設計防錯的原理通??梢詺w納為三種,即特性識別、作業(yè)流程識別和計數識別。
特性識別是指產品(或零部件)的大小、形狀、長度、重量、溫度、顏色、聲音、硬度、電磁力、電阻等性質識別。通過研究和實踐表明,合格品與不合格品的不同之處,本質上就是其固有的特性有差異。在選擇了合適的特性后,設計符合產品特性的零件、部件、工具、夾具等工件,只有特定的零件、部件、工具、夾具,按照特定的順序才能合理的將這些工件裝配,從而達到完美結合。
作業(yè)流程識別是指通過進行流程識別,即時檢測實際作業(yè)流程和標準作業(yè)流程之間的偏差,并采用連鎖或互鎖原理保證作業(yè)流程正確進行,若一旦因某一工序失誤,其后序動作隨即自動停止。
計數識別是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將觀測到的數據與標準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實際所處狀態(tài)是否有誤的計數方法。
②過程防錯。
過程防錯是指產品的制造過程中,不用重新設計、改變零部件的原始結構和形狀,利用一些簡單常用的防錯裝置、自主設計的防錯裝置或外購的防錯裝置,建立一個較完善的防錯系統(tǒng),防止各種人為差錯、機器差錯在制造過程中擴散。
③使用防錯。
使用防錯是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零部件或工具的過程中,不用重新設計、改變產品的原始形狀和結構,為防止產品的使用不當而增加的一些防錯功能和使用說明、標識。
3 ?防錯實例
3.1 設計防錯
某工序利用沖頭將軸和底盤連接在一起,軸的兩端形狀類似,存在唯一的差別是軸的兩端是否有擋圈槽。操作者存在把有擋圈槽的一端壓入底盤的風險,這將會導致在后續(xù)的工序無法安裝擋圈(見圖1)。
通過開展設計防錯,利用形狀特性識別,將軸的兩端全部添加擋圈槽,設計成完全對稱,軸的任何一端壓入底盤,另一端都能夠安裝擋圈,消除了人為錯誤發(fā)生的可能。
3.2 過程防錯
某工序利用鉚釘把兩個鋼條鉚接起來,其中底部鋼條一端有橢圓孔,另一端有圓孔,底部鋼條的裝配方向固定,如果反向鉚接,將產生不合格品(見圖2)。
通過開展過程防錯,利用底部鋼條的形狀差異,在夾具上增加一個橢圓形狀的定位銷,使底部鋼條只能有一個正確方向,完全避免反向鉚接產生的不合格品。
3.3 使用防錯
某工序使用大型鑄造機鑄造產品,有時由于機器不正確轉換,造成產品氣孔和缺陷,為了防止產品產生氣孔,把壓力表安裝到機器的關鍵部位,以監(jiān)視鑄造過程及鑄造機的狀態(tài)。但壓力表很容易出故障,當壓力表指示產品處于非標準狀態(tài),便難以確定是鑄造過程出了問題還是壓力表出了問題。
通過開展使用防錯,在每個測量部位安裝兩個壓力表,操作者通過比較兩個表的讀數,便能很快確定讀數的可靠性,從而確定產品的加工是否合格。
4 ?結束語
防錯技術是一種簡便實用的質量管理技術,能夠有效的減少航空裝備研制過程中的差錯,提升研制質量。文章通過分析防錯技術在航空裝備研制過程中的應用思路,提出了建議方法,并開展了實例應用研究。文章研究成果可為航空裝備研制企業(yè)開展防錯技術應用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學良.防錯設計原理剖析及其在航空工業(yè)企業(yè)的應用[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09(6):9-12.
[2]王學良,劉劍敏,等.防差錯制造探索及其案例剖析[J].工業(yè)工程,2010(5):80-84.
[3]馬東陽,鄧增君.面向航空發(fā)動機裝配和使用過程的防錯設計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9(5):51-53.
[4]汪邦軍.Poka-Yoka及其在航空產品研制過程中的應用[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06(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