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靈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調查問卷及個別訪談的方法,對我校初中生出現(xiàn)的厭學現(xiàn)象進行調查和分析,旨在探索學生厭學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希望對本校的教育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使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厭學現(xiàn)象學習動機;學校因素;家庭環(huán)境
一、研究背景
1.厘清概念
厭學是指學生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上對學校、學習失去興趣,而產(chǎn)生的一種厭倦情緒和冷漠態(tài)度,并在客觀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不良行為。
2.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校初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學,這一棘手的問題時刻困擾著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對我校的教育教學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鑒于此,筆者決定對厭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初步的調查研究,希望能對厭學的學生有所幫助,對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一點點價值。
二、研究意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師大教育系,曾在全國做過中小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大型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學生普遍厭學,尤其是中學生;浙江鎮(zhèn)海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該地初中生不喜歡上學的高達53.49%;厭學這一現(xiàn)象不僅僅在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出現(xiàn),也會出現(xiàn)在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中。所以進一步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的厭學問題,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研究方法
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個別訪談法、課題小組研究法
四、研究過程
1.文獻資料查閱: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狀況
筆者組建了課題研究小組(3名初二學生),指導他們先查取國內外曾經(jīng)進行過的相關研究情況,然后確定我們的研究方向。課題小組3人,分別在圖書館或網(wǎng)絡上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匯總,互相交流,最后進行總結。
國外的大多數(shù)研究者是以學生輟學為主來進行研究通過尋找學生輟學的原因來證明學生厭學。而國內對厭學進行的研究非常多,一般都比較傾向于針對厭學問題的現(xiàn)狀、原因和對策的綜合研究。有專家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厭學與教師和現(xiàn)存教育制度相關;初二是厭學學生人數(shù)劇增的高危年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學生普遍厭學”,因喜歡學習而上學的小初高學生僅在10%左右。
2.問卷調查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在筆者的指導下,針對我校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課題小組精心編制了一套關于厭學現(xiàn)象研究的調查問卷。然后,分別在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展開調查?;厥諉柧?97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389份,有效率97.98%。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調查問卷的基本要求。對收回來的問卷進行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如下:
3.個別訪談
為了對某些問題進行更深入的了解,課題小組又分別對一些同學、家長或老師進行了個別訪談。獲得了問卷調查之外的一些信息,比如,從外來務工家長那里了解到他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要求及學習現(xiàn)狀的看法;從老師那里了解到厭學學生跟同學的關系狀況;從學生那里了解到我校學生因為談戀愛而影響學習的狀況等等。
五、分析與結論
我們對調查結果及個別訪談,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得出結論。我校初中生產(chǎn)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本身因素
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考試科目繁多,平時作業(yè)多,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且伴隨高度的精神緊張,易產(chǎn)生心理疲倦感。同時,學習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需要持續(xù)努力學習十幾年,甚至更長,使一些孩子看不到希望,從而導致厭學。
2.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
動機缺失是導致厭學的重要原因。我校初中生動機不足或不明確的現(xiàn)象極為嚴重,很多學生對自己為什么學習不明確,認為學習是為了應付家長,是自己在盡義務而已,并沒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學習的動力,常常上課不能集中精力聽講,課下不愛寫作業(yè),考試成績差,導致父母或老師無休止的指責、批評。最終,學生就會對學習更加沒有興趣,產(chǎn)生厭學。
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我校的學生雖然家庭條件一般較差,但獨生子女較多,“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使父母溺愛孩子,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幾乎都由父母解決。因此很多孩子意志薄弱,堅持性差,在學習中碰到難題和其他誘惑時,容易打退堂鼓,會導致他們學習越來越跟不上趟,久了便產(chǎn)生厭學情緒。
學習基本能力差
我校學生生源相對較差,很多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太差,學習方法不當,智力水平低,自控力差,迷戀網(wǎng)絡或手機游戲,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遭遇挫折和失敗,產(chǎn)生厭學。
3.學校環(huán)境因素
學科教師的教學方法及對學生的態(tài)度
教師教學方法枯燥,沒有幽默感,課堂死板,就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本門學科的興趣和成績。師生關系不好,學生不喜歡某位老師,進而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學校的學習風氣
我校的學習風氣不是很好,表現(xiàn)為:很多同學互相攀比玩手機,比上網(wǎng),甚至比著談戀愛,這中間包括家長或老師們所認為的學習優(yōu)生和差生。這些事情會使學生心思不定,不能腳踏實地的專心于學習。
學校的人際關系
我校外來務工子女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學校,這樣的孩子缺乏歸屬感,不能很好的跟本市戶口的孩子融合在一起,這自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
另外,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特別在意跟同學之間的交往。很多學生經(jīng)常因為處理不好跟同學的關系而陷于苦惱中,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習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
4.家庭因素
父母對孩子學習的態(tài)度及關注度
我校很多家長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自己平日工作勞累、忙碌,根本就沒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有一些家庭是老青島戶的,他們有一種優(yōu)越感,覺得孩子學習好壞無所謂,將來最差也能在青島;還有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不恰當,比如,如果孩子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很多父母不是幫助其進行合理的分析,而是采用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這往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些都使得孩子最終產(chǎn)生厭學。
家庭氛圍
父母的關系是否和睦,家庭氛圍是否和諧,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關系不好,經(jīng)常吵鬧甚至離婚,互相埋怨、揭短,就會導致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失,自然沒有心思放在學習上。
5.社會因素
目前,社會上流行著“讀書無用論”,高學歷也找不到工作的說法;網(wǎng)絡游戲、手機短視頻等誘惑;以及社會上不良人群聯(lián)絡中學生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動機或興趣。
總之,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受學生自身、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我校若想減少或消除厭學現(xiàn)象,就要從這多個方面入手,家校合作,進行全面的調整和改善,給到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
參考文獻:
[1](臺灣)周鼎文.讀懂孩子【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17.12.
[2](美)斯科特·P·賽爾斯著.韓曉燕譯.如何對待問題青少年【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08.
[3]黃維華.農(nóng)村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成因及應對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