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艷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為他們與作者之間搭建起對話的橋梁,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就談談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精妙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堂導入是開啟新課程的一把鑰匙。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帶領學生走進作品,還能為后續(xù)的教學提供保障。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豐富的課外資源,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積極聯(lián)想和想象,增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筆者會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是我國的瑰寶。一部《紅樓夢》高高踞于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空前絕后,無人超越;一曲《枉凝眉》凄婉動人,傳唱著寶玉和黛玉蕩氣回腸的愛情悲劇。今天,我們就掀開紅樓一角,來到‘寶黛初會’的那一天……”此時,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筆者便趁機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視頻片段,再播放了京劇《紅樓夢》的片段,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走入紅樓世界,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隨后,筆者還會選擇播放了《紅樓夢》中與林黛玉相關的經(jīng)典曲目,如《秋窗風雨夕》《葬花吟》《題帕三絕》等,再在課件上出示黛玉進賈府的圖片,鼓勵學生結合課文來談談自己眼中的“林黛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動”的狀態(tài),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觀看著多媒體上的視頻資料,還主動地分享了自己對林黛玉的看法。
二、靈活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提問,指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讓他們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巧用問題將瑣碎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找到閱讀的突破口,逐步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講解《動物游戲之謎》一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速讀文本,再用問題來引導他們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1.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動物游戲的事例?
2.科學家認為動物的游戲有哪幾種類型?
3.科學家對動物游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4.作者有沒有給予讀者一個確定的結論?
隨后,為了讓學生深入探尋動物游戲的奧秘,筆者又提出了一個更有難度的問題: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一般說明文的文字都比較枯燥,但是本文卻充滿著趣味,為什么?請舉例說明。
有的學生抓住文中的“它們依仗長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巧妙地跳開去,絕不會失足墜地”,認為作者巧妙地利用一系列的動詞,如“依仗”‘‘玩”“推擠”“抓住”“跳開”等,形象地描繪出了葉猴玩耍時調(diào)皮機靈的姿態(tài),使文章更有吸引力。有的學生抓住文中的“馬駒常常歡快地連續(xù)揚起前蹄……拉著樹枝蕩秋千”,認為作者將動物游戲的場面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能讓讀者如見其物、如臨其境。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三、強調(diào)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適時地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作,使他們能夠從文本的角度出發(fā),寫出新意,寫出個性,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讀寫能力。
例如,在講解《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一課時,筆者先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欣賞了一段關于北京大學與蔡元培的短片,再播放蔡元培的演講視頻,讓他們初步了解演講詞“中心突出、結構分明”的特點。在教完整篇文章后,筆者會讓學生自主思考,總結和歸納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學生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演講者為了增強語勢、使感情更加充沛,往往使用了很多短句。有的學生認為,演講詞具有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于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眾、打動聽眾,必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要能使聽眾心悅誠服。在此基礎上,筆者以“就任班長之演說”為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自主完成一篇演講稿。此時,很多學生都按照課文的思路來寫作,將自己學到的技巧都運用到了寫作中,效果非常好。
綜上所述,閱讀可以充實學生的情感世界,指引他們找到學習的方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吸收知識、掌握技巧,逐步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