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灑娟
演講詞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文體,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見解、主張,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它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也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guī)范和提示。一篇好的演講詞,可以幫助演講者提前理清演講的思路,完善演講的內容。
寫好演講詞,首先要把握演講詞的主要特征。我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演講詞要有針對性
1.演講的話題針對性要強,應該是聽眾所關心的事件或主題。越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話題,往往越具有啟發(fā)性,容易引起聽眾的關注,能夠收到良好的演講效果。如,《最后一次講演》屬于即興演講,針對的是突發(fā)事件;《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針對的是現(xiàn)實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我一生的重要抉擇》針對的是青年的未來;《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針對的是體育事業(yè)。這些話題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2.演講要充分考慮到聽眾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以及對事件(主題)所持觀點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演講。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針對的是學者和青年學生,文化水平較高,所以演講旨在引導大家在自然科學領域里積極探索;《我一生的重要抉擇》針對的是北大學生,這些青年有志向、有學識,作者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人生中的八次重要抉擇,給予青年學子鼓勵和引導;《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針對的是國際奧委會全體成員,主要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和如何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的復興,演講要莊重。
3.演講詞還要針對不同場合選擇恰當?shù)谋磉_。如,在黨團集會等正式的場合,演講詞要嚴肅、莊重,表達觀點要直接;在學術類的專業(yè)場合,演講詞要嚴謹,講邏輯,重依據(jù);在輕松的場合,演講詞要幽默詼諧,多舉實例。
二、演講詞要有鮮明的觀點
演講的觀點(主題)應旗幟鮮明,態(tài)度明確,清楚地表達鼓勵什么,貶低什么,贊同什么,反對什么,不能空談泛論,模棱兩可,人云亦云,毫無新意。如,《最后一次講演》,作者直接表明對反動派暗殺李公樸先生的行為是“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對敵人和群眾的態(tài)度鮮明有力;《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表達了想探尋自然科學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觀點;《我一生的重要抉擇》,作者結合自己人生中的幾次重要抉擇,告訴聽眾扶植年輕人是歷史規(guī)律;《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作者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涵。這些文章都用清晰的思路、充實的內容傳達了明確的觀點,讓聽眾信服。
三、演講詞要有感染力
演講詞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以闡明思想、表達觀點、發(fā)表議論為主。一篇好的演講詞,還需經過藝術化的處理,方能發(fā)揮出感染情緒、激發(fā)共鳴、鼓舞人心、引導行動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演講也是一種藝術。運用好這種藝術,就能使演講過程充滿激情,形成濃烈的氛圍。要想收到這樣的表達效果,演講詞就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見解精辟,這樣才能富有感染力。
四、演講詞要口語化
演講詞是口頭語,不是書面語。演講詞要避免復雜生僻的詞語、生澀拗口的語言和復雜冗長的句子,盡量使用簡短精湛的詞句、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節(jié)奏起伏,這樣才能為演講錦上添花。如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通篇沒有生僻字,也沒有拗口的句子,大量使用口語,語言樸素,表意直露——“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tài),他們的心怎樣長的”。又如王選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作者用幽默、自嘲式的語言,拉近和聽眾的距離,使現(xiàn)場氣氛輕松活躍,在講到名人和凡人的話題時,用了一系列風趣的對比,“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叫老王”;在講到自己的現(xiàn)狀時說,“我已經脫離第一線,高峰過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經墮落到了靠賣狗皮膏藥為生的時候”,作者結合自己的經歷,以自嘲幽默的方式演講,使現(xiàn)場笑聲不斷,收到了真摯感人的效果。
寫好演講詞,要“深深地思考你的演講題目和內容,一直思考到爛熟和融化”(卡耐基),擴充自己的詞句積累,巧用反問、反復等修辭手法,把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和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