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婧
又是一年盛夏,驕陽似火,知了不停地歌唱,我望著窗外靜靜的梧桐樹,不由得想起了她。
那年七月,炙熱的風席卷整個縣城,我在家附近的一個小巷子里,看到一位拾荒老人,70歲左右!她手拖一個裝著廢品的蛇皮袋,背影瘦削,步履蹣跚,仿佛一陣風刮過便會倒下。她花白的頭發(fā),額頭不斷有汗珠滑落,已經(jīng)半濕的上衣讓她顯得有些狼狽,但她并未理會這些,只是在垃圾桶中不斷尋找著那些稍有價值的廢品。
后來,奶奶告訴她的身世:她丈夫早逝,兒媳嫌棄她,讓她搬去柴火間住,她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夠維持生計,只得靠拾荒維持生計。
晚飯后,奶奶讓我給她送去一碟西瓜。我走到小屋門口,她正坐在梧桐樹下乘涼。我向她解釋了來意,她熱情地迎我進屋。說話間,她還不時用那薄扇輕輕為我扇風。臨走時她摸了摸我的頭道:“囡囡,常來玩啊!”我點點頭。
又是一年盛夏,因為成績不太理想,父親罵了我一頓。我奪門而出,坐在樓梯口痛哭著,如受傷的斗獸獨自舔舐傷口。也許是動靜有些大,她打開了單元門,一道微弱的燈光將這無邊的黑夜照亮,她蹣跚著來到我身邊,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許是哭累了,我抬起頭,那燈光打在她身上,她似乎與光融為一體。
她拉著我走到梧桐樹底,仰頭說:“囡囡,你能看到天上的月亮嗎?”月亮被梧桐繁茂的枝葉遮擋了,我搖搖頭。她笑了,輕聲地說:“那你能說月亮不存在嗎?”當然不能!我在心中默默想著。她見我默不作聲,突然轉(zhuǎn)身,從地上撿起一根樹枝 ,站在樹旁的石階上,踮腳,伸手,用樹枝吃力地將葉子撥開,我抬頭,看見了夏夜的明月。
她吃力地保持著撥樹葉的姿勢,說:“在枝葉濃密的樹下,只有撥開樹葉才能看見完整的月。”我點點頭,扶著她走回小屋,在微光中擁抱著她,說:“阿婆,等著我的好消息吧!”她笑了,聲道好。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jīng)過一番拼搏,我的成績終于提上去了,那天我拿著成績單向小屋奔去,想向她報喜。梧桐樹依舊,但是她的屋門緊閉,鐵將軍把門。有人告訴我說,她在八月過世了。那一刻,我的心一陣陣刺痛。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梧桐樹下,物是人非。不知她在天堂可好?她雖然如塵埃般普通,但她是黑暗里的一抹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評 ?語】 本文采用第三人稱,寫自己和老人交往的經(jīng)歷。開頭運用聯(lián)想,引出下文。運用插敘,交代老人身世,使文章波瀾起伏。老人拾廢品的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的老人生活的艱難。主體部分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寫出她的睿智。這位老人雖然如塵埃般普通,但是她給“我”的鼓勵,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給“我”鼓舞,催“我”奮進。結(jié)尾直接抒情,抒發(fā)了作者的懷念、感激之情。全文感情真摯,語言通順流暢。
(講評教師 ?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