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翔
【摘? ? 要】對于美術課程來說,美術自身具有陶冶情操、促進個人創(chuàng)造能力的作用。為此,在小學課程中加入美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當下處于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性,為此將小學美術課堂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已經成為必然。本文便是對小學美術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舉措展開探討,望能夠給予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美術?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80
隨著我國對科學技術重視力度的增強,信息技術發(fā)展也隨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當前,人們的生活愈發(fā)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推動。信息技術的存在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空閑時光,還能夠方便人們遠程進行工作學習,信息技術已然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為此,為了讓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進程,近些年,我國教育部門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融入。這一舉措獲得了廣泛好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認知,還能助力學生盡早適應日新月異的新型信息化社會,從而使其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更好地融入社會、造福社會。
在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打破了春節(jié)的熱鬧氛圍,學生開學時間被延遲。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益,教育有關部門便推廣了“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教學。借助網絡這一新型媒體模式搭建課程教學平臺,以一對一的形式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遠程溝通,且這一教學模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格局,教學成效顯著。以小學美術教學為例,在家中教師可以借助的資源大大增多,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對學生自身發(fā)展十分有益。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于網絡教學技術掌握不成熟,所以在課程安排上存在生硬感,不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出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為此,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融合進行探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新課標指出,美術教育應該貼近生活,賦予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做鋪墊。為此,美術課堂應該跟隨主流趨勢,將信息技術引用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運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捷,通過音像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填鴨式”教學過于古板,再加上其他學科教師占課、霸課頻率高,致使小學美術與學生個人發(fā)展需求相差甚遠,無法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為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合信息化教學成為美術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下面,便是對小學美術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舉措進行的分析闡述。
一、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性,推動小學美術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
當前雖然教育方面經歷了革新,但是仍有很多教師無法改正自己的錯誤教學理念,占據(jù)著課堂主體地位,忽視自身的引導性,而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學。這一教學理念已經與現(xiàn)今教學目標相背馳。為此,對教學領域進行深化革新刻不容緩。而當下,信息技術因其自身的新穎性以及全面性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的追捧,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吸引力,將信息技術積極融入到小學美術教學之中,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用信息技術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例如,在進行版畫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版畫的動畫片讓學生觀看,加深學生對版畫的理解。由于小學生還處在思想單純、對新鮮事物十分好奇的階段,一般的實體記錄視頻很難提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對于低年齡段的小學學生來說,選擇動畫片更有助于調動學生對美術科目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二、轉變教學理念,增加對信息技術運用的重視力度
部分美術教師忽視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融入,在課堂上仍延續(xù)老套的“填鴨式”教學。為此,任課教師一定要加強對美術課堂的重視力度,擺正態(tài)度,在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突出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延伸性,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課程的魅力和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夸張的臉”一課時,表現(xiàn)了人臉部的喜怒哀樂各個表情,教師可以提升作畫難度,讓學生進入電腦機房,通過畫板工具進行作畫,描繪自己心目中臉部的喜怒哀樂表情。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作畫手法,而且能夠賦予美術課堂新鮮感,加強美術課堂的拓展性,從而讓學生不僅要動腦還要動手,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增進師生互動
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來說,自主學習是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渠道,可是小學生自制力差,一般很難做到自主學習知識。對于美術來說,其所具有的靈活度,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熱情。為此,教師便可以借助小學美術課堂這一特性,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一些動畫、圖片的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就能很好地進行美術教學。當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一切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益智類的美術小游戲推薦給學生,與學生進行比拼,從而增強課堂的互動度。例如進行“我畫你猜”,通過網絡一個人畫,另一個人猜,答對后會給予相應的積分。除此之外,一些色彩搭配的填圖小游戲也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自主去學習,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
四、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當下,小學美術教材中的內容并不多,為此,教師要學會借助信息技術對現(xiàn)有課本知識加以延伸。比如,為了使手工課程更加富有特色,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積極響應小學美術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如可以播放制作青花瓷、制作剪紙、制作古代的扇子等視頻,通過視頻展示,凸顯民族特色,提高學生的鑒賞水準。還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各地的民間藝術,如北京的“兔兒爺”、陜西的窗花、山西的花饃、杭州的織畫等。由于很多實際的器物教師無法帶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觀察,所以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所播放的圖片、視頻以及課下借助手機、電腦等通訊工具所收集到的知識,讓學生知曉不同地區(qū)的藝術形式,并從中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的有效融合,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美術教師不能單單只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還要積極加強自身的學識和修養(yǎng),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能夠熟練掌握,以更有效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在美術領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