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多以“灌溉式”的方式進行知識教導,氛圍枯燥的同時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嚴重的抑制。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嘗試將以自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yōu)橐愿咧猩鸀橹行牡慕虒W思路,通過培養(yǎng)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來增強現(xiàn)階段的知識教導質量,并促進高中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培養(yǎng)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強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還有利于增強高中生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技能,從而促進高中生歷史學習成績的快速上漲。
關鍵詞:教師;歷史知識;高中生;自主學習
由于部分教師長期使用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導致部分高中生習慣于被動教師灌輸?shù)闹R內容,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中生掌握現(xiàn)階段的知識內容,但其效率與質量皆難以較高的水準。也正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才逐漸與現(xiàn)代化的教學脫節(jié)。高中作為承接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的核心教學時段,在此時教師不僅需要教導高中生必要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培育高中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使高中生在日后的學習中不僅能夠擁有充足的知識作為基礎支撐,還能夠以獨立自主的方式高效掌握全部知識內容。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我國長期實施應試教育的模式,教師對于知識講解過多放在考試涉及的范圍部分,雖然可以保障高中生的歷史分數(shù)達到一個客觀的程度,但對于部分學習難度較大的掌握高中生卻難以切實掌握。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旨在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高中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習狀態(tài),使高中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培養(yǎng)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是為了塑造高中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使高中生能夠真正占據(jù)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時可以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將班級還給高中生。在開展自主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高中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進行分組,學習水平較強的小組可以自行討論秦朝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時所頒布的政策,以及在完成大一統(tǒng)局面后又頒布了何種文獻法規(guī);學習能力適中的小組可以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教師可以為其布置一定的學習題目,讓他們以相互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題目解答;學習水平較差的小組則可以由教師帶領進行梳理學習,但更多的表達需要讓高中生進行,教師在該小組中主要其引導促進作用。教師以此開展自主學習,既有利于讓全部高中生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還有利于增強高中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實現(xiàn)歷史知識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拓寬自主學習渠道,提高學生綜合實力
在現(xiàn)代化的歷史課堂上,高中生不能僅以被動接受的方式來獲取知識,而應該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進行知識求索,應當將自身置于知識學習的核心位置。對此,教師可以將歷史知識的講解分成三個部分,預習、學習與復習,并對三個階段分別制定相應的自主學習任務。教師以此開展教學,通過拓寬自主學習渠道的方式來提升高中生自主學習時的多樣性,既有利于增強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有利于促進自主學習有效性的提升,進而在多元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加速高中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時可以在預習階段可以讓高中生自行調查在此階段在歷史舞臺上等長的各個歷史人物,借此來提升高中生對于該歷史時段最基礎的認知。在學習階段,教師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導,教師需要以精簡的語言引出教學主旨并點燃高中生的學習熱情,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影響政權更迭的因素有很多,大家可以簡單探討下具體因素有哪些。在復習階段,教師則可以帶領高中生進行統(tǒng)一梳理,如歷史時間為線構建歷史時間軸,在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上由高中生進行增添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教師將課堂教學分為三個階段,讓高中生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既能夠增強高中生的知識學習質量,還能夠有效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促進高中生各階段學習綜合實力的增強。
三、開展課外探索學習,豐富自主學習內容
歷史知識存在極強的廣泛性,教師僅教導高中生書本教材的內容非但難以塑造高中生夯實、全面的歷史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導致高中生歷史思維呈現(xiàn)局限性、片面化發(fā)展。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探索學習的方式進行延展教導。進行課外學習時教師更加需要進行精心設計,既要保障高中生課外學習的有效性,還要有助于課內知識的鞏固記憶,進而在更加廣泛的課外探索學習中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內容的豐富。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高中生進行課外拓展活動。如使用多媒體設備為高中生播放歷史紀錄片,使高中生可以在更具客觀性的紀錄片中掌握教材當中并未體現(xiàn)的知識內容;又如在周末或休息日帶領高中生走出教室,前往歷史博物館、歷史展覽館等地點近距離接觸歷史事物,進一步強化高中生對于歷史內容的認知。教師以課外拓展的方式進行延展教導,既有利于在豐富多彩的非教材知識學習中釋放高中生的學習壓力,還有利于使高中生的知識學習更具實用性,使高中生能夠在非書本教材中掌握到更加全面的知識內容,進而促進高中生全面歷史基礎的塑造。
總而言之,培養(yǎng)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非將教學過程全權交給高中生,而是教師由核心位置轉移至輔助位置,并借此來充分調動高中生學習的自覺性,進而使高中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變得更為高效。
參考文獻:
[1]崔建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52.
[2]馮冰.高中歷史自主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中華少年,2019(33):220-221.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 馮亮